书城文学长发飘飘的日子
8161000000026

第26章 老谭轶事

高一办公室气氛突然活跃了起来!

究其因,源于坐在我对面的谭玉伟老师。五十多岁的他,常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半新灰色西装。身材颀长,脸也长,鬓两边头发往头顶一耸,形成一小“富士山”,如此,他1米80的块头也就名副其实的“愈伟”了。

高一办公室因为有了老谭,人文氛围便浓厚了许多。他办事效率很高,凡事一挥而就。份内工作一完成,每天必做的便是看报。事无巨细他都看得极认真。一篇文章标题、内容、语言,他会反复推敲并加以评价;一张新闻人物合影,他会发现幕后策划者的良苦用心,他说由此“中华礼仪之邦”也可窥见一斑。他一边说话,一边指手划脚的,说到开心处便咧嘴仰头大笑,笑得很深很深,眼睛不见了,整个身子陷在沙发椅上,四肢像松枝一样乱颤。

有时,他会推荐好文章及含义深刻的句子让我们研讨,如“诗即是翻译中失去的那部分”、“伟大的作品是经得起印刷错误的”等等。大家有问题都愿意和他讨论,诸如“萨达姆是否英雄”、“学校广播里每天播放的新疆名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是啥意思”。

一日,刚在年级组会上批评了年轻教师谈恋爱的教导处主任问他,“本来要说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后面一句不记得怎么说了”。他顺口溜道:“早有蜻蜓立下头,说错了,立上头。”大家怔了半天,明白过来才开心大笑,办公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日子久了,大家发现谭老师酷爱诗词楹联,常写些聊以自娱。有写他秉赋的,如“不卑不亢,不馁不贪”;有记他座右铭的,如“看人生,要乐观;待同志,须诚恳;求知识,讲扎实;干事业,必认真。”他教案本上有一副嵌有他姓名的对联,内容是“谈(谭)说与做”的,联曰“玉(愈)言金口常常体现深思慎取,伟绩丰功往往伴随博学勤劳”。在他55岁生日暨结婚33周年纪念日那天,大门两侧挂有他写的对联“五十五年清清楚楚闯雨里风中而心仪似水授业传经随我乐,三十三载糊糊涂涂无花前月下却卿敬如宾生儿育女任其昌。”

前不久,高三一位语文教师外调,相处还不到一学期的谭老师又被安排去了高三。最后一堂课,他在黑板上写道:

欢快的我走了,

正如我欢快的来。

我挥一挥双手,

带走你们的可爱。

学生愕然,难道老师要退休了?他默认了,台下一片惨然——。

第二天,在高三楼有同事戏称他“荣升”了,他顺口吟道:

悄悄的我来了,

正如我悄悄的走。

我看了看左右,

不过是换了一栋楼。

吟罢,大家的笑声溢满了整栋办公楼。

高三第一堂课,面对一脸好奇的学生他在黑板上写上一联“老牛作马可行千里?朽木为桃能换旧符?”然后徐徐道来:“我这老朽有四不怕,只有一怕。我一不怕长期在讲台上声嘶力竭造成的嗓音嘶哑,二不怕长期在字里行间探寻带来的眼睛涩痛,三不怕为早辅顶着凛冽寒风以至身心颤抖,四不怕晚辅后冲向遥远黑暗拐弯抹角。我就怕误人子弟。所以我们要倾情配合,共同努力,把联语中的问号改为感叹号!”猛然间,台下爆发出如雷掌声。

嘿嘿,生活中可不能少了老谭这种人!

2005年11月11日

由故园评论:

几笔速写,竟把一个谢顶、幽默、正直、睿智的老唐神气活现地刻画在出来,丰满生动,让人忍俊不禁!

由黑猫警长评论:

好一个可敬可爱可赞可叹的老唐被小何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触之既在,呼之欲出。这样的文字才是立体而生动的,这样的人物才是形象而丰满的。之所以能够这样,除了作者的文学功力之外,就是作者的道德认同——因为敬佩老唐,于是印象深刻,这才表诉流畅。只是结尾处稍显浅白。再就是建议老唐把那对联的下联中的“无”字和“卿”字再做推敲,并问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