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长发飘飘的日子
8161000000018

第18章 算命

那天的语文课堂上,我引导着学生学习屈原的《离骚》,读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时,一位学生举手质疑。

问题是这样的:注解中“摄提”为星名,指的是寅年,“孟陬”指正月,“庚寅”指的是庚寅日,屈原就是诞生于寅年正月庚寅日。那么古人说的生辰八字是怎么回事?与人的命运有关吗?

问题刚一提出,就引起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几十双眼睛盯着我,都渴望得到答案。

我也认为有必要向学生解释一下,便就我所知道的告诉他们,这是古人采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时的方法。年、月、日、时正好八个字,按照这八个字的属性(金、木、水、火、土)及流年运程的相生相克来推算一个人一生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以及生死寿夭、穷通得失等。这就是所谓的算命(俗称八字)。我又举个例子,屈原死于五月初五,而端午本是五月的开端(五月属午),即五月初一,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者,端午节才定为五月初五。

末了,我对他们说,算命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的一面,但也有其糟粕。不管有没有命运,我们应该相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们能掌握命运也能改造命运。

没想到,课后,有一位男生便找到我要我帮他算命,真令人哭笑不得。这位男生,大约十六七岁的样子,正象一枚青涩的果子,稚嫩但充满朝气。他的长相大众化,和大多数男生一样,没有特别的地方。我耐心地告诉他,不要相信这些,现在的任务是好好读书。他却执意要求,并向我作了保证,只要帮他算命,他一定会遵守纪律,好好读书。

我知道这位男生的天赋很不错,但最近发现他思绪不宁,未沉下心来读书,并时有违纪现象。我灵机一动,能不能利用这次机会排除他思想上的障碍,给他学习上加点动力,挖掘一下他的潜能呢?

于是我答应他,把他的八字排出:

丁卯(年)

丙午(月)

甲寅(日)

乙亥(时)

咦,却是木火生辉,清贵之造!不用任何谎言,我可以坦然告诉他,在学业上很有前途。我把写有他生辰八字的字条夹在语文第二教材上,想找一个好的机会和他谈谈。

第二天的一堂语文课上,我走过他的课桌边时,他急急地小声问我:“算了吗?”因为不想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我职业性摇了摇头。他颓然:“你是不把它放在心上罢了。”我没有理他,我要找机会和他长聊一番。

可是等我找他时,他却不见了人影,已经去深圳打工了。我以为这是暂时的,他一定会回来的。班主任和学校都在想法设法让他回校。

以后上课的时候,我时常拿着夹有他生辰八字的第二教材看着他坐过的地方发呆,因为我始终惦记着,要和他好好谈谈。

一个学期过去了,期末考试了,他没有来。今年开学,还是不见他的踪影。那张写着他生辰八字的字条一直夹在第二教材中,每次看到它,心中便有些许愧疚。他一定是面临着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在万般无奈与矛盾中才向老师求救,向命运求救,而就是因为我一时的疏忽,没有在他命运转折关头伸出希望之手,造成无法挽回的结局。我可以想象,当时他一定是带着对老师的失望离开校门的,也许在他以后的人生中,总会想起这个不把他的事放在心上的老师,心中永留一个阴影。

如果我当时及时帮他算了,和他好好谈谈,结果又如何呢?也许他会走向另一种人生?

其实我们做老师的何尝就不是充当着算命者呢?很多事实证明,我们的一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命运。

那张写着他八字生辰的字条还在教材中,它就象一座警钟,时时提醒着我的良心。

2005年4月23日

富乐山人:

“老师的的一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命运。”说得好极了。看得出,你是一位很有爱心并很用心的老师。只是,我想,这鼓励和善意不一定要借助生辰八字表达,因为这东西有点虚幻。供参考。

亦可可:

算命是一种文化。如果要从事写作,最好可以研究一下,因为它已是深入老百姓骨髓的一种东西。不要片面地说是迷信伪科学,如果贯通了,再看《易》、《老子》、《庄子》等,对写文章可能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