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一本书看懂博弈论
8158800000028

第28章 皮洛斯的胜利(2)

作为处事的上策,我们最好是避免进入骑虎难下的“1美元拍卖”中。如果因某些原因不小心陷入了这样的博弈中,那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地诱使对方先退出,使对方承担退出的损失;如果确实无法迫使对方退出,那么自己就应该悬崖勒马,及时抽身,尽早退出才是明智之举。

不放走小鱼

当我们对所选策略导致的结果未知时,通常会用到属于风险决策理论之一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根据风险决策的期望值大小来选择那个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期望效用的备选方案。期望值等于某备选方案发生的概率与其带来的效用(收益)的乘积。

举例来说,A代表有30%的可能性获得2000元,B代表有80%的可能性获得1000元。这两个选择的期望值分别是:

2000×30%=600;

1000×80%=800。

根据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600<800,所以我们应该选择B。

如果你还是没有理解,也不要着急,下面我们就用一则寓言故事来形象地说明什么是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相信看完这则故事,你一定会茅塞顿开: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在小学课本上我们曾学过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还是那个渔夫,只不过金鱼换成了小鱼。

本来渔夫一家可以靠渔夫打上来的那条会说话的金鱼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因为渔婆的贪得无厌,他们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为了维持生计,渔夫不得不像从前一样起早贪黑地到海边打鱼。

一天,渔夫像往常一样坐在海边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突然水面有了动静,渔夫迅速地提起鱼杆,一看战利品,失望了:鱼钩上吊着一条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小鱼。“小的也比没有强吧。”渔夫自我安慰道。可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这条小鱼有着和先前那条金鱼一样的特异功能——都会说人话。小鱼摇摇鱼尾巴,扮着一副可怜相,细声细气地对渔夫说:“我太小了,身上也没有多少肉。你把我放了吧,等我长大了,你再抓我吃掉,不是更划算吗?”

渔夫看着这条会说话的小鱼,一点也不吃惊,上下打量它一番,说:“是啊,你确实太小了,你说的话也很有道理。但我还是不能放了你。我若真放了你,那我就是世界上第一号大傻瓜了。放了你之后,我怎么能够再次抓住长大的你呢?”渔夫没有放走小鱼,而是把它丢进了深深的鱼桶里。

渔夫的做法就是遵从了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对于小鱼的请求,渔夫面临着两个决策:不放走小鱼或者放走小鱼。但这两种选择的效用却是不一样的:

若选择不放走小鱼,渔夫的收益是确定的,并且现在就可以得到,那就是鱼钩上这条小鱼;若选择放走小鱼,渔夫的未来收益就是不确定的,或者一无所得,或者若干天后再次捕获长大后的小鱼,此时他的期望收益是:长大后的小鱼与获得它的可能性的乘积,而渔夫再次捕获长大后的小鱼的可能性几乎为0,即渔夫选择放走小鱼的期望收益也近乎等于0。

所以说,渔夫选择不放走小鱼的决策是合理的、明智的。

国美的焦土政策

焦土政策的本意是指,在战争期间,一方由于战势对自己不利而打算撤退时,会把本土的建筑设施、有用资源等不动产全部自行破坏,不给对手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断绝自己的后路。

焦土政策衍生到市场竞争中,指的是竞争处于劣势的目标公司大量出售公司的有形资产,或者破坏公司的无形资产,以挫败实力强大的蓄意收购人的收购意图。

总的来看,焦土政策有两个作用:一是破坏将要属于对手的东西,增大对手的行动成本;二是堵死己方的退路,显示自己决不妥协的立场和与对手对抗到底的决心。当然,我们并不是要鼓励这种意味着巨大浪费的破坏行动的出现,而是在于揭示这一策略的本质,以便更好地运用它,或者说避免使用它。

国美、永乐联合发动焦土政策,欲全力狙击百思买国美、永乐、五星、苏宁、大中、百思买等均为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几家大的家电销售连锁企业。其中,国美、永乐实现了国内的强强联合;而五星则被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零售商百思买以耗资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百思买以控股五星电器的方式宣告进驻中国家电市场。

虽然全球家电老大百思买作了抢滩中国家电市场的宣言,但却尚未在中国市场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即使这样,也没有消除刚刚成为一家人的国美、永乐对它的警惕性。

国美、永乐决定先下手为强,在百思买未采取行动之前,就宣布在北京市场发动连续的市场攻势,以焦土政策抬高北京家电市场的门槛,想以此迫使百思买知难而退,彻底放弃北京市场。

2006年8月16日下午,作为本周国美、永乐旗舰起航战役总指挥的国美电器副总裁李俊涛,在位于国美北太平庄店3层的国美北京分公司的一间被辟为总指挥部的会议室内精神高度紧张地盯着不断被刷新的ERP系统纪录。当看到系统屏幕上显示国美与永乐联合采购的产品全部到达物流基地后,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这是国美、永乐一直筹备的零售终端联合作战的第一战,其目的不仅是要在信心上给百思买等外资对手以彻底的重创,打消其进入北京市场的野心,而且还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厂家、商家的三方共赢。此次价格大战并不是靠单一压低供应商进价以制造低价,而是一反平时的常规操作手法,转而致力于整合供应链价值,提高供应链效率,获得真正的利润优势。

国美、永乐此举的重点是通过价格战提前将北京、上海等家电市场变成焦土,抬高市场门槛,使百思买不战而退。对此,国美电器华北地区老总王辉文说:“200万像素的手机跌破900元,摩托罗拉、诺基亚特价机1折起,液晶电视全场4.5折起,再加上399元的冰箱和499元的洗衣机,这样的价格百思买能做到吗?”

在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里,可能都认为不把自己逼上绝路,给自己保留选择余地终归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充满着逻辑和悖论的博弈论世界里,这一点却并不成立。选择这样的不带退路的策略,虽然对策略实行者而言少了自由,但却在策略上得了益。因为这样做就打乱了对手对你以后可能采取什么行动的预期,而你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信息不对称,为自己谋利。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给对方让出一条生路

焦土政策讲的是不给自己留后路,将自己置于死地,逼迫自己背水一战。而现在我们要说的另一种策略是给对方让出一条生路,以防止对方狗急跳墙、破罐子破摔而导致最坏结果的发生。

无论是要挟对方,迫使对方采取某种策略的焦土政策,还是放对方一马,给对方以生路的“宽松”策略,其目的都是想压缩对方可能的选择空间,使对方按照我们的意志进行策略选择。

在古代战争中,军事家们常常会运用到这个策略。当己方的军事力量强,而对方兵力处于弱势的时候,就要给对方留个逃跑的缺口,使对方不至于死战。如果不给对方以生路,当对方统率发现自己的军队处于困境,除了拼死一搏而无其他活路时,他通常会自决后路,大不了同归于尽。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绝对优势面前,对方无回天之力,己方最终还是会取得胜利,但是面对对手最后的疯狂反扑,自己的军队也伤亡惨重;——对方拼死挣扎,奋勇杀敌并反败为胜。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公元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率领30万人马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赵王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就败,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固守,章邯派兵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赵王星夜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带领20万人马北上救赵。宋义乃一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听说要和势力强大的秦军主力拼杀,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就号令全军原地休息,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每天在军帐中饮酒作乐,大吃大喝,从不提出兵援赵的事。

这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了。一天早晨,项羽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当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遭到拒绝之后,一剑斩下了宋义的脑袋。众将士们听说项羽杀了宋义,都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一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项羽担任援赵大军主帅后,不畏强敌,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后又亲自率领主力渡漳河(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全都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的锅砸个粉碎,把行军帐篷放把火统统烧毁。以此来表示他有进无退、战斗到底、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们都愣了,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退路也没了,都纷纷盟誓要拼死奋战。在项羽的亲自指挥下,楚军们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各个如下山猛虎,拼死向秦军冲杀过去,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连续多次交锋,楚军大败秦军主力。秦军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放火自焚。

项羽大获全胜归来之后,成为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和指挥。他的威名从此传遍天下。

当然,给敌人以生路并不是上上之策,而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如果兵力允许,可以切断敌人的生路,来个瓮中捉鳖,一举做到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的话,我们当然会首选干净、彻底地消灭敌人。给敌人留有一条生路对敌人来说是好的选择,对于己方而言,更是会取得一个付出少而所得多的好结果。

不能取胜,就该谋和

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比赛都是零和性质的:一方赢,另一方输,且一方赢多少,另一方就要输多少。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WTO时代公正、公平的竞争规则得到进一步贯彻,市场秩序越来越规范,那种你死我活的绝杀式的竞争行为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从地球上抹掉敌人的情况少之又少,零和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

毫无疑问,当处于吃掉一方的零和对局中时,任何一方都希望取胜,但是在取胜无望之时,我们千万不要持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一根筋想法,“我得不到,你也休想得到”,最终使零和对局变成两败俱伤的负和局面,而是应该退一步想问题,既然难以毕其功于一役,那我们就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能取胜,就该谋和,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在“谋和”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做出妥协,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双方发生冲突或争执。妥协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却是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出现之前的最好的选择。原因有如下几点:

适当妥协可以避免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的继续投入也许你认为妥协是弱者的专利,强者是不需要妥协的,因为他资源丰富,承担得起与对手打持久战带来的消耗。那么你肯定没有读过皮洛斯的胜利的故事,相信读过之后你就不会发此定论了。

当弱者以飞蛾扑火之势咬住强者时,纵然强者最后还是会取胜,但也是损失不少的惨胜,再来几次这样的胜利,恐怕强者也要沦为弱者队伍中的一员了,所以强者在某种状况下也是需要做出适当妥协的,这不是为了道德正义,而是为了避免逼虎伤人,给对方,也给自己一个喘息、整补的机会。

可以借妥协之便,扭转对己方的劣势

当对方提出妥协时,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或是战争物资缺乏,或是人员兵力不足,他需要暂时的透气,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有放弃这场战争的打算。如果我方提出妥协,而对方也十分乐意接受,并对你提出的条件没有异议,就表示他有心终止这场战争,否则他是不会放弃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的。不论哪方提出妥协,都可能创造出一段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就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引导战争态势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

可以维持自己最起码的存在

如果你属于对局双方中的弱势一方,并且主动提出妥协,就极有可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有不惜玉石俱焚的决心,割肉求和。虽然妥协的代价很大,但却换得了自己的存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存在是一切的根本,没有存在便谈不上未来。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妥协对你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甚至是让你感到委屈或屈辱的,但用屈辱换得存在,换得有朝一日重新翻牌的希望,也是值得的。

从上面提到的几点来看,妥协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是屈服、软弱的投降动作,而是非常务实的、可以通权达变的智慧之举,是现代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可以改变现状、转危为安的重要谋略。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进退,而不是意气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