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沉思与凝望(理论评论卷)
8151200000044

第44章 网络文学评论(二)(1)

网络上的文学新景观

马季

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飞跃性的变革,这一方面为文学表现提供了巨大空间,一方面也增加了文学表现的难度。在纯文学写作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同时,文学图书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娱乐化和快餐化的浪潮风起云涌。与此同时,无门槛、低成本、交互性强的网络文学,以全新的传播方式和写作形式异军突起,成为捕获空前发展机遇的一匹黑马。稍作研究和分析不难发现,网络文学的崛起并不奇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我们所生存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关注这一现象,将有助于我们体验当代的文化脉搏和生活潮流。

习惯于传统纸质阅读的人,或许一时还难以接受网络文学崛起这个事实,更有甚者认为网络文学破坏了传统的文学理想。但我却认为,网络文学使新一代人以不同于过去的方式产生了自己的“理想”。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另辟蹊径——可能是用“大话”方式讲的,可能是在传奇故事里讲的,也可能是在超自然的环境中讲的。老实说,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因为文学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

网络文学发展了十年,目前仍处于迅猛之势,虽未出现与传统经典作品相匹敌的震撼之作,但作为文学新的成长空间,这里的“景观”不应该被忽视。就我个人观察,区别于传统文学的“个体写作”模式,“集体写作”模式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说,网络文学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远远超出了个体力量,这无疑为类型写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近年来相继脱颖而出的架空历史小说、穿越小说、新军事小说、现代讽刺小说、戏谑小说、冷幽默小说,以及幻想类小说等,一浪接一浪,就是很好的证明。由此可见,网络类型小说作为一股新的文学力量,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将有可能以“集体写作”形式丰富当代中国文学的谱系。目前,人气旺盛的架空历史小说和穿越小说类型化已经较为完备,不仅网络上广为流行,落地出版后同样在传统阅读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这应该说是新世纪文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文学是不存在的,文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好的文学与不好的文学,放在网上和放在纸上没有区别。不能说这种观点没有道理,但似乎有“以全概偏”之嫌。从历史的角度看,传媒革命无不对创作产生影响,甚至可以说,长篇小说这种文体的产生也和印刷业的兴起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对写作产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对创作机制的转换也不无推动。我们知道,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过程,是被放在一个由网络构建的立体维度中的,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自由、灵动、有趣,给创作和阅读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网络文学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比如多人写作、超文本写作、多媒体手段等,是由网络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既是其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网络文学前进过程中的外部要求,因为随着受众群体需求的日益丰富,接受主体对作品审美价值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从另一方面看,网络文学存在问题也有其必然性。文学毕竟是一个浩大系统的工程,由于网络写手大都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人,过度的交互性也使作者很难静下心来深刻思考生活、严肃创作,再加上外部市场因素的影响,网络文学的作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然而,现阶段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并不能掩盖它自身的价值。就目前情况看,网络文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文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在网络文学发生、发展的这十年当中,世界发生了剧烈变化,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给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全新的社会形态当然就给作家的表述带来困难。而网络文学恰恰是迎着历史潮头发展的,它不拘形式,追求自由表达,反而显得轻松自如。一方面它作为主流文学的补充,对中国文学的总体发展是积极有利的;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给跨世纪的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丝新鲜的空气。因此,网络文学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如果将其放在“国家的发展”和“一代人的成长”的背景之中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时代意义已经不是传统文学所能替代的,它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有自由、宽容、真实、平等的原则;有宽阔无比的向别人学习、向自我挑战的空间;有无拘无束、充分表达的民主权利。更重要的是,网络文学基本上摆脱了对意识形态的依附,让文学回归到了新的起跑线上。

其次,网络文学提供了新的审美形式与文化形态。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当然是对自由心灵的表达,是伟大思想与丰富想像力的结合。传统文学一直以关注现实生活为己任,而网络文学侧重于对幻想世界的描述。这也是新一代作家面对变化莫测的世界作出的反应,产生了如玄幻小说、历史架空小说、穿越小说、军事幻想小说等等类型。这类小说虽然不够成熟但具有实验意义,其中一部分作品还涉及到“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往何处去”等生命本体论的若干问题,潜藏着新的文学发展空间。在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文学的社会价值无法估量。

再次,网络文学使作家的产生机制发生了变化。区别于传统作家的是,网络作家的知识结构与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他们的创作因此有着别样的风情与广阔的视野。由于生活态度、生存方式的重大变化,年轻写手们对写作的终极价值进行了颠覆。安妮宝贝早年关于网络写作的一段话,很有代表性,她称自己的网络小说是“在水中”的写作——“不断地写,不断地消失”。她甚至还说:“你以绝望的姿势阅读,我才会快乐……”年轻、自由、无所谓,像水瞬间消失,却又源源不断……在这里,文学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的一小部分获得了新生。

从近处看,网络空间给当代青年提供了一片神圣的领域,他们在这里耕耘、播种、收获,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追求的方向。从长远看,网络作为传播方式的革命,把中国进一步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的变革,都决定了中国面临的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只有在这个大的舞台上,才能诞生新一代的文学大家。

网络文学三期论及其演进特征

夏烈

2008年,由大众媒体首张旗鼓的“网络文学10年”(1998-2008)的说法盖地铺天。以我的揣度,这一方面来自大众媒体本能性地需要对话题有概括性、新闻性的提炼,便于张帜、便于做文章、便于煽动气氛;一方面也确实跟网络文学在中国逐渐形成庞大的写作群、读者群,以至在出版和IT等产业领域成为强势资源,并迅速被大资本介入有关。因此,这是一个利益合谋的概念,或者说只是一部分人关于网络文学的选择性记忆。而众口铄金,如今“网络文学10年”几乎成了确定的说法,被隆重地载入有关文学和文化史料,造就了约定俗成的事实。

其实,如今翻阅任何一部网络文学史述,无论是在此领域有开辟之功的欧阳友权教授亲撰或主持的诸多项目,还是在比如2008年1月马季撰写的《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中,都会把华语网络文学史的源头上溯到诸如1991年王笑飞创办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或者1994年方舟子等人创办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等等。也就是说,1998年前的华语网络文学甚至国内网络文学早已出现并发展,其特点是多种文体和文类并存,以及无功利的自娱自乐和自我文学实现;固然有后来蔚为大观的流行小说和类型小说,但同样不排斥纯文学意义上的创作。这中间蕴藏着的涵义是:网络文学在开始之初的生态更为多元,如果以之为源头重新考量,可能不至于有今天这样横亘在所谓“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小众文学”和“大众文学”、“精英文学”和“通俗文学”等等称谓间的大裂谷。换言之,今天的网络文学10年的史实梳理,是被选择过、替换过的网络文学叙述。

研究者和亲历者今天都把1998年痞子蔡风靡华人网络阅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看作当代网络文学的起点性标识。这是一部典型的现代才子佳人小说。它从大众网络阅读到出版市场的成功,引发了网络原创文学黄金时代的到来。后来为人熟知的安妮宝贝、邢育森、宁财神、李寻欢等一批大陆网络文学名家,都被这个网络文学事件召唤起了创作热情。这种选择和替换在当时的客观事实是,随着网络文学阅读者的增多和结构变化,网络小说的大众化时代到来了,网络写作和网络作家开始可以借此一夜成名、受天下瞩目;而这种选择和替换在今天被定位为“10年”起点的意图则是,一举确定网络文学的主流就是大众文学,过滤掉此前的小众历史,完成其作为平民群体文化狂欢进而至大众文化产业消费意义上的逻辑自洽。此外,从文学形态上讲,《第一次亲密接触》被尊奉,代表着充满情调主义、反映世俗乐趣的才子佳人小说引领着这一轮新文化运动的开篇。

将当下的网络文学发展和作家群体的特征分作三期,自然只是一家之言。理由来自两条线索:一、网络作家群体创作心态的变更和他们利益上依附的对象;二、网络作品文体形式内部包括其审美上的流变。

第一条理由是说,网络作家们在第一期的时候,创作心态基本是自娱自乐的,把网络写作看成是打破传统精英文学体制的垄断、实现其自由表达的手段。实体利益是比较少的。文学网站和各BBS都是他们的容身之所,不过那时的文学网站就像是兴趣相投的兄弟们搞的江湖寨子,亏本掏自家兜里的钱出来贴补是文学网站的惯例;第二期是网络作者成为畅销书作家的阶段,从安妮宝贝、慕容雪村、今何在、江南到此后的萧鼎、蔡骏、沧月、天下霸唱、南派三叔、当年明月等等,中国出版市场的趋利和造神功能为网络作家带来了第一桶丰厚的金子。网络写作越来越跟赚钱有关,但依附的利益对象在此阶段仍然是出版业,与之相关的文学站点名气是有的,比如当时的“榕树下”,又比如“龙的天空”“幻剑书盟”“起点中文”“清韵书院”“晋江原创”“红袖添香”等,但网站还算不上发家致富,作者倒常可以舍舟登岸、羽化成仙;第三期发端于以“起点中文网”为代表的文学站点收费阅读模式(VIP)的成功,并在资源上实现“起点”一家独大的局面。现在研究者已经熟悉“盛大文学”公布的一些数据,比如:其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每年能让其网站的签约作者中产生1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这些钱主要来自于逐渐培养成熟的网络读者的缴费阅读——每部收费的长篇小说,读者可以先享受一部分(往往长达二三十万字)免费试读,然后,按照千字2-3分钱的标准付费阅读剩下的内容。网站最终把这些利益按照作者七成、网站三成的比例进行分配。所以,收费模式之后的网络长篇不是我们纸质意义上长篇的长度,通常都在百万字或百万字以上,这才有利可图。此时,以盛大网络陈天桥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果敢地以资本介入,推高了这一拨网络盈利,画出了进军整个版权工业的路线图。这让大量作者开始投身于网络,直接为网络给他们带来的连锁性财富写作,渴望“起点”这样的网站为他们开发所有版权、带来利润。所以说,我的第一条线索是根据“自由表达阶段(无利阶段)”、“出版业主导利益阶段”和“网站直接利益阶段”的生产和盈利模式来划分的。三个阶段,作家心态各有不同,这些都影响到我划分的第二条理由:创作本身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