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口气读懂中国文学史
8148300000022

第22章 现代散文

中国的现代散文指的是五四运动以来,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产生的散文,是在传统文学基础上,吸收外来思潮基础上形成的。大致可以分为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三类。

首先在现代文坛上崛起并立即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是议论性散文。新文学运动时期,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反对旧国学、提倡新文学,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和革命的旗帜,需要有紧密联系实际、能表现社会现实、并且具有很强的战斗力的文体。在五四时期的议论性散文中,鲁迅、钱玄同、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在“随感录”这个栏目中相继发表一些短小精悍的议论性文章,攻击旧社会的黑暗弊端,宣传革命。

鲁迅的“杂文”在这一时期非常突出。“杂文”这种散文文体在鲁迅笔下才正式成熟并在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才发挥出它的艺术魅力。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鲁迅在创作杂文时,通常用幽默、讽刺、双关或反语等形式,给与现实以最尖锐犀利的批判,往往一语中的,精准生动。他还往往运用“曲笔”,在貌似平凡的事物中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只用寥寥几笔就创造出一个意蕴丰富的艺术世界。他一生共创作了700多篇杂文,后来编为16本集子出版,分别是《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花边文学》、《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的杂文是那个时代的一把匕首,尖利地插向敌人的心脏,他正是怀着强烈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意识,严肃而认真地为中国文学、为中国精神和中国社会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画梦录》同时在五四时期兴起的散文还有抒情性散文,当时称为“美文”。“美文”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周作人从西方概念中引入。周作人于1921年发表《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土地”。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起而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它实质上是散文的一种,相对于议论性散文而言不那么激烈,更加注重散文的本体性特征。

周作人、冰心、叶绍钧、俞平伯、朱自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许地山、王统照等都是抒情性散文的主流干将,他们有的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有的是创造社的成员,但是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反封建倾向和个性解放的倾向,在文体探索和白话散文语言的发展上都达到了较为纯熟的境界。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小品文。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车箱社会》,洗练流畅,颇具神韵;梁遇春的《春醪集》、《泪与笑》,娓娓而谈,吟味人生;李广田的《画廊集》,散发出泥土的芳香,显得绚丽而又浑厚;何其芳的《画梦录》,以令人眩目的色彩,勾画着朦胧和缥缈的图景……这些小品文刻意与现实斗争保持一定的距离,继晚明小品文而提倡写“性灵”和“闲适”的小品文。虽然这种逃避现实的创作态度在当时遭到了以鲁迅为首的一批左翼作家的严厉批判,但是小品文在散文的本体探索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是不可抹杀的。

《文化苦旅》叙事性散文在五四以后也开始兴起。在时代的要求下一批描写革命现实的叙事文学散文成熟起来,三十年代报告文学的繁荣是叙事性散文的进一步丰收,这一时期夏衍的《包身工》、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等优秀的报告文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新报告文学体裁的真正成熟,对后期的报告文学和新闻作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代散文逐渐开始向艺术散文和美文发展,与现实结合程度、文章的战斗性逐渐减少,更多地回到个人内心的自检、体验上。散文在语言和形式上手法更加纯熟,不过出现了文体走向窄化的趋势。

文革后一段时期,反思文学思潮下产生了许多反思散文,如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干校六记》等,同时,一批抒情的艺术散文,如贾平凹的《月迹》、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作品以自由真实的个性,抒发感情,表现生命体验,也获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散文呈现出繁荣趋向,30年代书写闲情逸致的散文重新在书刊市场上得宠,诸如“文化散文”、“学者散文”、“女性散文”、“打工文学”等各式散文流派相继出现,散文文体正方兴未艾。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四大文学体裁之一,一般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表现生活、表达思想。与诗歌、散文和戏剧相比,小说具有更完整的叙事环节、更纯熟的叙事策略、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它的容量较大,可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真实的历史场景,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

小说包含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人物是小说展现社会生活、表达思想倾向的重要要素,而人物的故事和命运都是在情节中展开的,情节又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小说的分类,如果按照篇幅来分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长篇小说一般反映丰富的社会历史画卷或错综复杂的人生关系,字数少则十几万字,多则几百万字,如此又可以将长篇分为小长篇、中长篇的、大长篇、超长篇和巨长篇。中篇小说的篇幅一般在三万至十万字。短篇小说的长度一般在几千字到两万字,一般来说角色较少、故事情节较简单。小小说又叫微型小说,篇幅比短篇小说更短,是当代时代高速的生活节奏下的产物。一般来说,篇幅少于两千字,往往只截取生活中一个片段,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充分的故事环境。

如果按照文学流派来分类,小说可以分为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主义小说等。

如果按照作品类型来分类,又可分为武侠小说、推理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穿越小说、耽美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