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廖用手指敲着八仙桌,忽地从祠堂二进的厅里传来一阵歌声和欢笑声,那是战地服务团的女战士在睡前说笑着。他站起身,轻轻关上木格窗户,又下意识地摸了一下窗户上的纸。“樊玉琳、诸葛慎、李钊、陈练升等人都提了此事。发展地方工作是共识,但真正要解决问题可难了,我想还是老办法,就是群策群力,搞一个方案出来,看看是不是和我们的设想相同。”
“对,樊玉琳、诸葛慎、李钊、陈练升他们都是搞地方武装出身的,他们又比别人有更深的经验与体会,对了……”罗忠毅一拍桌子,“还有刘一鸿,应该把刘一鸿叫来,让他们好好议议,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地方武装工作。”
“好,他们有从事地方武装工作的经验,这些经验很宝贵。但现在形势变了,也应该请非地方工作非军事工作的同志议议。罗司令呀,现在的地方武装工作与新四军初入江南时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地方武装遍地都是,南京陷落后,因国民党军队溃逃,留在敌后方之军民,纷纷而作游击起义。究其实都是抗敌自卫,其成分也不外乎三种类型:一为地方志士,自动武装者,如管文蔚类;二为国军遗留之官兵形成集团者,如朱永祥、胡肇汉类;三为原地方保卫团经绅民集议力求自卫者,如纪正刚、程维新之类。
那时候的工作主要是收编改造这类部队,发展地方武装,相对来说容易些,现在是地方武装收编完毕,且大多上升为主力。如巫恒通部和诸葛慎长滆自卫团已上升为四十七团,吴寅甲、李钊、陈练升的部队许多进入四十六团,程维新的部队也编入独立二团,现在我们不可能指望再出现许多抗敌地方武装。一方面敌军军事进攻自武汉会战后放慢了速度,采取了诱降政策;另一方面在占领军不再像初战时大肆屠杀,而是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利用和平建国、中日共荣来麻痹欺骗群众。因此我们很难再去收编那些自发的民众团体,所以这地方武装的兵员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挖掘,而这个工作涉及到政治宣传、财经工作和有效法规等许多问题……”廖海涛长长叹了口气,这又涉及到一个老问题,文化传统问题。
罗忠毅点点头,沉默许久才开口说话,他眼睛平视,目光丝毫没有移动过,那话语似乎是对廖海涛又似乎对虚空中的拟想中的人物说:“是呀,苏南和全国其他的抗日战场不一样,八路军的问题和新四军不一样。苏南新四军与其他地方的新四军的问题又不一样,黄桥战斗后我与陈毅司令员也谈过这些事,苏南的群众基础远比苏北弱,新四军经营苏北是完全正确,但苏南在战略上作如何调整,如何定位还值得探索。初入江南,苏南抗日武装甚多,迫于战事,现在处于战略相持,民众的热情远不如初期。在苏南,民众支持新四军,要抗日,感情上没问题,但要他们拿起枪,真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苏南,句北、金坛、丹北,参加新四军相对多些,溧阳、宜兴、苏常太地区要少些。田文陪李坚真去上海看病,看到大上海许多人醉生梦死,甘愿做亡国奴。五十二团扩军很成功,产业工人,知识分子居多,看来广大的农民还急需发动,可这发动还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就能奏效的,需要在各个方面下些功夫。”
“对,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即便参了军也有各种原因,否则就不会出现拖枪逃跑现象,我们主力兵团扩军不能和地方武装发展相脱离。抗战是全民族的,但不同的区域因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的原因会有不同的表现,苏南民众参加新四军各地区多寡不一,与传统文化有关,现在苏南民风偏弱,尚文不尚武,甚至发展到‘好铁不打钉,好人不当兵’的地步,虽然抗战的兵,按理不应在那兵的范围内,但习惯的思维使他们产生了这样的盲点。所以出于民族大义,他们痛恨日本人,支持新四军和一切抗日的军队,但主动参军的步子迈得并不大,加之汉奸汪伪和平建国的宣传,使他们更多了一份惰性。但历史上苏南并非如此,上古的苏南民众披发文身,轻死好勇,民风十分剽悍,项羽的八千子弟,如此勇武便是例证。晋王室南渡后,苏南民风渐变,至南宋尚武完全转向尚文,明清尤甚,所以,苏南民众的参军抗战行动远不如八路军活动的地区。
在苏南参军分布不均匀,又与晚清历史和日寇侵略占领的点线有关。晚清太平天国起义后,苏南人口锐减,清政府便大量从苏北移民于苏南,这无形形成了主籍与客籍的矛盾。客籍人口少,大多为雇工,地位低、备受歧视,所以反抗尤烈,主要居住于茅山山区。还有一些河南流民迁徙苏南,流落于民间,十分剽悍,有的被迫成了土匪,所以金坛、句容、镇江、丹阳靠近茅山地区参军者甚众。另外一些地方比如南京至上海的铁路线或一些军事重镇,敌寇烧杀厉害,民众反抗愈烈,苏常太地区的武装抗日的自卫团特别多,但力量较为分散,亦源于此。所以在苏南发动民众抗日,光靠我们部队的宣传是不够的,还要地方政府地方党做出努力,皖南事变前,我们有区、乡一级的政权机构,现在我们有了县一级的机构,县一级的机构必须要有文化机构,这样才能长期有效的坚持宣传,如果我们在文化上能有效改变苏南民众传统观念,再能解决经费上的问题,那么地方武装问题乃至新四军扩军问题就好办多了。”
“对,财经问题要抓,宣传也要加大力度,这是主要的,这两个条件具备了,再想些具体办法怎样来抓地方武装建设,这具体办法应该作为明天上午的议题。”
“好,我回去把议题立好,让许彧青叫人刻印出来,要马上油印好,分发给樊玉琳他们,让他们好好议议。”廖海涛站起来,准备告辞。
罗忠毅摆摆手,“别忙,一道走,回去后,我也准备写一个发言稿,准备明天上午和大家一道讨论,下午作总结。这会议开了快三天了,必须即刻结束。”罗忠毅站起来,灯光照在他身上,粉白色的墙上,留下了他高大的身影。“塘马很平静呀,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敌人离我们太近了。”
“对,必须马上结束会议,人多目标大。”廖海涛随罗忠毅走出祠堂,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一片漆黑,忽的一阵声响,一群麻雀受了惊,扑扑地飞翔于夜空中,有几只发出了“叽叽”的叫声。
十一月二十七日,天色阴沉沉,一大早便下起了丝丝小雨,一切的景象都是湿漉漉的。天气渐渐寒冷,这灰暗的色调,这充满潮湿而又沉闷的空气,这翻滚的浓云,有一种强烈的压抑感,村民们三三两两在屋后走动着,懒洋洋的,有一种凝滞的感觉。
但这种凝滞与沉闷很快地被驱散而尽,首先是战地服务团的女兵的歌声,然后是旅部特务连的出操声,接着是那些行将进入大祠堂会场参加讨论会的干部的谈笑声,这些声音汇成一股强有力的声浪,冲刷尽了那份凝滞与沉闷,也剥去那层灰色的色调,清新、亮丽、活跃慢慢凝聚成了一种新的色调。
上午的会议主要是讨论,廖海涛作了简短的关于发展地方武装的发言后,便是集体讨论,霎时大祠堂里便汇聚起各种声音,散发出阵阵的声浪。
樊玉琳很兴奋,他是唯一还挂着“司令”头衔的干部,罗、廖虽称为司令,但二支队已不存在,严格地讲应称罗旅长、廖旅长,可人们习惯上仍称罗、廖为司令。樊玉琳却是地道的茅山保安司令,这次还带来近一百人的武装。樊玉琳有谈地方武装的资本,他是句容县樊古隍村人,自幼读书,曾任小学和职业学校的教师、校长,一九二七年加入国民党,曾担任过国民党的官员,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五日,日寇入侵句容,樊即在本乡聚集了二三十人枪的武装用以自卫,然后又联合中心、白兔两乡,组成三乡联合防伪自卫队,发展到六十多人枪,樊为三乡自卫队武装的负责人,一九三八年,粟裕率先遣队路过樊的家乡,曾向樊询问过敌情及社会情况,后陈毅至茅山乾元观曾邀请樊玉琳长谈,樊还担任过镇、句、丹、金四县人民抗敌自卫委员会筹委会副主任,后又担任四县抗敌总会主任。
樊玉琳在句容可以说是老资格的抗日斗士了,是和巫恒通并驾齐驱的人物,现在谈论地方武装斗争,他当仁不让地畅谈起自己的想法:“这地方武装斗争有它的阶段性,民国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小鬼子刚进入苏南茅山地区,民众深受战火之苦,纷纷抗敌自卫,加之那时候国民党的军队扔下了许多武器,因此组成几十人、上百人的武装并不困难,但是那时的民众军事水平太差,记得我们那时有几十支枪,枪法很差,也不知道如何在战斗中选好地形保护自己,直到一支队民运科长王丰庆来了,我们才懂得如何训练打仗。有一次打埋伏,我不知道如何伏击,许多人看到敌军就害怕,甚至想逃走,在王丰庆的指导下,我们才知道利用地形,扬长避短,完全可以和鬼子交锋。所以我认为我们地方武装的关键问题是要有人指导,我们尤其需要军事政治人员来指导,这样我们的战斗力就会大大提高。”
他用手指顶了顶帽檐,眼睛扑闪扑闪闪,耀着光芒,清瘦的脸上呈现着乐观的神色,喉结随着有条有理的说话声,有节律地抖动着。
“我们茅山保安司令部有几百人,一是枪少,二是训练质量不到位,我们希望罗、廖首长能派一些军政人员到我们茅山保安司令部来加强训练与指导。”
廖海涛微微一笑,然后指了指一旁戴着眼镜的刘一鸿,“这要问我们的刘大队长,我们的未来的干部都在他那儿,十六旅也在向他要,就看他什么时候能送上来了。”
刘一鸿,人称刘大炮,别看他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可嗓门特别洪亮,仅凭着音色,你很难和上海天主教主办的徐汇公学的学生联系起来,“廖司令、樊司令,你们和我要人,我能理解,我也恨不得成批成批地把人送到我们的队伍中去,但是战争太残酷,我们很难有安静的环境,不像以前军部的教导队,有安静的环境学习,我们十六旅转战东西,难得有像现在这样少见的宁静,如果这宁静不被打破,我们教导队的学员大约在年底可以毕业,樊司令,你茅山保安大队,我们肯定要送人去,到时候你这位司令要好好安排呀。”
“没问题,到时候你可不能全给了十六旅。”樊玉琳一副认真的模样,那样子好像马上要分配教导大队学员似的。
“不会的,不会的,你放心吧,”罗忠毅发话了,“说老实话,不光是你的茅山保安大队,整个十六旅,整个六师都缺人。”
“对对对,我们也缺人,我们也缺人。”陈练升、李钊、陆平东、蒋铁如、钱震宇、诸葛慎等人都嚷着要人,弄得刘一鸿不知如何是好。
“同志们,我们的刘大队长已尽力了,上次我和王直科长去玉华山教导大队作报告时,发现我们的学员进步神速,已经相当成熟,其中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学员,做的笔记相当好。刘大队长可谓呕心沥血,我们的地方武装需要出色的干部,这一点很重要,一支部队如果没有军政素质十分出色的干部,就很难打造一支出色的军队,这一点地方武装尤为重要,我和罗司令会认真考虑这一点的。”
罗忠毅平日话语不多,当廖海涛投来征询的眼光时,他点了点头,“这一点请放心,关于地方干部派送,我们会大力加强。我们以前初入江南时,都派出干部帮助组建地方武装。王丰庆进入你樊玉琳部,方克强进入诸葛慎部,杨洪才进入程维新部,张震东进入管文蔚部,何克希进入江抗三路,李建模进入任天石的民抗。同时我们也将地方武装领导人调入军部教导队学习,在座的就有,诸葛慎、李钊、陈练升、蒋铁如,你们这些人都是进入教导大队学习过的。这干部建设问题,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加强。问题是我们的学员现在面临的不是简单的改造部队的归属问题,而是如何提高队员的军政素质,如何扩大地方武装,这一点还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否则地方武装难以发展壮大。”罗忠毅点了点陆平东、李广、陈练升,“你们这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在县里已设了军事委员会,县区抗日民主政府均分别设置了军事科、股,军事科、股长专职抓县区武装工作,并把这项工作列为经常性的中心任务,并准备在积极抓好乡以下的民兵游击队的基础上迅速组建县区直属队,形成多样的脱产武装,塘马一带的群众基础较好,已经组织了一些半脱产的地方武装。”陆平东见罗忠毅投来探寻的眼光,便把当前的工作作了一个简短的汇报。
“对,也就是民兵组织,这方面我们还必须结合苏南的实际情况,再去借鉴八路军及皖北、苏北新四军发展地方武装的经验,塘马的民兵小分队干的很出色,他们的经验可以推广。”廖海涛掰着手指头描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