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金的“基本因素”有无变化。在建仓一只基金前,投资者应根据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的实力、基金经理、过往业绩等因素选择基金,这些因素是基金未来业绩的基础。而对于业绩相对稳定的基金来说,这些“基本因素”的变化需要引起重视。此外,基金投资策略、基金规模、分红方式、费率结构等因素的重大变化都会影响投资者未来的收益。
一个实用的窍门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考察一下基金的净值变化情况。目前在各大门户网站都可以找到详细的基金净值表和基金业绩排行榜。这时,投资者要更多地关注半年、一年乃至两年以上的指标,如某基金的回报率一直稳定在中上游水平,则可长期持有,反之则应果断赎回。
(3)基金净值是否跌至“止损位置”。在确定投资目标时,风险承受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以确定自己的止损点,尤其是市场处于高位时。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以把止损点设在基金净值从当前净值下跌20%的位置,对于赢利较少、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投资者来说,可将止损点设在考虑申购赎回费用后亏损10%的位置。
3.选对方式
赎回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参照以下几个方法,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分批减仓。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投资基金,分批减仓都是很好的法则。具体来看,数额较大或者基金投资占总资产比重较大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逐步赎回,如可考虑在市场反弹一定的幅度时赎回一部分,边涨边赎,这样有利于降低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仓位。另外,可以在市场振荡下跌时逐步建仓新的基金品种。
(2)“下午两点半”法则。很多既炒股票又买基金的投资者,都熟悉“下午两点半”法则。它是指在交易日下午3:00前提交赎回申请,以当天的基金净值作为成交价格;交易日下午3:00后或为非交易日提交,以下一工作日的基金净值作为成交价格。
投资者要学会适应这个法则。具体来看,A股市场下午3:00收盘,但往往到下午2:30就大局已定,市场是涨还是跌一目了然。如果在近期要赎回某只基金,最好在下午2:30看盘,注意到市场涨势后再发出赎回申请。
(3)减少赎回在途时间。有些基金投资者,由于选择赎回的时间和方式不当,而延长了基金赎回的在途时间,这就会增加投资的机会成本,并间接地减少投资收益。如果掌握一些窍门,则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基金赎回的在途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基金的收益性和灵活性。下面几种技巧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①尽量避免在节假日前申购和赎回。
②巧用基金转换“曲线”赎回。很多基金公司规定,其旗下的货币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转换实行T+0或T+1(T+0是指交易确认之后当天生效,T+1是指交易确认后顺延1个交易日生效,其他以此类推),灵活利用好这一规定巧打时间差,便可以缩短赎回的在途时间。比如,某基民需要赎回一只股票型基金,如果该基金公司的基金转换实行T+1,则可以先将股票型基金转换为货币型基金,这样,所持基金次日便可转换成货币型基金。而货币型基金的赎回一般实行T+0,这样,基金赎回的在途时间等于缩短了1天。
③选择交易在途时间短的基金。关于基金申购、赎回的在途时间每个基金公司和单只基金都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实行T+2,有的则实行T+3。如果基金运作水平相差不大,为了增强投资的灵活性,投资者应尽量选择赎回在途时间短的基金。
④利用“约定投资”可以省时省力。在基金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有时会由于工作繁忙把基金申购、赎回等投资计划遗忘,从而耽误基金的申购和赎回。现在很多银行和基金公司都开通了投资预约业务,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银行或基金公司的网上交易系统,自动对基金申购和赎回的时间、价格进行提前约定,这样系统就会按照投资者的指令自动完成交易,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怎样优化基金组合
投资基金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这就需要对基金进行巧妙组合。对于初次购买基金的二十几岁的投资者来说,多数人只投资一只基金,这往往犯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错误。然而,一些财力有限的投资者因盲从于“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教条,却又陷入另一个误区,“把不多的鸡蛋放在了太多的篮子里”,比如许多人把几万元或几十万元的资金投资于十几只基金甚至几十只基金,而且全部是股票型基金。问题自然也就接踵而至,太多的基金使人无法把握所投基金整体的投资风格和风险回报。其结果往往离投资者的回报目标越来越远。
因此,在基金的投资过程中,有许多基民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收益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合理的基金组合,从而使自己徒劳无功。
优化基金组合能有效地抵御风险,增加收益。没有基金组合,基金投资就很难规避风险,很容易发生亏损。因此,二十几岁的投资者一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基金组合。那么,该如何选择基金组合呢?
(1)如果投资者属于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型的人,特别是那些没有家庭负担或经济压力的人便可以选择“进取型”的组合方案。如积极型基金投50%,适度积极型基金投30%,储蓄替代型基金投20%。这一组合绝大多数是股票型基金,以积极投资为主,充分分享股票市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收益,积极谋求资本增值的机会。
(2)如果投资者追求较高风险水平下的较高收益,尤其是那些收入稳定、工作繁忙、短期内没有大额消费支出、想稳步提升个人财富数量的人,可以选择较为积极的组合方案。如积极型基金投40%,适度积极型基金投40%,储蓄替代型基金投20%。这一组合多数也是股票型基金,以积极投资风格的基金充当组合的核心部分,在兼顾风险控制的条件下,谋求资产长期稳定增值。
(3)如果投资者追求中等风险水平下的较高收益,尤其是那些资金实力不强,却有明确财富增值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可以选择稳健型方案。如积极型基金投40%,适度积极型基金投30%,储蓄替代型基金投30%。这一组合以积极型基金为主,适度积极型基金为辅,同时适当投资储蓄型产品,保证了一定的资产流动性,以备日常支出和满足资产保值需求。
(4)如果投资者追求中等风险水平下的稳定收益,尤其是那些收入稳定、日常消费支出较多、缺乏理财计划的人,可以选择以下组合:积极型基金投30%,适度积极型基金投40%,储蓄替代型基金投30%。这种组合以稳健型基金为核心,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同时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较强的储蓄替代型产品,以应付定期现金消费需求。
(5)如果投资者追求较低风险水平下的资产保值增值,既不愿意承担较高的风险,又期望资产能够保值,同时要保证随时应急,那么可以选择退休养老型组合。如:积极型基金投40%,稳健型基金投30%,储蓄替代型基金投30%。这一组合以债券基金和准货币基金为主,既可以取得平缓提供资产增值的可能,又可在利率下降时依靠储蓄型基金来锁定收益。
投资基金不能急功近利
有些年轻的投资者认为股票要赚钱,高抛低吸很重要。所以基金也应该进行波段操作,这样收益才会更高。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实践证明,大部分投资者在赎回后,都会以更高的价格再买回来,并且还要搭上一定的费用。根据规定,基金申购和赎回都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一个来回,通常都会使1.5%~2%的收益率化为乌有。
基金作为中长期投资的投资工具,追求的是长期投资的收益和效果。盲目地对基金产品进行追涨杀跌的波段操作,只会降低自己的收益。
巴菲特说,市场对短期投资行为满怀敌意,对长期滞留的人却很友好。世界上成功的投资大师,没有做短线交易的。就投资而言,宁可企盼可靠的结果,也切莫企盼伟大的结果。基金在短期内很难战胜股票,却能在长期中为你增加财富。
现在很多年轻的投资者买基金时往往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恨不得这个月买基金,下个月就有20%的收益,这样的投资者完全是用炒股票的心态来买基金,很不可取。基金投资者应该首先树立正确的投资心态,“长线投资、稳健获益”才是正确的选择。切记,选择了基金,就选择了长期持有。
基民楚先生就是急功近利心态的受害者。他说:“我以前对基金不了解,对开放式基金更是不感兴趣。但看到2006年股指翻了一番,许多基金投资者赚了很多,有的人一个月便能获利30%,我便忍不住怦然心动。当时正好××业绩排名在前几位的基金正在进行二次营销,什么‘专家理财’、‘保本增值’听着就很诱人,并且发行价只有1元,于是我禁不住诱惑,拿出近1/3的积蓄买了基金。谁知,这只基金太不争气,我买入手后,基金净值便一路下跌,于是,老婆天天埋怨我,说存银行还能保本,现在倒好,让专家‘打理’得连本也保不住了。其实多数基金的表现还算可以,但差的基金偏偏让自己碰上了,看来‘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投资也怕选错基金!”
基金追求的是长期收益,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常会作出非常不理智的选择,从而给自己造成损失。应该看重基金的长期收益,静下心来,全面考察,理性选择,找到真正的明星基金,做出正确的投资。
长线是金,短线是银,这是每一个二十几岁的基金投资者都应明白的道理。对基金精心挑选并长期持有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价格下跌,那么你甚至可以再买入一些基金。正如我们知道的,利用证券市场的波动来获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样,利用市场的波动进行基金交易获利也十分困难。因此,当投资者购买一只基金后,在不出现重大意外的情况下,建议长期持有自己的基金。
投资基金重视的是价值投资。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可能获得最大成功的方法,就是对自己精挑细选的基金,长期坚定持有。
投资基金一定要树立长期持有的理念,不要因基金的短期涨跌而受到干扰,这好比一个人玩着悠悠球翻山越岭,当他将所有的精力都专注于悠悠球的时候,可能就会看不到山有多高。
因此,在面对种类繁多的基金产品时,只有能够长期持有业绩稳定增长的基金,才能获得长线投资价值。长期持有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操作成本较低。申购、赎回一只基金一般要承担1.5%~3%的交易费用,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较大的成本。而长期持有可以避免频繁操作的交易成本,更可以减免赎回费用,这在无形中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回报。
其次,投资者不必烦恼选时的问题。什么时候买入才是最佳的时机,这对一个普通投资者而言确实是一个难题。而从长线投资来看,只要整体经济形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就不是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