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
8137700000019

第19章 大爱无私——让孩子懂得感恩师长 (4)

她没有说话,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了造句。那半个小时的时光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我想我当时肯定有些晕眩和迷醉了。直到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我借练习册时,我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把练习册塞进书包里——要是让同学们看见那上面大片大片的空白区,我该多丢人啊。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又带着那清香的气息幽幽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伤害是我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累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可以引以为荣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战绩竟然很快进步起来。可眼睛近视看不清板书,便也给学习造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障碍,但我没有告诉白老师。我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向白老师提要求?

一天,她来到班里旁听数学课,因为没有课本,便和我坐在一起合看。等到做课堂练习时,她便看着我做题。

“……这是8,不是3……”她轻声纠正着,“怎么抄错这么多?你近视?”

我没有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日子慢慢地过去,终于有一天,白老师宣布进行语文测试,并郑重声明:“前5名有奖。”有奖当然令人兴奋,同学们暗地里都紧张地忙碌起来。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积极地忙碌起来——就是不能得奖,最起码也要考得比以前好点儿啊。

公布成绩那一天终于来了。白老师评完试卷,最后才公布分数:“第一名:张小果……”天哪,我是第一名!我怔住了。

“这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普遍不错,有个别同学进步很大,比如张小果。她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不但要给她前5名应得的奖品,还要再给她一份特别的奖励。张玉娟、姜春霞、陈庆龙、李明玉……你们几个站起来换一下座位,张小果!”我站起来。

“这是你的位置,”她指着第一排中间的座位,“你今后就坐在这里。”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下来。

“希望同学们向张小果学习。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许多年里我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后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师的笑容至今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的人。

感恩箴言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辅导者,在人生的道路上给学生正确的指引。“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老师轻轻的一句话,足以让人刻骨铭心。

陈林的日记

班长想了想,在日记本上写道:“你真是一个大笨蛋。”陈林其实不是一个笨孩子。

上一二年级的时候,陈林的学习成绩挺好的,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有几次语文还得了100分。

可一到三年级,陈林的学习成绩就上不去了。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不会写作文。上三年级的时候,陈林的语文老师换了,换成了一个刚刚师范毕业的小伙子。第一次写作文,年轻的师范毕业生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上题目,说了句:“写吧,下课后交齐。”然后他就坐在讲台上看起了报纸。别的同学愣了一会儿之后,都开始低下头在本子上写了起来。只有陈林一个人坐在那儿继续发愣,他不知道该往本子上写什么。

快下课的时候,年轻的语文老师放下报纸,走下了讲台,在教室里四处巡视。转到陈林跟前的时候,老师发现陈林的作文本上还是一片空白。老师问陈林:“你为什么不写?”

陈林摇摇头:“我不会。”

老师又问陈林:“那么多同学都会写,怎么就你不会?”陈林想说,很多同学都是在抄作文书。可张了张嘴,陈林又把话咽了回去,陈林发现很多同学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陈林当然知道,他们是怕自己揭了他们的老底儿。

于是,陈林就没有说话。

老师抬起头,一双眼睛在教室里巡游了一圈,看大家都在认真地写作文,又问陈林:“那么多同学都会写,怎么就你不会?”

陈林还是没有说话。

年轻的语文老师嘴里,轻轻地吐出了两个字:“笨蛋。”声音虽然很轻,可在寂静的教室里却传得很远很远,班里的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眼泪一下子就从陈林的眼睛里流了出来。陈林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力地咬了咬下嘴唇。

从那以后,陈林的语文成绩就再也上不去了。

上四年级的时候,陈林又换语文老师了。这是个漂亮的女老师,陈林很喜欢她。陈林发现,漂亮的女老师也很喜欢自己。陈林想:老师一定不知道自己的语文成绩不太好,也不知道自己不会写作文。要是知道了这些,老师还会喜欢自己吗?陈林的心里没底儿。陈林想:我一定要学会写作文,一定。

开学没几天,语文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写“接龙日记”。陈林觉得很新鲜,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接龙日记。老师说,接龙日记就是两个人或三个人共用一个日记本,轮流写日记。漂亮的语文老师还说,每个人在写日记前,一定要读一下前面同学写的日记,并根据前面同学写的内容,给前面的同学写几句话。漂亮的语文老师最后说,她也要和同学们一起写接龙日记。更让陈林觉得幸福的是,老师特意让陈林和她一组。和他们一组的,还有班上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班长。

接龙日记先从陈林那儿开始写。陈林手捧着漂亮老师送给自己的崭新的日记本,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写什么好。最后,只好工工整整地写上:“我不会写。”班长看了陈林的日记,笑得鼻子都歪了。班长拿了陈林的日记去给老师看,问:“老师,这也叫日记吗?我给他写什么话呢?”漂亮的语文老师笑着点了点头,说:“当然算了。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班长看着漂亮的语文老师,看着语文老师满脸灿烂的笑容,半天没有回过味来。老师摸了摸班长的头,仍然笑着说:“你想给他写些什么话呢?”

班长想了想,在日记本上写道:“你真是一个大笨蛋。”班长写完这句话,又把日记本交给了老师,该老师给自己写几句话了。漂亮的语文老师拿起笔,在日记本写道:“不要骂人。不会就是不会,陈林很诚实,应该得到表扬。”

日记本又传给了陈林,陈林看了看班长和老师写的那些话,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陈林想了想,在日记本上接着写下去:“我不笨,我不会写作文是因为我不想从作文书上抄人家的。”班长接着写道:“诚实当然是应该表扬。但不等于陈林就不笨。我想了很久很久,还是没有想出陈林什么地方比别人聪明。”

日记再一次传到漂亮的语文老师那里。漂亮的语文老师看到了陈林的第二篇日记,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她拿起笔在日记上写道:“陈林,你能说一说,你什么地方比别人聪明吗?”

日记第三次传到陈林的手里,陈林认真地看了班长和漂亮老师写给自己的那些话,忽然觉得心里有许多许多话要说。陈林激动地拿起笔,颤抖着小手在日记本上写道:“老师,我真的不笨。您还记得昨天运动会上的接力赛吗?根据其他几个组各棒运动员的实力,我建议您重新排列了咱们班一到四棒运动员的顺序,结果咱们班得了第一名。您问我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我说是从田忌那里学来的。您当时拍着我的脑袋说:‘你很聪明嘛!’还有一次,班长的自行车坏了,好几个同学帮他修,都没有修好。最后是我用铁丝取代了螺丝帽,自行车就又能骑了。当时班长也说我真聪明呢!还有……”

班长看了陈林写的日记,想起了那次修自行车的事,他的脸红了。老师看了陈林写的日记,高兴地说:“陈林,你学会写日记了。”二十年后,陈林成了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母校请他去给全校师生做报告。陈林坐在主席台上,看了看台下的几千名师生,又看了看坐在自己旁边的依然漂亮但已不年轻的语文老师,眼圈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红红的。陈林想了想,说:“在作报告之前,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笨蛋’日记……”

陈林还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感恩箴言

再笨的学生在老师眼里也是可塑之材。老师育人孜孜不倦,犹如春风化雨,让学生获得成长的营养。我们感念老师的恩情,纵使再多的话语,也说不完对老师的敬佩之情,也道不尽对老师的感恩之心。

因为我是老师

那一刻,我们都默立许久,任由雪花飞舞,披满一身。那时,教我们文科班语文的王老师每次上作文课都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在全班点评一篇他认为写得最好的学生习作,而每次点评的总是沈君的作文。

50多岁的王老师清清嗓子,摇着满是花白头发的脑袋,用他特有的带点赣南口音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地读着沈君的作文。每当这时,沈君总会不由自主地低下头,他的旁边便会响起一些不合时宜的嬉笑声。“老师,他的作文是抄来的,我在作文书上看过!”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提出异议。

这时,王老师的目光静静地拂过全班每一个人。他是一个慈善的人,也是学识颇为渊博的一位老师,据说他写的书和发表的文章有一大摞。他的目光总是那样深邃,让人想起沧桑的岁月。

他庄重地说:“我们应该相信沈君同学的实力,他应该写得出这样的好作文。”说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沈君一眼。

沈君乱蓬蓬的头埋得更低了,仿佛要藏进课桌底下。下课时,王老师叫沈君去办公室一趟,有人便幸灾乐祸地向沈君挤眉弄眼。沈君红着脸,低着头,慢腾腾地随着枯瘦如柴的王老师走进了办公室。

当沈君出来时,他的脸上依旧红扑扑的。有同学问他,老师是不是骂了你?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背过身去,用衣袖拭了拭眼角。以后,王老师依旧会念沈君的作文,只是班上的嬉笑声少了,沈君的头也渐渐地抬了起来。

后来的高考,沈君超水平发挥,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中文系,这对我们那所普通的学校来说是破天荒的,甚至连整个县城也轰动了。许多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沈君以前只是个默默无闻、极其普通的学生,有的人便酸溜溜地说:“这小子运气好。”只有王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他的实力。”

在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寒假,我们一些曾经要好的中学校友,冒着风雪来到母校专程看望教过自己的恩师。沈君也来了,他说虽然一直忙着写论文,这次说什么也要见到已经退休的王老师。我们急匆匆地赶到王老师家,王老师的家人却凄然地告诉我们,积劳成疾的王老师因为肝癌,退休不久后便逝世了,他临走时还翻阅着以前学生的作文……沈君的泪当时就流下来了。

离开王老师家时,沈君迎着寒风说:“我永远记得那次作文抄袭事件,在办公室里,王老师拿出一本刊物,里面的一篇文章与我的作文一模一样,而那篇文章竟是老师发表的作品。老师用的是笔名。我竟然抄袭的是老师的作品。那一刻,我愕然了。我问老师,您为什么不当众揭穿我?他只说了一句话:因为我是老师。”

那一刻,我们都默立许久,任由雪花飞舞,披满一身。后来,毕业的我们各奔东西,沈君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回到母校工作,成了一位像王老师一样的普通语文教师。整个县城再次轰动了,亲戚朋友都说他疯了,放着大好前程不要,回老家做甘坐冷板凳的教书匠、孩子王。只有我们知道,其实沈君比谁都清醒。

感恩箴言

“因为我是老师”,轻轻的一句话就化解了学生的不安和困惑。倘若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最终只长成了矮小的灌木,我们也不会忘记,老师的殷殷教诲和对我们心灵的细细呵护——以我们生命的翠绿向老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