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商界的奇才都是从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他们具有丰富的一线作战经验,如李嘉诚是做业务员出身的,刘永好是从卖小鸡开始的。营销女杰董明珠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满街跑的业务员,尽管她的业务员生涯是从36岁开始,但这并不妨碍她的迅速成长。
作为读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她为什么成长得这么快?
选择对了,就成功了一半
1954年,董明珠出生于古城金陵南京。她有七个兄弟姐妹,自己是最小的孩子。
小时候的董明珠是一个文静可爱又少言寡语的女孩,她总是微笑着倾听别人说话,她的口头禅是“好啊”、“可以”、“没问题”之类的,几乎别人说什么她都表示同意。
如果你觉得她是一个很柔顺的女孩,那就错了。其实呢,外表文静的董明珠骨子里却有一股犟劲,好强好胜,不肯服输。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这种性格愈来愈凸显。
她小时候的一件事可以反映其性格的倔犟。刚上初中的时候,董明珠出落得非常漂亮、身材姣好,但她单纯、羞涩,还有那么一丝保守。一次,学校里组织到长江之畔游泳,董明珠觉得穿泳衣太暴露,丢人,于是不愿意学游泳。可是,看着同学们都在水里扑腾,她觉得自己太不如人家了,这时,辅导员老师来给她讲学游泳的道理,讲着讲着,她那股不服气的劲头上来了,什么也顾不上了,呼呼地换了泳衣,跳下了水,结果,她一下水就沉了下去。幸亏岸边有人发现了董明珠在呼救,挥舞着求救的手,才把她救了上来。
按理说,溺水事件发生后,董明珠应该害怕游泳的,可她不但没有害怕,反倒激发出了斗志,第二天又去游泳池学游泳了。
董明珠的少女时代与青年时代很平静,跟芸芸众生一个样,读书、毕业、工作、结婚,开始过上美满而平静的生活。
命运的突变发生在结婚之后,结婚三年后,与她情深意笃的丈夫突然病逝了。那年,她才30岁,两岁儿子才牙牙学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董明珠不得不咬紧牙关,独自一人带着儿子,孤儿寡母,默默地承受着生活和工作带给她的双重压力。
1990年,受国家政策影响,下海的浪潮风卷全国,已经36岁的董明珠也受到了这股浪潮的影响,觉得自己要去挣一笔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经过反复考虑,董明珠辞掉了南京研究所的工作,把只有8岁的儿子留给了年迈的母亲,南下来到广东,闯荡的第一落脚点,是在深圳的一家生产化工产品的企业做管理工作。
1990年,董明珠应一个朋友的托付,到珠海办点事,她于是来到了珠海,在这里,她看到珠海海利空调器厂(格力空调前身)在招业务员。
董明珠一看,工厂给业务员的提成工资挺不错的,卖出100万元的货,就可拿到2万元的提成,这个数目在尚不富裕的20世纪90年代还是挺有诱惑力的。董明珠转念一想,做业务员搞推销,自己一个女人,能行吗?当时的业务推销员都要求能喝酒,能搞关系的,自己可是滴酒不沾。还有一点,自己原来是搞管理的,来这里做业务员,名声不好听。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业务员是有偏见的,觉得业务员都是没有学问,只会在社会上混的人而已。
在董明珠思考的时候,她看到这样一个科学研究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地球气侯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每年以0.1℃~0.2℃的速度上升,天气会变得越来越热。董明珠想,天气越来越热,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空调这个产品一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空调进入寻常百姓家只是个迟早的问题,公司的产品越好卖,自己就能提成越多。
董明珠反复权衡了一下,觉得在这里干不仅有前途,还很有“钱”途。于是很快决定,到海利空调器厂当业务员去。她心想,一年怎么也能卖100万元的空调吧!
董明珠没有想到,这个决定掀开了成就她营销女王的序幕,也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风云人物,并深刻地影响着营销界。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厂家对于营销人员的要求有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是一个女的做营销,要求青春貌美,能“攻关”。这里的“攻关”内容很丰富,当然包括喝酒、善说等,还有一种极端的说法是要懂得和客户搞暧昧的关系;如果是一个男的做营销,则要求能吃能喝能忽悠,而且八面玲珑。当时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厂里招一个供销科科长,招聘结束后,厂长请四个入选的人吃饭,四个人不知道吃饭也是一种考核。饭局中,厂长暗中考察四个人选,发现有一个人不但能说,还最能喝。于是,这个最能喝的就成了该厂的供销科科长。
初入行的董明珠不但不能喝,做事还有原则,而且更不会“同流合污”,一些老业务员看了董明珠后,禁不住为她捏一把汗,担心起来,要知道,和商人们打交道可不是好玩的,董明珠能跟他们交往好吗?
除了做事方式上与当时的业务员标准有出入,董明珠还存在许多其他的问题,有自身的有客观的。首先是她不懂空调业务,甚至连空调机的各种名称都说不出来,完全是一个外行。其次,对商场的运作机制也不懂,供应链是怎么样的,出货入货又要如何也弄不明白。再次,她甚至连专业的培训与可以学习的图书都没有。她唯一的学习途径就是跟着老业务员跑,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与真知。她的情况正如其在《棋行天下》里写的:“对于我来说,营销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行业,在当时,既没有可以给我学习理论的机会,也没有可供我借鉴的经验,因而注定要边摸索边往前走。”
与众人的观点不同的是,董明珠认为自己不懂商场不懂产品是次要问题,最重要的是自己有决心与信心做好这件事情。
所幸,董明珠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业务员紧缺的时代,不管什么人,只要愿意干业务员这一个苦差,就容易找到工作,工厂也没有那么多的要求。
当时,海利空调器厂是珠海拱北将军山下的一家小厂,厂长即现在的董事长朱江洪。董明珠加盟的时候,海利空调器厂投产不久,年生产能力约2万台,规模不大,牌子也不响,年销售额只有2000万元到3000万元。
厂里有20多个业务员,也就是说,每个业务员每年要销出100万元到150万元的空调,才能保证厂里的一切开销,艰难可想而知。按厂里的规定,业务员卖出100万元提成2万元,这并不是纯收入,工资、差旅费、请客送礼等费用全包括在里面。
不懂营销的“董营销”进入厂里后,厂里安排她跟着一个老业务员一边干一边学习经验,主要负责跑北京与东北市场。就这样,董明珠一脚踏进商海,义无反顾,再也没有回过头。
董明珠跑了一段时间市场之后,就意识到真正要把产品卖出去,非常不容易。
当时的制冷市场还是以风扇为主,因为普通大众还是用风扇,空调的主要用户是大单位。如果按销售群体分的话,大机关、工矿企业和第三产业占七成多,其次就是医疗卫生、科教文单位,即使金融保险、邮电气象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单位也都很少用空调,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对百姓来说,空调是高档次的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及。直至1993年,空调才真正和千家万户发生关系,走进了一些有钱人的家庭。
可是,董明珠一个刚入行的妇女,啥也不懂,怎么打开市场呢?董明珠自己想想都觉得犯难,但是既然认定了这条道路,就只有走下去了。
如果你是一个销售员,要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呢?选择什么样的产品,选择什么样的行业来做销售呢?
董明珠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这个答案是销售员要选择一份有前途的行业,一个没有前途的产品同样很难有“钱”途,这是业务员所必须认识清楚的一个问题。选择一个有前途的产品,销售员不能将眼光盯在过去,认为过去这个产品有多好,有多畅销,而是要放眼未来,看未来的市场对其有多大的需求,因为你做的不是过去,真正能给你带来回报的是未来的需求。
我们看到,董明珠选择职业的时候思维是很清晰的,看到了空调行业在未来的巨大潜力。可以说,正是这种巨大的潜力成就了董明珠。
有一句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销售也是怕入错行,当你处于一个日薄西山的行业时,再怎么努力,也是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对抗,做股票的人都知道,与趋势相对抗的最终结果就是倾家荡产。那么,与行业趋势相对抗的结果最终就是碌碌无为一生,再有才华的销售员也施展不出才华。
可以说,顺势而生,高于一切。这是销售员选择行业与产品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此外,还要考虑行业与产品的竞争性、个人适合性,销售环境、个人兴趣等因素,这几个因素考虑齐全后,选择职业就心里有数了。
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董明珠进入海利,发现销售工作的艰难之后,并没有退缩,而是天天跟着业务员出差,了解情况,熟悉工作。
有意思的是,董明珠第一次出远差的时候还闹了笑话。
1991年7月,一个流火的日子,董明珠接到公司的任务,要去天津出差跑业务。在她跑业务之前,带她的师傅已经去了天津,于是她一个人北上。20世纪90年代的火车没有提速,慢悠悠地走,从广东到天津需要一天一夜。董明珠上车后,因为爱面子,觉得一个女人在火车上吃东西不好看,结果坐了一天的火车都没有吃东西,饿得前胸贴后背。
盛夏时节,车箱里不但臭味怪味多,而且异常闷热,又饿又乏的她头脑昏昏沉沉,直想呕吐。
好不容易到了天津,下车后,微风一吹稍微好点儿,来到站台上,见到了来接站的师傅,说了几句话。出火车站后,太阳一晒又不行了,头昏脑涨,眼冒金星,师傅见她神色不对,说:“你怎么了,脸色都不对?”
董明珠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有吃饭,虚弱地摆摆手说:“没有事,坐车累了,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师傅见状,马上说:“咱们就近找一家旅馆吧,你好好休息一下。”
董明珠点点头。
师傅赶紧找了一家旅馆,刚办完住宿手续,正要向沙发走去时,董明珠的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
第一次出差,她一直躺在旅馆的床上,最后无功而返。
那一次,董明珠首次领略了什么是做营销,领略了营销工作的辛苦。对于一个需要呵护的女人来说,这份辛苦不是一般女性所能承受住的。
第一次出差就受挫,更激发了董明珠的斗志,她渴望尽快进入角色,渴望尽快掌握所有跟空调有关的知识,那股犟劲儿总是贯穿着她的血脉,或许这是她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她想,自己得放下爱面子的毛病,要想以后有面子,现在就不能要面子,既然厂里安排让自己跟着师傅熟悉业务,那就老实跟在师傅后头,好好学习。于是,师傅下车间她跟着下车间,师傅见客户她也跟着见客户,反正他走到哪里董明珠就跟到哪里,不管人家烦不烦。不少人竟然误会师傅是董明珠的对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与学习,董明珠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董明珠做业务有一条底线,赚的钱要能养活孩子和自己。为此,提成对她来说很重要,她必须卖出去空调,至少是卖出价值一百万元的空调,才能过上好日子。
当时的海利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和许多的广东家电企业一样,允许代销产品,先发货,卖完再结账。于是,董明珠和天底下的业务员一样,来到一个城市后,一家家百货商场跑,专门经销家电的商店更是不放过,和营业员侃空调,找经理磨嘴皮。
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董明珠跟着师傅不厌其烦地找已经在经销海利空调的老客户,要他们保持产品的经销状态,扩大产品的营销面;一遍遍找那些可以经销海利空调的家电商店,游说他们经营海利的产品。
跟着师傅的半年时间里,她对市场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很快懂得了空调的技术原理,熟悉了安装空调的技巧,知道房间哪个位置安装空调最佳,什么型号的空调合适,在使用和维护空调方面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等等。更重要的是,在与形形色色的商人博弈的过程中,她懂得了怎样应对不同区域、不同性格,甚至是不同品行的经销商,这时的董明珠对营销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又过了一段时间后,老业务员觉得董明珠自己能单打独斗了,于是,让她一个人跑市场了,董明珠开始了“独跑”生涯,试着跟人家讲海利空调有什么功能,跟一般的空调对比有什么优势。有一次,她采用了师傅没有教过的一种方法,帮别人解决了一个技术问题后,运用自己所学,从空调所用材料入手,细细讲空调的组装原理,以及安装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一下,得到了人家的好评。她发现,这种比较具体、专业的方法,常常能让商店的经理们信服,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