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教育方法都讲究民主,但在大多数的家庭中还很难做到真正的民主。受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中国的很多家长对待孩子都是以管为主,只要下达命令后,孩子认真服从,便是父母的希望,大多数父母从未把孩子当作独立的行为主体去对待。
妈妈:对你这次的考试成绩,我觉得咱们有必要坐下来谈一谈吧?
孩子:得了,妈妈,你不说我也知道。
妈妈:我还没开始说呢,你这孩子,我们只是谈一下,又不是要教训你。
孩子:还谈什么啊,没什么好谈的!
妈妈:我只是想跟你心平气和地讨论一下关于这次考试的成绩问题。
孩子:妈妈,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要说什么了,我考的好你怎么不找我谈话呢,这次落后了几名你就要跟我讨论了?
妈妈:你别想那么多了,不管你说什么,今天我必须得跟你讨论一下。
孩子:你这明明就是要训斥我,哪里是平心静气讨论的样子呢?好吧,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不用拐弯抹角的,我都接受……
在很多家长的心里,孩子需要做到的准则和规范是不容改变的。拿成绩来说,孩子偶尔的进步家长会欢呼雀跃,喜笑颜开,认为孩子真是聪明好学,是个优秀的好孩子,是值得夸耀的,若是退步了呢,家长又会忧心不已,从孩子身上的各个方面找原因,然后加以更加严厉的管制。其实,偶尔的前进和退步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谁也不能要求孩子总是保持在一个位置上,父母心里的标准也该改一改了,“好孩子”“坏孩子”的区分难道只是拿成绩来衡量的吗?如果你只是跟孩子要成绩,其他都是次要的,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冷漠无情的,心里也会觉得压抑,只好消极对待。
家长要是想和孩子作到真正的沟通,那么心里就不能带着某种目的和标杆来作最后的判决,不要硬性地下达指令,给孩子规定要达到的名次和分数,这对孩子是种心理的摧残。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遇到问题首先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听听他们的想法,赞赏他们的独到之处和明智的见解,对不足之处提出友善的修改建议,这样才能与孩子一同平心静气地商讨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切忌冠冕堂皇地敷衍孩子,因为他们已经能看透父母的心思了,父母不认真的态度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对父母也不会再轻易信任了。
父母跟孩子相处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放弃高高在上的地位
父母凭借自己的年长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会居高临下地对孩子颐指气使,在他们面前,孩子永远是孩子,不可能懂得比自己还多。在这种心境下,如何与孩子做到平等交流呢?孩子的生命有着不同于自己的特征和生存环境,父母不要以为他们经历的都是你经历过的,父母要放下经验,以新的眼光跟孩子一起探究生命中很多的第一次。要与孩子站在一条起跑线上,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才能给予孩子有效的帮助。
二、放弃心里的标准答案
家长在跟孩子讨论之前,不该有一个承认的标准,你不能左右孩子的所有生活,要尊重并给孩子一定的话语权。
父母在跟孩子讨论学习成绩时,可以先问问孩子,对这次的成绩有什么感想。如果孩子一味地抨击学校排名这种做法,说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也容易带来自卑的心理,父母可以表示赞同,但是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我们也要提醒孩子看到排名的另一面,也就是它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在班级中的大概位置,也是给了学生一个进步的方向。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父母要及时鼓励他们继续进步,争取赶上前面的同学。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和提高自己,告诉他这不仅仅是为了学业,因为不断学习对一个人的见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益处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于他人的,他们不相信自己天生就比别人差。父母跟孩子讲明了其中的道理后,孩子自然会更有动力去投入到学习中去,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求新。
肯定孩子的优点和现有的成就,赞赏他们的独特之处,这不仅是在学习上,还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特的天赋以及各种课外兴趣方面的表现等,综合发展孩子的各项技能后,家长心里对孩子没有了标准的衡量要求,关系自然就会融洽多了。
三、本着理解的心情和孩子沟通
家长想要帮助孩子成长,首先就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着想,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只有在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心思之后,家长才会知道他们的困惑和矛盾,才能提出让孩子能够接受并感激父母的建议,否则,父母有再多的经验和见解,对于孩子来说,都只是与己无关的泛泛之论。
青春期的孩子十分脆弱、敏感,家长要对孩子关爱有加,而不能带着教训的口吻和不耐烦的态度。孩子若是被伤害过,便会对父母设防,不再相信父母,一颗原本期望倾诉的心也会慢慢对父母关闭,所以父母不想失去孩子这个“朋友”,就要注意自己的情绪。
四、家长不要在非原则问题上替孩子作决定
每个家长在孩子刚一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也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种希望渗透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的兴趣点跟父母的期望重合了,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但还有一种较为多见的情况,就是孩子自身对父母的期望并不感兴趣,而是追逐自己的喜好,家长此时就要反思自己了,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而擅自替孩子决定,是否存在不妥呢?如果大事小事都由父母来决定,孩子只是服从,那么孩子会觉得被父母牵着走,根本没有自我了,就会很不情愿,自然也做不好。如果父母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那么孩子做起事情来自然会动力十足,父母也许就会发现孩子某些方面的其他天赋,而且对孩子长大后的自主性、决断性性格的培养都是十分有利的。
家长不听、不尊重孩子意见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孩子做错事,要吃亏。但是父母忘记了一点,孩子早晚要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迟早都要独自作决定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不可能在父母的襁褓里待一辈子,而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完整的独立人格和是非观念,应该适时放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了,并且告诉他们自己作决定可能出现的后果,告诉他们要有责任心,对自己负责,成功或者失败都是正常的,吸取经验和教训继续努力就可以了。孩子长不大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没主见,做事犹豫不定,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没有勇气承担后果。所以,脱离家长的保护,让孩子自由抉择是极其必要的。
五、原则性问题不容质疑
适当放手,给孩子自由,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要听孩子的。孩子成长阶段时,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比较肤浅,对很多现象不能看清其本质,所以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父母就要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特别是一些与道德相关的东西,孩子还不太懂,分不清好坏,父母一定要明确告知他们。孩子都喜欢寻求有趣的新鲜东西,但是父母一定要清楚地规定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要与青春期的孩子和谐共处并且互相了解不是件容易的事。各种关系的微妙处理,针对不同孩子自身不同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关怀和教育的方法,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做的。不要再把他们当成“婴儿”了,而要把他们当作与你同样的成年人,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