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年轻人疯狂地崇拜明星,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这就是所谓的“追星族”。
小孟今年16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追星族,他疯狂地崇拜着一个明星。那个明星的一切信息都在他的脑袋里,包括明星的生日、兴趣、特长,甚至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款式的服装,喜欢吃哪种菜系的美食。他把所有的零用钱全部用来买这个明星的海报、唱片,穿的衣服也全部都是这个明星代言的服装品牌,发型、打扮也都模仿他,并且参加了那个明星的“粉丝团”,他们总是能拿到明星行程的第一手资料,比新闻媒体的消息还要灵通。
他们得到消息,那个明星的全国巡回演唱会下个月就会在他们的城市举行。在这一个月中,小孟省吃俭用,想要攒出演唱会的门票钱,可是高昂的票价并不是小孟能够承担得起的。不仅如此,小孟为了要与明星更近距离接触,想要买离舞台最近的票,也就是最高价的票,这个要求当时就被母亲拒绝了,那个票价可是母亲两个月的工资啊。
小孟直到演唱会前五天也没有把钱凑齐,眼看着演唱会的票就要卖光了,小孟就趁着父母睡觉的时候,偷偷进入了他们的房间找钱,可是被小孟的母亲发现了。母亲一怒之下将他反锁在家中,直到演唱会结束,才放他出来。母亲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发现孩子左臂上刚刚留下的伤痕,上面就刻着那个明星的名字……
“追星族”这个群体一般的表现为,疯狂地迷恋某些明星,将主要精力用于收集他们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动向,有时会在屋子里摆满他们的照片,喜欢听他们演唱的歌,喜欢看他们出演的电影,经常在自己的用品上贴上明星的照片,比如书包、文具盒等等。孩子的这种“追星”行为在家长看来,是非常幼稚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也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巨大障碍,有些时候这种分歧会引起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比如说,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不努力学习,却花费精力在“追星”上,就会一怒之下毁坏孩子收集的有关明星的东西,孩子则会对家长这样的行为非常抵触。
事实上,孩子从幼年开始就会有崇拜偶像的心理,那个时候,孩子心中的偶像往往是父母或其他长辈。随着成长,孩子的意识也随之改变,这时候,孩子的偶像也会进行变化。小龙从小特别喜欢爷爷讲故事,爷爷以前是个军人,经常给小龙讲他年轻时是如何对抗敌人的,小龙由此特别崇拜爷爷,总是说:“我长大了要像爷爷一样。”之后,爷爷也经常给小龙讲其他的故事,有一天,爷爷给小龙讲《水浒传》的故事,这一次讲到了“景阳冈上武松打死老虎”,小龙便对武松的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又讲到“武松醉打恶霸蒋门神”,小龙感叹地说:“我长大了要像武松一样,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孩子在幼年时所崇拜的偶像常常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所以最多也只是多阅读有关这个英雄的故事,不会表现得过于表面化,但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有一些孩子便会开始崇拜更真实并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这一类人往往就是光鲜亮丽的明星。
所以,追星实际上就是孩子们对偶像的一种崇拜,那么,孩子追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填补情感空白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速度十分迅速,他们逐渐从孩子走向成人,然而在情感上也从依赖父母走向了独立,但是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情感却因为独立而消失了,这时,他们需要另一种寄托来填补情感的空白。
二、满足理想
追星的行为多发生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上,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意识还不够成熟,他们没有足够的阅历,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他们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简单地说,孩子需要一个方向,需要一种指引,所以他们会选择在喜欢的明星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找到自己的理想。比如说,崇拜周润发的孩子,多数都是男生,这是因为他们都希望成为像周润发所扮演的英雄,同样崇拜李连杰的男孩子们,也是这种想法,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了不起的男子汉。而女孩子中有许多“黄蓉迷”,是因为她们喜欢黄蓉的机灵、美丽、活泼、可爱,并且还有一些反叛、任性,她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完美是自己无法达到的,所以只能通过追星,来满足自己这么一个梦想。
三、精神寄托
多数孩子都会有这样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喜欢把一些不愿与别人说的话向自己的偶像倾诉,小时候孩子的偶像是父母,则会把父母当成精神的寄托,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的偶像变成了明星,于是明星就扮演了孩子的精神寄托。还有一个原因,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普遍比较叛逆,他们想要脱离父母和老师的管教,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个性化发展,但是青春期的孩子还无法脱离父母和学校,他们受到各种规矩的约束,这时候他们看到在影视作品中的偶像就会完全地释放自己,于是孩子就将精神寄托在他们身上,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四、情窦初开的情感体验
青春期的孩子性发育不断成熟,逐渐萌生了对异性的爱慕,此时他们也会把这种爱慕寄托在异性偶像的身上,算是一种“爱的初体验”五、从众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还不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跟随着一个群体,和他们做一样的事,保持同样的想法,并且这个群体中的孩子们的想法和心态也会相互影响。“大家都在追星,那我也追星”,是很多孩子的共同想法。
六、其他因素
青少年的追星行为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个热爱唱歌的孩子,可能会选择一个他最欣赏的歌星当自己的偶像,在崇拜的同时,也在向偶像学习。
有些时候,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学习压力大,或者是因为其他的事情感到困惑、忧虑,追星则扮演了缓解压力的角色,成为孩子们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追星虽然是多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但错误的追星和盲目的追星却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从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因为追星而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比如,有的孩子因为受到他人的阻拦而无法去追星,最终选择了自杀;有的孩子盲目地认为自己“爱”上了某位明星,后来得知这位明星已经结婚或是有了心仪的对象而感到痛苦不堪;有的孩子因为自己崇拜的明星不幸去世,也要陪他一起去另一个世界;也有些孩子通过各种方法向明星求爱,遭到拒绝,竟然产生了报复的念头,预谋去伤害别人。以上的例子说明,青少年的追星需求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所以追星作为一个社会现象,父母也应该对此重视起来。
事实上,父母们当然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只不过每一个年代的偶像有着不同的特质,比如早一些的时候,青少年崇拜那些英雄人物,像狼牙山五壮士,到了80年代末之后,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就逐渐成为了影视、歌唱明星。所以说,每一个年代都有追星行为,家长们应该理解孩子的追星行为。
无论从哪一个年代的人去看追星的问题,追星都是人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行为。从一个孩子逐渐成长为大人,需要有阶段性的目标和理想,在青少年时期,孩子的阅历、心智、视野等都不足以让他们有明确的理想和方向,此时追星则变成了孩子心中理想的一种参照,孩子都希望自己可以像偶像们那样努力学习、工作,最终也成为一颗闪亮的星。
所以,父母并不需要因为孩子追星而感到惶恐,追星也可以成为孩子努力上进的动力,也可以为迷茫的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
父母可以从孩子的偶像入手,教育孩子正确追星。比如说,在孩子看完一场歌星演唱会之后,父母可以搜集有关演唱会的准备资料,让孩子看一看明星在闪亮登场之前做出了多么大的努力,付出了多少艰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孩子们只看到明星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却不知道明星学习声乐、舞蹈的过程有多么辛苦,孩子在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明星却在为了学习一个舞步多次跌倒,所以父母应该通过孩子对追星的兴趣,教育他们应该像明星一样努力奋斗,让他们从对明星表面的欣赏逐渐转变为对他们内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