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青春期,还没经历过什么重要的事情,也没有多少人生经验,还不成熟,所以为人处事很容易走极端,出现一种“非此即彼”的心理。
小宁是个很安静的男孩子,他平时很少和别人说话,性格内向。但是在内心中,小宁却很好强,从很小的时候,他就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有一些极端的表现。比如,冬天的时候,他故意不盖被子,让自己冻着。这些事情他不会和别人说,只是自己偷偷地进行。
上小学的时候,小宁学习成绩很好,在家长和老师的心里,他都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
到了初中之后,小宁的极端行为就逐渐表现出来。有一次英语考试,他用的那支笔突然就不好使了,他很着急,突然他想起书桌里还有一支笔,就低头翻书桌去找,但一不小心,把书桌里的一本书碰到了地上,恰巧是英语教科书。老师看到了这一幕,也没有多问,直接就说:“原来你的好成绩是这么考出来的啊,这么小就作弊,长大了还能成为一个正直的男子汉吗?”小宁解释说:“我的笔坏了,我正在找笔。”老师因为经常遇到学生作弊找这种借口,就习惯地说:“作弊的学生都是用你这种借口来说事儿。”
小宁再也没有解释,只是安静地看着老师没收了他的考卷。当然,小宁也失去这次英语考试的资格,而且被老师赶出了考场。小宁出去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回来,下午上课的时候,他也没有回到教室,老师问同学们:“看到小宁去哪儿了吗?”同学们都摇头表示不清楚。
老师又说:“男班长,去男厕所找找看,他可能是上厕所了吧。”于是男班长进入男厕所找小宁,可眼前的一幕吓得他双腿直发抖,他迅速跑回教室,对老师说:“老师,你快去男厕所看看吧,小宁的胳膊流了很多血。”
老师快步跑到男厕所,看到小宁正在用壁纸刀一道一道地在自己的胳膊上划,流了很多血,老师赶紧把小宁送到了医院。了解了事情原委之后,老师向小宁表达了歉意。
青春期孩子“非此即彼”的心理可能使他们在遭遇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时,情绪上产生很大的波动,有些孩子会因为这种心理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自己的孩子可能发生的几种极端行为。
一、自虐
自虐是青春期孩子极端行为的表现之一。
有的孩子平时表现得很正常,学习成绩也不错,根本看不出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两样,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甚至是懂事乖巧的好孩子。但可能一件偶然的事,孩子就会表现出极端的行为。特别是平常家庭和学习生活都一帆风顺的孩子,一次意外的突发事件,使其蒙受了不白之冤,或者下不来台,他们都可能默默地忍受这股愤怒之火,回到家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以自己的方式去发泄和“报复”,而这种“报复”的手段很有可能就是自虐,这会让家长和老师都瞠目结舌,不敢相信。
如果身边的人不及时对这样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这种自虐倾向有可能会越来越严重。他们年少无知,如果性格内向,不懂得倾诉和表达,有了情绪就很容易“自行解决”。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偶然事件,他们不会客观对待,认为是别人把所有的不公和指责都扣在自己的头上,影响了个人的形象。这样的孩子人际关系一般也处理不好,不快的情绪会在心里积压下来,轻者独自发泄一下,没什么大的伤害,重者甚至会有轻生的想法,这是极其危险的。
自虐的表现各种各样,比如绝食、自残等,这都是父母无法接受的。面对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倾向,父母应该时常与孩子沟通,这样孩子内心有了压抑感或者其他的烦恼,才会跟父母及时表达出来,这会增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二、离家出走
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一些少年离家出走的消息。据调查,有过出走行为的男性比重多于女性,而有出走的想法但并未付诸行动的也大有人在,依然是男性多于女性。这就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他们为什么会离家出走呢?
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这种行为是跟其年龄特征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内心十分敏感脆弱,想法瞬息万变,而对自己情感的掌控能力又很差,一旦遭遇挫折就会采取极端的做法,不顾后果,任性冲动。孩子选择离家出走,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身上的原因。
孩子若是离家出走,后果是很严重的。他们没有阅历,身上也没多少钱,饮食起居都是问题,自己孤身在外,没有任何的援助和依靠,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绝望感。弹尽粮绝之时,只能自谋生路,这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还可能遭到不法分子的诱骗。种种不可预料的事都有可能发生,为了避免这些事情,父母就要采取积极努力的姿态,让孩子在家里待着不觉得孤独,对外面的危险有辨别能力,孩子遇到问题乐于跟家长一同探讨解决。这样,即使孩子有了消极的情绪状态,也能平稳度过了。
三、幻想症
幻想症指的是一个人把自己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想象成是真的,自己融入这种假想之中,并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青春期的孩子各个方面还稍显稚嫩,很容易走入这种思想上的误区。青春期的孩子有幻想症的比例是不容小视的,作为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
阿祥从小就喜欢看影视作品,并喜欢模仿里面的主人公,他最喜欢看的电影就是《勇敢的心》。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和父母表演电影的片段,每次都要求自己演男主角,父母当然每次都很配合他。
到了初中,学校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为学生安排了很多课余活动。
有一次,学校举办文化艺术节,鼓励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为全校师生进行表演。老师便问同学们都有什么好的建议,打算为校园艺术节带去什么样的节目,阿祥立刻提议,可以组织同学表演电影《勇敢的心》其中的片段,老师和同学都表示赞许,大家都很喜欢这一部电影,也都喜欢里面的英雄人物。
之后,老师开始带领着同学们选大家适合扮演的角色,阿祥很兴奋,主动提出来要演男主角,并声称自己从小就经常表演这个角色,可是其他的男同学也很希望可以表演这个英雄人物。由于大家意见没有统一,只好采取投票的方式选出男主角的人选。最后,信心十足的阿祥在投票中输给了英气十足的体育委员。
阿祥很沮丧,回家之后,什么都不说,只是请求父母与他不断地表演这个电影片段,父母觉得孩子这几天有些怪异,却也没太在意,毕竟这孩子从小就喜欢表演。
离校园艺术节开幕越来越接近了,班里也在紧张地排练,阿祥没有争取到男主角,便放弃了这次表演。看着同学们精彩的表演,阿祥竟突然走出了教室,在走廊里自己表演着《勇敢的心》。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阿祥无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好像他是电影里的男主角。
很多时候,他幻想着,他真的是电影中的男主角……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很强烈的荣辱心,有的孩子会羡慕别人,嫌弃自己不如人,甚至厌恶自己的家境不能为自己创造想要的生活。于是,一些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天真无邪般简单快乐,容易满足。当明明知道自己所想的不能实现时,他们就容易陷入幻想症,把自己引入假想的情境,幻想自己是主角,拥有着想象中的一切权力和荣耀。
而面对现实生活,他们总是提不起精神,认为自己头脑中的那种生活才是自己真正需要和应该享有的,现实生活如此的乏味而令人绝望,因此产生极其消极的厌世心理。
虽然得幻想症的孩子还是少数,但是作为父母一定要警惕这种症状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出现,这需要父母对子女的密切关注和良好的亲子沟通,尽力避免孩子的这种极端心理的形成。
之所以一再强调家长要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多了解他们,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因为青春期是个十分特殊的阶段,以上所提出的三种极端行为都是这个时期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的,这还需要家长和孩子多沟通,各自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