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36

第36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听别人讲一件事,不能全信,因为难保一个人在对你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地添油加醋,或者蓄意隐瞒,你要是全信了,可能接下来就要吃亏。有句老人言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说话方式以及当时说话的心情不一样,所以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的口中,都会或多或少变成别的形状,这样几个人传下来,就早已“面目全非”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人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把一件事说偏。这都需要我们懂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正如鲁迅老人家所言:一碗酸辣汤,听别人说着讲着,总不如亲自呷一口明白。

生活指导:分析、理解,最好调查

人们叙述一件事情,往往会首先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然后再将其叙述出来。但是人在经过自己大脑加工的过程中,就加进去了自己的意志。人说话,潜意识往往会引导人们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说,这时候就失去了客观甚至公正。人都是有私心的,因此说话的时候“缺角少梁”的事情时有发生,再加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说话方式,以及听者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可以说,我们生活中所听到的话语都或多或少有些“虚”的色彩。而观察是一种直观的行为,“眼见”相对于“耳听”来说,更贴近事物的本来面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因此,遇到一件事情,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最好“眼见”,眼见比耳听更靠谱。

当然,我们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是说要排除耳听。这是不可能的。诸葛亮带兵打仗,不可能每回都跑到山上去查看地形,身单力薄的,骑马技术又不好,万一被敌人抓住了,后果就严重了。因此,“听言”还是必需的,只是听言的时候要分析、辩证,要带着思考听,还要看听什么人的话,要听靠谱之人、诚信之人的话,要听了解之人的话。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又雄心勃勃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吴王率领大军来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同鲁、宋等国的国君相会,准备仗势威胁,压服晋国,取得霸主地位。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领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今江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这消息犹如给了吴王夫差当头一棒,他得到紧急报告之后,当即召集随行的大夫,研究对策。夫差提出两个方案:一是这次黄池之会就此中止,立刻把军队撤回国去,以便对付越王勾践;二是黄池之会按原定计划进行,但是自己不再争当霸主,而是改推晋定公为霸主,霸主确立之后再赶快回国。

随行王侯孙大夫说:“这两个办法都不好。黄池之会不能中止进行,霸主的地位也必须在这一次争取到。要不然,我们慌慌张张地撤回去,仗不一定能打胜,反而有可能助长了越军的气焰,使百姓失去信心。而且,当我们返程时,沿途各国必然会对我们趁火打劫。如果推晋国为霸主,那就更便于他们联合对付我们,我们的处境就将更不利了。”

大家都同意孙大夫的意见。大主意拿定了,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吴王夫差决定出奇制胜,用实实在在的实力震慑他们一下。

当天傍晚,吴王夫差就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兵士饱餐,战马喂足。半夜里,又下令一律穿好铠甲,拿起兵器,不准人马喧哗,不许燃火点灯,只把灶火扒出来照亮道路。接着,就悄悄编列阵势,以一百人为一行,以一百行为一个方阵,分列为中、左、右三个方阵。中军一律白衣裳、白旗帜、白铠甲、白箭翎,望去好像盛开的一片白茅花;左军一律红衣裳、红旗帜、红铠甲、红箭翎,望去好像一片通红的火光;右军一律黑衣裳、黑旗帜、黑铠甲、黑箭翎,望去好像一片黑黑的浓墨。鸡鸣时,吴军威风凛凛的阵势,就这样摆开了。等到天色微明,夫差升帐,亲自在军中擂起鼓来,一时间三军呐喊,声震天地。晋军及各路诸侯在梦中被鼓声惊醒,见吴军军威如此盛大,军容如此整肃,都惊呆了。晋国国君吓得连忙派人同吴军联系,表示愿意尊吴王夫差为霸主。各诸侯国都不敢和夫差相争,也不得不承认吴国的霸主地位。

吴王夫差可谓是深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妙处。他之所以那样一丝不苟、大摆阵势,不是为了打仗,纯粹是为了让别人看一下,当他以这样的方式突然出现在各诸侯国面前的时候,那种视觉的冲击力就显示出来了,一时半刻间会让人失去正常的判断,他也就取得了出其不意的胜利。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果吴王夫差当初声称自己军威如何强大,要做盟主的时候,各国不一定服气,极有可能会大动干戈争夺。但夫差突然以那样的方式大清早出现的时候,效果就不一样了,简洁、直观、冲击力强、事实大于雄辩。因为那种直观的效果通过眼球传到了晋国国君等人的脑子里,他们肯定会做出相应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和听到这种情况时的判断肯定是不一样的。

人在听到一句话的时候,会表示出或多或少的不信任,这是一种潜意识深处的东西,而人绝对会相信自己,这也是一种潜意识深处的东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为什么在听到一句话并转述的时候会加上自己的意志?就是因为我们不绝对相信,要加上自己的意志弄得确信之后再往外说。很多时候人们说偏一件事也并不是出于恶意,就是这种天然的不相信加上点自己的意志导致的结果。当几个人都这样口口相传之后就已经远离事实了。“传说”总是很神奇的。这也就是当今资讯和通讯这么发达,为什么还要面谈的原因。有简历、有电话,为什么还要面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社会上我们也从来没听到过“听亲”,都是“相亲”,“相亲”的准确含义就是男女双方要见一面,我们没有听说过相亲时男女双方打一通电话或飞鸽传书几封信就搞定终身的。《非诚勿扰》非常火爆,“眼见为实”是一大看点。

“老人家”教导我们:

一件事,如果有可能,还是尽量亲自去看一看,调查一下,之后得出的结论和结果才是最为可信的。即使没有条件亲自调查,也要对别人说的话加以理解、分析、思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是要我们排除听,而是要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