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17

第17章 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

人要有自己的立场,这个世界永远存在阴阳,我们不是阴就是阳,我们不可能成为阴阳人,有句老人言说得好: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

帕瓦罗蒂说:你不可能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这句话从理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一个人只能有一种立场,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我们在人前面只能展示出我们的一面。这就相当于一个美女选老公,你既说这个好,又说那个好,到底谁好?结果两个都不要你。没有立场的人是没有力量的,你立场太多,人们都不知道你是谁。立场就是我们的标签,我们的招牌动作,我们的身份,我们表达我们自己和别人认识我们的途径。没有这个“身份”,你自己和别人都会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这个世界永远存在阴阳的相生相克,有南极就有北极,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出生就有死亡,你只能选择一面去站队。人前说两面话,讨两面光的人近于小人,至少是非常贪心的,既想得到矛又想得到盾,结果很矛盾;或者是非常懦弱自卑的,既不敢得到矛又不敢得到盾,结果同样被干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人,一个正常人,一个还可以的人,就要“一人不说两面话,人前不讨两面光”。

生活指导:要有自己的立场,拿出勇气追寻自己的身份

开会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况,问一个人一个方案,他望着甲提出者说:“这个方案不错。”望着乙提出者说:“这个方案也好。”然后笑嘻嘻地望着两个人。众人一阵反胃。面对选择,我们就要拿出勇气表达出立场。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一人说两面话,人前讨两面光?是因为想要办成一件事,就必须要找出一个对应的方案,一件事只能有一个性质,也就只能有一个最合适的方案。一个人也只能有一种说辞,你既说他好,又说和他对立的人好,那往往是不可能的。只有拒绝一个,才会显出另一个的价值。高以下为基,明以暗为衬。

三国时期,吕布武艺超群,但人无主见,出尔反尔。吕布先拜丁原为干爹,丁原是荆州刺史,待吕布不薄,给了很高的官职。吕布对丁原也义父长、义父短的叫得热热乎乎。

后来,董卓用一匹赤兔马、数十颗明珠、千两黄金、一条玉带就让吕布动了心,吕布遂杀了丁原,拜董卓为干爹。吕布夸董卓有勇有谋、兵强马壮、仁心义胆。而说丁原为人吝啬、胸无大志,不可长期跟随。董卓听了哈哈大笑。吕布对董卓又义父长、义父短叫得热热乎乎。董卓有了吕布的帮助后,更加飞扬跋扈、专权朝野。后来董卓因为太过忤逆,满朝愤恨,司徒王允设计用自己的养女貂蝉诱使吕布,吕布看上了貂蝉,又拜王允为义父。说董卓为人粗鲁、生性野蛮,不值得侍从,愿拜王大人为义父,终生不改。过了一段时间,吕布在王允的操作下,和董卓的矛盾激化,又杀了董卓。后来吕布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至今股市上也有一个歇后语,吕布拜义父——不止一爹(跌)。

吕布就是典型的见风使舵,出尔反尔。这样的人往往贪婪自私,一匹马、一些黄金就可以让吕布杀一个人,而且是对他恩重如山的人。吕布最后也没有好下场,贻笑大方。一个人,人前说两面好,讨两面光,无非是想两面都得到好处,但我们也可以想想,我们把便宜得的太多了让别人怎么去得?这样迟早会出事。我们总想着至少两方都不会得罪,但不得罪还是一种隐性的想沾光的心理。在该得罪人的时候我们却谁也不愿得罪,这还是一种贪婪,或者是一种胆怯,而胆怯往往很多时候是一种变相的贪婪。

一人说两面话,人前讨两面光本质上是一种见利忘义的行为,为了利益深深掩藏自己,不敢表达自己,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没有什么道义和原则地最大化,就是说为了利益不顾什么原则和标准,这不是贪婪小人是什么?两军相争,必有一伤,而我们却迟迟不肯站队,想等结果明确之后再坐收渔翁之利,这不是贪婪小人是什么?殊不知这不叫聪明,这叫轻薄,可能还没等两军开打,我们已经死在最前面。一个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价值,别人是不会保护你的。相反,那些尊重自己的心性、敢于坚持原则的人却浩气长存。

齐庄公是个有雄心也比较能干的君主,希望成就齐桓公那样的事业。但是,这个人有一个毛病,就是生活作风不检点。

有一次,庄公无意间发现大臣崔杼的妻子棠姜长得十分漂亮,真是减一分则短,加一分则长,心中就动了邪念。于是,就想方设法往崔杼家跑,终于和棠姜勾搭上了。时间长了,这事儿就传到崔杼耳中了。

崔杼是个性情中人,一听此信,暴跳如雷,决计报复。

就在这个时候,庄公的贴身近侍贾竖因为一点小事被抽了一百鞭子。崔杼便联合贾竖一起密谋报复。

这天,崔杼装病没有上朝。这下正中庄公下怀,他便以探病为名到崔杼家里,直奔内室。贾竖挤眉弄眼地对庄公的几个侍卫说:“主上干什么你们不晓得吗?别跟着讨没趣。”

几个侍卫一听有理,便留在外面。

庄公到了内室,不见棠姜,便唱了几句情歌。

就在这时,廊下传来兵器声,庄公一见大事不妙,想破窗而出,却已被一箭射死。此年是公元前547年。

崔杼杀了齐庄公,立庄公的儿子杵臼为君,史称齐景公,自己则大权独揽。

从上古开始,我国就有史官制度,记载国君的言行生平,不溢美,不隐恶,立场严正。

崔杼杀了庄公,却让当时的太史伯写成“齐庄公死于疟疾。”

太史伯说:“我是史官,秉笔直书,立场严正,哪能随便捏造事实呢?”

崔杼一听火就上来了,怒问:“那你准备怎样写?”

太史伯就在竹简上写道:“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国君光。”

“你有几个脑袋敢和我作对,给我重写!”

“我宁可掉脑袋也不会改变原则!”

崔杼见他倔强,就命人杀了他。

太史伯有三个弟弟,分别叫仲、叔、季。按照古代的传统,太史职务一般都是祖传的。

伯死后,仲代兄职。太史仲写这段事,和太史伯一字不差。

“你想得到你哥哥的下场吗?给我改!”崔杼吼道。

“写不写在我,杀不杀在你。我不会改变尊重史实的立场。”

“天下居然有如此不怕死的!”崔杼想:“杀了!”崔杼又吼了一嗓子。

仲死后,其弟接过这支血淋淋的笔。太史叔不多说话,照样像他的哥哥们那样写。崔杼也不多说话,照样像杀他的哥哥们那样杀了他。

叔死后,其弟季继承了这个事业。太史季面对三位哥哥的鲜血,正气凛然,坚贞不屈。

“你三个哥哥已经死了,你难道真的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你如果改了,免你一死!”崔杼又吼道。

太史季朗声说:“据事写史,这是史官的原则。失职而生,还不如死!”

崔杼被这全家四位硬骨头震惊了,叹了口气,走了。

太史伯这全家四位的严正立场令人感动起敬!立场它就是你赖以生存的东西,可能太史伯改一句话讨好一下崔杼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我们中华民族就失去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我们就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先齐庄公到底是怎么一个人,不知道他的雄心能干,不知道他的生活不检点,不知道他死得有点可惜也死不足惜。这段历史将会被“疟疾”两个字轻轻掩盖过去。史官的职责就是据事写史,失去这个立场,史官也就不是史官了。历代的皇帝谁都不会怕,就怕史官,就是因为有这种立场在。

“老人家”教导我们:

公司老总准备选一位接班人。他很看好老王,打算考察一下。一天老王被叫到办公室,老总故意试探说:“我打算选一位接班人,你看刘经理和韩经理谁更合适一点呢?”没等老王回答,老总又说:“我很看重敬业这种品质,我觉得刘经理挺敬业的,你觉得呢?”“是是是,刘经理业务能力强,经常加班……”老王说。老总又说:“我也很看重忠诚这种品质,你觉得韩经理是不是很忠诚?”“是是是,韩经理1997年进入公司……”老王又说。于是老总放弃了让老王接班的打算。

一个说两种话,是没有立场的表现,没有立场就是没有身份,没有身份就是没有价值,最终,想讨两面光的人只会什么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