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保险公司会计(第三版)
8115500000061

第61章 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9)

基本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在诸多指标中,基本每股收益是一个颇受人们关注的指标,也是最具隐蔽性的比率之一,受到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极大重视。基本每股收益可以认为是一家上市公司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来源的显示器,各个公司之间的业绩差异可以用每股净收益来解释,因此基本每股收益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通常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业绩比较中广泛运用。

6.稀释每股收益

本指标是对基本每股收益进行稀释后的每股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稀释的每股利润=(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普通股当量)保险公司除了发行普通股以外,还可发行潜在普通股。潜在普通股,是指可能赋予其持有者享有普通股权利的一种金融工具或其他合约。潜在普通股包括:

(1)可转换成普通股的债务或权益工具,包括优先股。

(2)认股证或认股选择权,是指赋予其持有者拥有购买普通股权利的合同。

(3)允许员工取得普通股作为其一部分酬劳的员工计划和其他股份购买计划。

(4)一旦满足合同协议中的特定条件(如购买一个公司或其他资产)时将发行的股份。

如果公司发行以上具有潜在盈利的有价证券,按照约定,这些有价证券有权于适当的时机转换成普通股或借以购买普通股,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指标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证券对基本每股收益降低的可能性,这时,应对基本每股收益指标进行稀释。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普通股股数为在计算基本每股利润时的股份加权平均数加上普通股当量。普通股当量又称约当普通股,也就是全部具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成普通股时将发行的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量。具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视为已在当期期初或潜在普通股发行日转换成普通股。因为约当普通股具有分享净利润的权利,所以它具有与相关的普通股相同的市场价值。因此,在存在潜在普通股公司,计算每股收益指标时应考虑这些因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潜在普通股转换成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持续正常经营净利润时,潜在普通股才能视为具有稀释性。

五、反映资金运用效益指标

1.资金运用收益率

本指标主要反映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益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运用收益率=(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各项投资减值准备)÷MAX(资金运用平均余额,各项责任准备金平均余额)

其中,MAX资金运用平均余额,各项责任准备金平均余额()为取括弧中较大的一项。

资金运用平均余额=(年初资金运用余额与至N季末的各季资金运用余额之和)÷(N+1)

各项责任准备金平均余额=(年初各项责任准备金余额与至N季末的各季各项责任准备金余额之和)÷(N+1)

2.利息收入率

本指标主要反映保险公司资产生息状态。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收入率=利息收入÷(活期存款平均余额+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平均余额+贷款平均余额+拆出资金平均余额+存出资本保证金平均余额)×100%

其中利息收入不包括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利息收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环境特别是利率风险的影响,因此,应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利率政策来进行分析。

3.投资收益率

本指标主要反映保险公司对外投资的效益,可以衡量投资组合的品质。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平均余额+定期存款平均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平均余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平均余额+长期股权投资平均余额)×100%

在目前投资渠道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这一比率所能够反映的信息还不够全面。一般认为,投资收益率应该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但对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来说,应当高于资本市场的平均收益水平才是合理的。投资收益率是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比较重要的指标。

六、反映收益质量的指标

1.保费收现比率

本比率反映当年保费收入在当年收现程度,它是衡量承保质量的重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保费收现比率=收到的现金保费÷保费收入

该指标等于或接近于1,说明本期收到的现金与本期发生的保费基本上一致,没有形成挂账,周转良好;该指标如果大于1,说明本期不仅收到了当期保费,而且还收回部分前期的应收保费;该指标如果小于1,说明账面收入高,变现收入低,挂账较多,公司必须关注应收保费的质量。

2.利润变现比率

本指标主要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差异,即保险公司利润品质的好坏。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变现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本比率说明公司每实现1元的账面利润中,实际有多少现金支撑。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账面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越少,利润的收现能力越强,资金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越强,公司的收益品质越好。通常,该比率应该大于1;若远远小于1,甚至为负值,则表明现金流量存在异常现象,公司收益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七、反映社会贡献能力指标

1.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率是衡量保险公司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贡献率=社会贡献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贡献总额是指为国家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包括工资、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所得税、应交营业税及附加、其他税收、净利润等。

2.上交积累率

上交积累率是衡量保险公司社会贡献总额中有多少用于上交国家财政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上交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社会贡献总额×100%

上交国家财政总额包括应交营业税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其他税收及利润等。

关键字

财务报告分析、 比较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 、共同比分析法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目标。

2.简述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程序。

3.简述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方法。

4.保险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包括哪些?如何计算?

练习题

一、目的:练习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资料:承前第十三章习题一和习题二的资料,该公司其他有关明细账资料如下:

1.资产年初余额为386246000元,其中活期存款为870000元,定期存款为95480000元,拆出资金为18320000元,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为12260000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2530000,应收保费为2825000元,保户质押贷款为530000元,持有至到期投资为110650000元,长期股权投资为13760000元,存出资本保证金为35000000元。

2.所有者权益年初余额为158760000元。

3.年初寿险、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余额为87459000元,各项责任准备金平均余额为118328000元。

4.“保费收入”本期发生额354384000元,其中意外伤害保险为48650000元,人寿保险为187765000元,短期健康险为34378000元,长期健康险为83591000元。

5.“赔付支出”本期发生额118717000元,其中“赔付支出——赔款支出”

明细账发生额为28670000元,“赔付支出——满期给付”明细账发生额为19342000元,“赔付支出——死亡给付”明细账发生额为12325000元,“赔付支出——伤残给付”明细账发生额为10430000元,“赔付支出——医疗给付”明细账发生额为23862000元,“赔付支出——年金给付”明细账发生额为24088000元。“摊回赔付支出——赔款支出”明细账发生额为4832000元。

6.假设该公司2006年末的股本为80000万股(假定是2006年1月1日发行),2007年2月8日,经公司2006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截至2006年末公司总股本为基础,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5股。2007年7月2日发行新股70000万股。2007年10月1日回购20000万股。

三、要求:计算有关反映偿债能力、资产质量、成本控制能力、盈利能力和资金运用效益的指标,并对该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