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愿你慢慢长大:爸爸写给女儿的二十封信
81033400000002

第2章 序二:一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家书

李映宏兄的新书出版在即,要我写几句话,以之为序。老实说,我对写序一事有点惧怕,有限的几次作序的感觉都不甚好——总是担心佛头着粪,又不擅长当面表扬,写来就缩手缩脚。序之于我,算得上是一种高难“文体”了。

映宏兄跟我是武大校友,但我们私下的交往非常有限,早期偶尔通电话,后来更多的是通过文字——他创建的微信公众号影响很大。前两年,牛市即将到来之际,他在电话里说,可以到我所在的后院读书会给朋友们讲讲股市大势。恰好那段时间我忙于工作,跑到别的城市去采访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去了。于是这个讲座就搁置了下来。后来虽然还有机会再讲,但股市已经波澜壮阔,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有时开玩笑说,如果当时他来讲了,身边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大概又多了一些。我这个话也不是随便讲的,因为我在他的文章里看见他在股市大跌之前及时预警,呼吁离场。像这样有先见之明又能剑及履及的人,我只认识两个,他是其中一个,另一个是我的大学同学老全。

“龙门”里面的财经文字,写得杀伐决断,经常神机妙算,有点天纵英明的样子。忽一日读到他写给女儿的信,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李映宏出现了。书信里的李映宏时而娓娓道来,时而语重心长,时而苦口婆心,时而面面俱到。他把生命的管理、人生的规划、理想的实现等等,讲得堪称全面、自然,他谈立志、读书、运动、理财,乃至尊老爱幼,都能深入浅出,使人入耳进脑,当然也能长留于心。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虽是一句套话,但套话总有套话的道理。我们“中国式”的父母为了儿女,可谓全然无保留、随时可牺牲、甘愿委曲求全,种种用心良苦,真是人世间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实感真情。

也正因为如此,家书是一种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文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书的写作源远流长。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知名度最大的家书,一是《曾国藩家书》,另一本就是《傅雷家书》了。据说在民国,稍微有些文化的家庭里,都会备一本《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是清朝的名臣,在事功方面建树显著,他的后人也是人才辈出,这就证明他的那套修身养性的儒家见地不是空谈,值得重视。傅雷则是性情刚烈的知识分子,他的言传身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儿子傅聪,而傅聪是有成就的钢琴演奏家。当然,傅雷有关艺术的卓越见解早就超出了“教子书”的范畴,也是自不待言的。

映宏兄在他的家书里,希望他的儿女健康快乐、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就是成为一个“普通人”。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他自己也是以这样一个“普通人”自居的。我如果把他的家书说成堪与《曾国藩家书》或《傅雷家书》等量齐观,那多少有点拟于不伦。曾国藩和傅雷真不是普通人。但正因为“普通”,李映宏的家书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本“我们的家书”,是一本相当接地气的家书,是几乎每一个人稍微努把力都能够得着的家书,是我们这个时代又或者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家书,因此它特别具有参考借鉴的价值。在深圳乃至全国很多地方,很多人都不一定有李映宏这样的闲情逸致,不一定像他这样热衷“舞文弄墨”,那么,找一本别人的家书,采取“拿来主义”,看看别人的爸爸或妈妈是怎么跟自己的儿女对话的,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启发与收获。

王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