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不太平
8094100000040

第40章 两次美化太平天国的高潮

首先借太平天国历史来“古为今用”的是孙中山先生。他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借以激发民气,推翻清廷。据宫崎寅藏《孙逸仙传》记载,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因此大家就以“洪秀全”呼之。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1902年,他鼓励留日学生刘成禺搜集资料,写出一本太平天国史来。1904年此书完稿,定名为《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先生为之作序,交由日本东京祖国杂志社出版,作者署名为汉公。此书史实误漏之处甚多,可贵之处在敢于公开反清,号召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序言中说了这样一句话:“洪朝亡国距今四十年,典章伟绩,概付焚如。”也就是说,孙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自己的史书与典章制度全被烧掉了,一点也没有留下来。由此可以证明,他对太平天国本身的史料丝毫未见,洪秀全是个什么样的人,太平天国推行的是什么样的制度,他都不甚了了。他推崇洪秀全,只不过是因其“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而已。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导之下,革命党人借太平天国史实宣传反清,一时蔚然成风。1906年,黄小配所撰《洪秀全演义》成书,章太炎为之作序,序中说希望“复有洪王作也”,这就是公然号召武装反清。从此书的内容、封面画、插图来看,作者对于太平天国制度、服饰等等,所知甚少。

以后,南社诗人高天梅更假托石达开之名写诗多首,自己出钱印成《石达开遗诗》一册,流布四方。这对宣传反清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以讹传讹,石达开能诗之名遂喧传海内。其实,据我们的考证,石达开得以流传后世的真诗,不过广西宜山白龙洞题壁诗一首而已。

革命党人为了宣传革命,推翻清廷,尽量拔高太平天国,拔高洪秀全,只取一点,不问其余,至于是否符合史实,当时根本来不及考虑。例如章太炎所作《逐满歌》曰:“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这种通俗易懂的唱词,对于鼓舞下层群众奋起反清,起了很大的作用。

孙中山先生与革命党人为了宣传革命、推翻清王朝而放手拔高太平天国,目的非常明显,而且这个目的是已经达到了的。宣传中间有许多背离史实之处,可以理解,可以谅解,这种做法未可厚非。但是因此却留下了后遗症,在我们的印象里,太平天国常常与“英雄”、“革命”连在一起,给去伪存真、认真评价太平天国的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值得钦佩的是,孙中山先生的思路十分清楚。他只赞赏太平天国反清的“民族主义”,却直指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他在《民权主义》第三讲中说:“中国的革命思潮是发源于欧美,平等自由的学说是由欧美传进来的。”他认为太平天国并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的领袖还有皇帝思想,实行的是封建专制主义。“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来同志就要打同志,二来本国人更要打本国人,全国长年相争相打,人民的祸害便没有止境。”(《民权主义》第一讲)他虽在少年时期自居为“洪秀全第二”,但以后却并不以洪秀全作为学习的榜样,至少他终生不许任何人对他呼万岁,就是明证。

可是由于孙中山先生曾经有过拔高太平天国的事实,影响所及,国共两党都有了肯定太平天国的思维定势。国民党认为太平天国诸领袖是民族革命的英雄;共产党认为太平天国诸领袖是农民起义的英雄。1949年以前,国民党政府一直认为太平天国是革命前辈。其间虽然也有杂音——例如推崇曾国藩的“平乱”,大读《曾文正公家书》,但是在正式场合,从不贬低太平天国。

1949年以后,金田起义的画面上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对太平天国的领袖们都作了革命英雄的定评。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出现了一场太平天国热,又一次掀起了拔高、美化太平天国的高潮。

这一热,还真热出了不少成绩。20世纪20、3 0年代,国内外陆续发现一些太平天国的文书、文物,一般是随时发现,随时发表,既没有去有计划地搜寻,也没有作出汇集出版的规划。从50年代起,出版史料的工作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如1950年开明书店出版《太平天国史料》,1952年神州国光社出版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丛刊第二种——太平天国》,一共8册。这两部书配合起来,可以说是把当时所能找到的史料都汇集起来了。1955年,《近代史资料》第三期上公布《新发现的太平天国史料选辑》。195 9年,《近代史资料增刊》——《太平天国资料》出版。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经过这10年的努力,史料汇集与出版工作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物方面,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了《太平天国革命文物图录》;1953年,又出版了“续编”;1955年,上海群联出版社又出版了“补编”。三本大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对太平天国文物的研究工作。

1956年,在南京瞻园路创建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此后,在江南各地的太平天国诸王王府遗址也建起了一些纪念馆。

总之,上述的这些工作,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打下了基础,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