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不太平
8094100000016

第16章 对做皇帝如此痴迷

事情发生在距今1600年前的东晋末年,地点在“五胡十六国”中的一个小国——南燕境内。这个小国是鲜卑族的慕容氏建立的,面积很小,大致相当于山东一省;国祚也不长,从公元398年到410年,连头带尾不过13年,最后亡于东晋。不过他们镇压起农民起义来,也还是和统一的大王朝一样,绝不软手。故事的主角王始,是一次小规模农民起义的头头,曾经聚众于泰山,自称“太平皇帝”,但是不久就被南燕大将慕容镇击败而生擒。他在起义之初八字未见一撇之时过早地称皇帝,是引人注目招致败亡的主要原因(这也可以说是受“皇帝迷”之害)。在元末大乱、群雄并起之时,朱元璋手中已经有了相当的实力,仍然听从谋士朱升的劝告,采取“高筑墙”(暂时以防守为主)、“广积粮”(为打持久战准备条件)、“缓称王”(不要过早称王称帝,以免引起注意,首先遭受打击)的策略,终于得到成功,取代元室。如果他急于过皇帝瘾,过早地称王称帝,成为元军打击的重点,说不定早就失败了。

王始既被生擒,又对自称“太平皇帝”一事供认不讳,当然无话可说,只有等待杀头。一般说来,对于谋反大案执行死刑之时,法场警卫森严,犯人口中也会被塞进异物,不容许他说话。可能由于南燕是个小国,又是鲜卑人建立的,所以许多规定就不那么严格。王始临刑之前,监斩人员知道他是个“皇帝迷”,就故意问他:

“你老父亲在哪里?”

王始答曰:“太上皇蒙尘在外。”

又问:“你兄弟在哪里?”

王始答曰:“征东、征西(两将军)为乱兵所害。”其妻在旁十分气愤,痛骂王始:“都怪你这个‘皇帝迷’,成天‘皇帝’不离口,才闯下这个滔天大祸。怎么你至死不改,还是这个老样子!”

王始连忙开导其妻曰:“皇后,皇后!不必难过,请问自古岂有不破之家,不亡之国!朕崩则崩矣,终不改(帝)号!”(见《晋书·慕容德载记》)。

“朕崩则崩矣,终不改号”这句话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真够得上“死不悔改”这4个字的评语。人在临死之前,每每说出真话,或把内心的情感无保留地表露出来,因为这时他已经无所顾忌。在敌人的屠刀之前,一心救国救民的志士仁人如文天祥、如谭嗣同表现得十分从容。他们是为自己崇高的理想与事业而献身,求仁得仁,又何憾焉!一些英雄豪杰面对敌人的屠刀,则横眉怒目,骂不绝口,死得十分壮烈。志士仁人的从容就义,与英雄豪杰的慷慨成仁,都令人十分崇敬,无限向慕。王始虽也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却既不从容,也不壮烈,而是有些迷迷糊糊。他在钢刀举起、人头落地之前,坚持说出自己“崩则崩矣,终不改(帝)号”的态度,大概是觉得阴曹地府之中,对于死鬼也有级别、待遇之分。只要自己坚持不改口,到了阴间,总还给我一个皇帝的待遇。这样一想,也就晕晕乎乎,陶醉于做皇帝的太虚梦境之中。人头已经落地,可能他还没有从幻想中惊醒过来。

对他这样的痴迷,我们起初一定觉得好笑,但是转念一想,又觉得实在太可悲了,笑不出来。有人对做皇帝痴迷至此,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我们民族上演了2000多年的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