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8088500000009

第9章 教师要具有创新素质

新时期教育需要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的学生迫在眉睫。但学生这种创新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这种能力也不是自动形成的,而是经过培养和训练的结果。而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核心。

作为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素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在很大地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和走向。新时期的教师要学着挣脱那些古老的,类似于“春蚕”“红烛”的赞誉声,积极跟上创新教育的时代步伐。做事情要敢为人先。

在教育教学中要勤于动脑,积极思考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有效解决的方法。要勇于开拓。创新的道路要靠教师自己放手去创造。要放开思想,提出新理念和新方法。要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大胆质疑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坚持实事求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师要深入钻研业务,切忌故步自封。想要脱离固有的经验和习惯的束缚,就一定要加强学习,及时进行“充电”,多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上网,获得更多全新的教育知识,汲取先进的教育创新理论,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转变教育观念

每种教育都必定会受到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制约。所以,教师如果不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不但无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还会扼杀学生刚刚萌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考虑到教师面对的都是一些生性活泼、感情丰富、思想活跃的青少年学生,教师应当除了关注学生能否学到知识的同时,尽量花费一些时间来关注和研究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地只将他们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创新教育正是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长。

健康成长就是以固有的人性为基础,让自己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有机的统一,让学生们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充满活力的和富有个性的新人。而想要实现这些,首先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因为,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独立探索的机会就越多,创造性情感也就越强,也就能充分地张扬和显露自己的个性和性格,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具有创新教育观念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己创新精神的一面。

树立创新精神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时刻注意体现创新精神,努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积极激励、宽容、理解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包容,不苛责他们。这是因为学生能够通过这些错误,吸取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出现错误、更正错误,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同时也是学生通往创新的必经之路。教师要将创新思维科学地运用到处理教材和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创新学习动机,将继承性学习提升为创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