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8088500000030

第30章 沟通要用心

《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说的是要想挽救和真正帮助一个学生,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和走进学生的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真诚的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各个品质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这里指的是教育需要真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获得成功的教育。

说话的真正魅力只在于你是否说得真诚,是否说得用心。最好的销售不一定口若悬河,但却一定与人沟通真诚。当你真诚地面对对方,你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你们之间自然就建立起一种信赖感。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只有真诚地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真诚展现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才愿意向你敞开他的心门,认真倾听你的心声,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主动找学生进行交流是师生之间相互进行沟通的一项重要方式。在谈话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展现出真诚的一面,一方面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

1.要选择合适的谈话时机和地点

师生间的谈话应当在双方关系融洽的时候展开,这时,学生才能将教师的话听到自己的心里去,这场谈话才能发挥它的意义和作用。具体来说,教师要首先确定谈话的对象,谈话内容以及谈话期望获得的结果。一般来说,当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教师将要找自己进行谈话的时候,心理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内疚感,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谅解;当学生的心中满是郁闷,需要排遣,教师应当及时开导和正确地引导,在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且告诉学生要再接再厉,在学生迷失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要想尽办法给学生指明一条前方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况一般都是学生的隐私,学生很难主动跟老师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教师要积极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双方的时间上进行很好的考量,不然谈话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搞砸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一般的问题学生,教师可以跟他们在自己的办公室进行谈话,但要注意最好不要有其他教师在场。这样也不会让学生感到面子上过不去,对老师也会在心里形成一份尊重。而对那些因异性问题或由家庭问题引发心理问题的同学,教师可以随时跟他们进行谈话,比如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或者食堂的角落里,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师生的情感能够得到更加自然的发挥,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心理共鸣。

2.注意师生位置

如果教师是与学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进行谈话,尽量不要让学生站着,而自己坐着。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加感觉到自己只是个学生,有了这种身份的意识,也很难期盼学生会真的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来;但也不要两个都同时站着,这样学生难免会感到老师是不喜欢跟自己长谈的,可能过几分钟就会离开了吧,这样他自然不会与教师做过多的交谈。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个人同时都坐着,一般坐在办公桌的相邻的位置要好一些。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最佳谈话距离最好保持在5.5英尺以下。教师和学生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主动一些,坐到学生的身边,有时候空间距离的缩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自然,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更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情感,及时捕捉学生的心思,从而有效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应,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有针对性地调整谈话的内容、自己说话的方式,最终提高双方谈话的效果。

3.精心设计开场白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谈话的时候,尽量不要给学生设置心理防线。所以,谈话最初开始的几分钟是整个谈话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尤其是在同那些比较“特殊”的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更加认真地对待谈话的开场白,要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并且能够把握的角度来开始。

4.谈话时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

教师如果以热情诚恳的语态、亲切自然的语调、和颜悦色的表情同学生交谈,一定能够促使彼此谈话的气氛更加和谐、愉悦,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顾虑和紧张,避免产生对立和隔阂的情绪。

5.教师必须注意倾听

教师要清楚地懂得,与学生进行谈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和关心学生学习,而不是为了指责和批评他们。要想了解学生,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忠实的听众。不能老以教师的身份自居,觉得自己有年纪、有经历,就总觉得自己比学生懂得更多,一心想让学生接受自己的教育方式。也不要在谈话的过程中,随意打断学生的话,更不能一边与学生谈话,一边忙着进行其他的事情。你要知道,当你在做这些的时候,会让学生感到你是漫不经心的,会让他们感到你很看不起自己,不屑于跟自己交流和沟通,从而导致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隔阂,进行一系列的自我封锁,无法正视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学生自己也会衍生一种无所谓的姿态,他们更加不愿对教师说出自己的想法了。所以,教师要像朋友一样,去跟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学生的谈话内容及时给予回应,让他知道你确实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即便你对学生提出的观点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见,也需要暂时保留,然后再找个机会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和引导,以便双方能够进行更好的交流。对学生的缺点,只需要点到为止,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即可。

6.注意运用谈话方式

(1)循循善诱

在与学生进行交谈的时候,可以运用叙经历、谈感受、辨是非等多种方式。但不管使用怎样的方法,核心是要使学生感到心悦诚服。必要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学习很是刻苦,但她的学习成绩却没有多大变化,当班主任找她谈话的时候,她只是沉沉地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于是,班主任将自己上高中时候的奋斗历程,一点点讲给她听。在班主任的积极指导下,她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苦恼全都抖搂出来。在班主任的一番分析下,她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问题。班主任对症下药,根据她的学习情况特意帮他制定了一套十分符合自己的学习套路,几个星期之后,她的成绩果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欣赏性谈话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明显的教育性特点,但能否真正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这还要取决于教师的谈话方式。当学生做错事情的时候,教师应当抱着改进的心态去和学生谈话,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一直揪着他的错误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当学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教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要让学生充分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动力。

(3)理解性谈话

对于那些因为遭遇了挫折或者打击,造成成绩严重下降的学生,教师要一方面对其进行安抚,一方面帮助他分析原因,做一定的心理辅导,使他走出阴霾,迎接更好的未来。错误的做法就是什么原因都不问,上来就对学生进行一番劈头盖脸的怒骂和训斥,甚至是挖苦和讽刺,这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教师能够用理性的目光看待学生,他们就会感到一种温暖,同时也能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关爱和帮助。比如对那些考试成绩下降的学生,教师应当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使他们尽快走出低谷,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以便今后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4)击中要害式的谈话

对某些问题严重的学生,教师在与其谈话的时候不要回避矛盾,而是应当单刀直入,分析利害,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批评,这样可能会取得比较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