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8088500000020

第20章 体态语言的运用技巧

教师体态语言的要求

教师体态语言既包括我们一般情况下提到的教师的仪态或体态,也包括教师的一系列面部表情语言、体态语言等。

1.得体

双方的体态语言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特征,要同口语交际的目的相符合,这样看起来才会显得大方、自然。

2.自然

体态语言的运用要随情所致、自然大方,这体现了个性风格的自然流露,也突出了内容和情感的自然表达。

3.适度

体态语言运用的幅度、力度以及频率都会受到有声语言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动作幅度不能太夸张,形式也不能太复杂;而且力度和频率也要适中,以利于口语表达。教师的肢体语言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于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要求自制。”这里所提到的自制说的正是教师对自身举止的约束。在教师课堂教学所运用到的所有肢体语言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手势。

1.教师手势的重要性

手势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符号,能够传递一定的含义。布罗斯纳安曾说:“手势实际上是体态语的核心。”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也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还有法国大画家德拉克洛瓦,他则指出:“手应当像脸一样富有表情。”

人的手能代表和体现很多含义。手势就是情绪的表征,最起码能够体现40%的情感信息。手势常常是在说话人说出某句话,而恰好这句话又需要很强烈的表现力的时候才会用到,它是口语表达的辅助手段。手势有描摹性的象形手势,比如圆、方、长等,用来更直观地表达意思;有表达情感的,比如挥拳、劈掌等,用来增加感情色彩;有指示性手势,比如扳指头、竖指头等,用来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力;还有象征性手势,比如挥手等,用来表示自己的胜利。

在教学中,教师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所能展现出的内容,完全不必再用手势。但实际上,有些教师不是很重视手势的重大作用,他们在讲台上永远只保持一个昂首挺胸的直立姿势;有的双手一直紧紧按着讲台等。还有一些教师则在教课的过程中也会使用手势,但就是不够熟练和潇洒;更有一些只是随便伸手胡乱抓一下就草草了事等。像这样的行为,是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2.教师手势的作用

手势运用得当,能够澄清和描述事实,可以加强教育教学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

3.教师运用手势的礼仪

首先,教师在做手势的时候,要注意动作幅度一定要适度;手势要简洁准确;要根据具体内容和情况实施,不能任意施为,胡乱比划;还要同表情相配合,方便学生理解。

4.教师的手势禁忌

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两臂下垂的时间不要太长;下垂时应当保持肘和腕微微弯曲,造成臂和手有一定的对比。以下是拥有常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的观点:双手不要平等地向外伸,也不要保持在同等的高度,因为这些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很机械,也很呆板。

以下几个动作是教师尽量要在课堂上避免的: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抓痒痒、咬指甲等;也不要随便用手对人指点,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很不舒服,就算他表面上肯听从你的安排,但内心也不会对你服气;讲课的时候,不要总是敲击讲台或者黑板,也不要随意玩弄自己的衣扣或者粉笔;在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不要指手画脚,做动作幅度过大的手势。要时刻记得,你的所有手势都要与一个教师的身份相符合,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损害这一光荣形象,也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和厌恶,而一个举止得体、气质儒雅的教师则会受到学生们的热切欢迎,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才能获得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总的来说,教师体态语言运用要顺应以下几种原则:辅助性原则、准确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精简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善意尊重原则以及美感性原则。因为教师的个人品德修养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成为学生争相模仿的榜样,所以就需要教师必须树立强烈的师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