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组织绩效: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研究
8083200000024

第24章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三年南开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科学研究,懂得了欣赏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珍惜时光,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与之而来的酸甜苦辣。原本想对博士论文做大的修改,但想到能够保持论文的真实和再现自己当时的一些想法,我便放弃了修改的念头。尽管如此,我深知书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明白“学无止境”的真正意味。

当博士论文完成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生命中一些美好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闪亮和有价值。这些闪亮的师生情、同学情、友情和亲情推动、牵引和支撑着我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对于他们的指导帮助和关心爱护,仅仅感谢二字是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的。但是,我仍想借此篇幅略表谢忱,自然宽怀。

首先,我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新建教授。在我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我很幸运地碰到了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她以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和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引领我步入学术研究的殿堂。在我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李老师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质疑都切中要害,她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见解一直使我记忆犹新;在做人方面,李老师给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生活方面,李老师用慈母般的关怀温暖着学生的心。三年的时间虽短,但李老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严谨踏实的为学方法和治学态度却将使我受益终生。

其次,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优秀的学者向我提供了专业上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包括Karen E.Watkins, J.-C.Spender, Scott A.Snell, John R.Deckop,Dimitrios Konstadakopulos, 香港科技大学徐淑英(Anne S.Tsui)教授、罗胜强(Kenneth S.Law)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张伟雄(Gordon W.Cheung)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谢晋宇教授、范秀成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的李维安教授、吴国存教授、崔勋教授、袁庆宏教授、张玉利教授、任兵教授、徐虹教授、周宝源副教授、王健友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吕峰教授,河北省委党校的李乾文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刘俐俐教授、历史学院王墩书教授、哲学系王元明教授的讲座至今仍历历在目,让我受益匪浅。南开大学图书馆苏东馆员在文献传递方面给予我无私的帮助。

再次,感谢同门赵瑞美师姐,师弟孟繁强、刘勇、赵斌、时博、刘昭、畅志杰、胡卫华,师妹潘新红的帮助和关心!研究团队里,他们时常给我以启发和激励。

感谢同班同学薛红志、焦晓波、李培林、张世云、陈晔、侯延香、王亚江、谢春昌、徐大佑、王菁娜、卢丽、刘宁、乐国林、高嘉勇、刘明、刘冰、张伶等在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给予的学术和生活上的友情帮助!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贵州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徐大佑院长、宝硕型材有限公司王亚江总经理、安彩集团贾伟副总经理和邵玉杰工程师、国家农发行刘勇副处长、山东华信工贸有限公司曹继鹏经理、泰州柴油机厂张传明先生等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向他们表示感谢!也向参与问卷调查的众多企业的总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感谢。

感谢周静波、徐虹夫妇对我三年来生活和学业上的关心!感谢王熹,赵梅,轩敏丽,杨水利,李忠,James Brown先生,重庆大学饶凯、李海艳博士,西南科技大学万福副教授,内蒙古科技大学王雅荣副教授,兰州商学院王霞副教授,临沂师范学院韩长秀副教授在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

教育部研究生创新计划2005首届管理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和2006现代经济学研究生暑期学校提供给我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两个暑期班的授课老师和其他高校博士生所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给予的学术视野及学术素养的熏陶和锻炼!

在这样充满浮躁和充满诱惑的时代,南开却还保持着自己踏实而不事宣扬的本色,的确难能可贵。感谢南开给予我精神上的财富!论文写作融入了我对南开更多的解读和顿悟,也正是这份精神财富给了我完成论文的动力!博士毕业后,我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感谢工作单位淮阴工学院的章跃院长、金叶玲副院长,教务处魏贤君处长,督导委员会主席邹继生教授,经济管理学院王宏院长、李前兵副院长、张积羽书记、朱中明副书记,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单大明院长,后勤公司总经理郑德全经理,财务处谷向顺处长,审计处薛庶民处长、人事处杨正亚处长和许仁良副处长,机械工程系卜云峰主任、设备处陈龙处长,图书馆左建球副馆长,院团委张常新书记等对我学业的支持!感谢孙维琦、燕补林、赵力、邹香、刘锦崇、朱鹤龄、宋素娟、陈健、王军、徐叶香、刘满成、罗雅丽、白秋产、金春霞、张新荣、常波等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外公曹崇武先生的鼓励和关爱!愿他在天堂里能看到孙儿的进步和成长!感谢我的父亲张万恒、母亲曹翠琴、岳父邹庭周、岳母高会玉四位老人对我事业、学业的理解和无私支持。

三年求学期间,妻子邹鑫默默地承担着家务、上班工作、工程硕士学业、教育孩子和照顾老人的重担,忍受着情感上的痛苦,但她给予我更多的却是那份坚定、无私的支持和鼓励;儿子张昊伦正处在需要父爱的成长阶段,他却以男子汉的气魄要我和他比赛,正是这种爱情和亲情激励着我。感谢妻儿的理解、支持和那份难以补偿的爱,也以三年的甘苦、收获和喜悦与妻儿分享这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

最后,本书的出版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和淮阴工学院企业管理重点建设学科基金的资助,这种资助对于科研刚刚起步的年轻学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一并表示感谢。与此同时,还要特别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金义良先生,本书的顺利出版离不开他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

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研究工作,迄今虽然告一段落,但仍然有不少问题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书中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文责由笔者承担,恳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以期在进一步研究中加以完善。

张小兵

2008年6月于淮安富丽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