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成功的管理模式
8082100000018

第18章 客户至上的服务策略

在多年经营管理中,英特尔公司始终坚持一点:视顾客为上帝,视品质为根本。

1.客户至上

聆听客户与合作伙伴的建议,并迅速回应,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让客户知道英特尔的目标,同时也获知客户的期望,是英特尔公司的经营管理之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英特尔从来不为员工安排固定的停车位,包括高层人员在内;车位向来是先到先停。但是,他们有特别保留给客户的停车位,以方便他们造访英特尔。同时不论管理者们在做什么事,只要有客户来电,他们一定停下手上的工作与之详谈。而且所有英特尔的高阶主管都会定期拜访主要的客户,每一季都会和他们的客户面对面交换市场心得。

英特尔的发展走向是和客户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就必须了解客户需求和销售通路。英特尔管理者发现,要提高对消费者的服务,重点在于改善消费者在店铺、电脑超市或是网络、经销商等销售通路的服务。在消费市场上,为客户提供的最好的服务应该包括清楚地陈列适当的产品,对热销的产品保证足够的货源,以及确保销售人员有一定的知识,以便为消费者作种种说明。

到1994年秋天,多媒体电脑已经相当普及。英特尔曾经做过市场访查,结果发现有些店家很聪明地掌握了销售的要点,陈列以奔腾微处理器设计的多媒体电脑,而且有足够的知识用以服务使用者。不过,也有些店家仍然只售 486 微处理器的电脑,而且他们的销售人员对多媒体与奔腾处理器所知极为有限。英特尔访查结论证实:在零售市场上,公司业绩的好坏,市场上陈列的商品是否能跟得上潮流,以及业务人员对新产品的知识,有绝对的关系。

为此,英特尔设置了一个新职位,称做零售市场经理,主要负责支援美国境内所有主要的电脑超市以及零售业者,协助他们能更有效率地销售含有奔腾晶片的电脑。同时英特尔安排了展示会,并以资料说明奔腾微处理器的强点,而且还现场进行多媒体的实物操作展示。为了吸引更多顾客,零售商也极力推动这样的展示会。事实上,消费者也期待直接从英特尔得到新产品的种种消息。展会期间,电脑的销售量比平时通常要高3~5倍。

1994年的圣诞节是以奔腾微处理器设计之个人电脑丰收的季节,展示会也充分发挥了助长零售市场的功能。之后,英特尔的零售市场经理就负责支援主要的零售商,为他们提供产品知识,并协助他们安排店面的陈设。这是一个美妙的“多赢"。零售业享受到日增的业绩,制造商于是收到更多的订单,而英特尔也因为新晶片的销售增加而获利,客户通过展示会了解更多他们关心和想了解的知识。

英特尔还随时讨论如何能进一步达成客户的需求。

每一次讨论,两边都会设立一些“待办事项",寻求双方更进一步的合作关系。他们还同时有一个厂商评鉴制度,定期由英特尔主要的客户为他们打分数,并且所有评鉴的标准都是由这些客户制定的,包括交货、客户服务、回应的及时性等等。每个月,执行幕僚人员都会检讨这些数据,并且拟定改善方案。英特尔非常重视客户的反应,以至把这项评估列入英特尔的员工奖金考核之中。如果80%的顾客对某员工的满意度评价都在“最好" 或是“很好",其就可以得到额外的一天工资作为奖励。

2.品质第一

品质一直以来都是英特尔不变的追求,也是英特尔对客户不变的承诺。这个承诺代表对进步永不止息的追求。英特尔从产品设计之初,即追寻一流的品质,并且不停地设定更高的目标,尝试种种改进的方法。

在质量把关问题上,英特尔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和可靠的工程师来管理质保部门,在“知其所以然" 的情况下对残缺产品禁止出货。

停止出货固然是正确的事,不过要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大。于是英特尔把品质和可靠度更往前推进一步。在可靠度管理上,要求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半导体科技,加以改良,让英特尔得以制造出无人能及的记忆体和微处理晶片。在品质控制上,把品质的责任植入设计和生产部门。

正是因为英特尔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入到每个员工的人生理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所以,英特尔在“改善品质"这一个领域,不愧为“开路先锋"。

在英特尔由记忆体产品走进微处理器的世界之时,最关键的一点是确保微处理器准确无误地执行每一个指令,尽管这些指令有种种可能的组合,英特尔通过相当完整的检验程序进行检验,以确保微处理器能够正常工作。同时随着软硬体的复杂度逐渐提高和数量的增加,验证的机制变成了一种让人闻之丧胆的任务。即便如此,由于个人电脑的每一位用户都要求得到最好的品质,英特尔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它知道,即使再复杂的机器,使用者都不可能容忍因为一些重大缺失而造成的使用上的不便,甚至损失。

在葛洛夫还是英特尔总裁时,也有过这样的实例。

1994年夏天,正当英特尔全力以赴增加奔腾微处理器的产量的时候,英特尔经由验证程序,在浮点运算单元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对一般的使用者影响不大,因而英特尔并不在意,但是就是这个看似不起眼儿的小问题,使英特尔损失巨大。葛洛夫终于认识到一个事实,即不管英特尔研究知道了这个浮点数危机造成的影响是大是小,问题的关键都不在英特尔,而在于使用者的意见,使用者确实在乎奔腾任何一点的瑕疵。所以英特尔必须无条件为客户更换他们的微处理器晶片,要为自己的产品负责任。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英特尔从中学会了消费市场的游戏规则——品质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随着消息发出,大众与媒体也认可了英特尔对市场做出的回应。英特尔上这一堂课付出了 4.75亿美元的“学费"。

这实在是最疲惫而艰辛的一堂课。

英特尔经历此危机能够继续存活,更因此而茁壮。

第一,英特尔再一次体验品质的重要性。能更有效地找出存在问题,解决问题。英特尔重视种种创新的观念,以“零缺失" 的精神设计晶片,从根本上防范种种潜在的品质瑕疵。

第二,在公司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因为经历此次危机而更加紧密合作;对于危急情况的回应时间由过去的几天缩短为几小时甚至几分钟。

第三,当英特尔面对使用者并向他们传递种种讯息时,也同样有责任倾听使用者提出的种种意见,并给予适当切实的回答。

针对这一问题,英特尔成立了电话服务小组,并且把它作为一个常态性单位,同时也在网络中开辟了讨论区,以改进对使用者的服务。

最后一点是,英特尔制定了新的策略,对使用者公开所有英特尔在微处理器上发现的瑕疵,使用者可以很快地由英特尔了解种种细节。在此过程中,英特尔找寻种种解决之道以确保使用者的权益不受损害。很有趣的是,英特尔是市场上惟一有策略地公开自己微处理器瑕疵的公司。

在英特尔发展过程中,当英特尔把半导体推向极致,逐步缩小体积之时,英特尔也同时把品质和可靠度推向极限。把品质与可靠度工程和每个环节相结合,并视之为基础,使得英特尔在尔后的微处理器和记忆体生产中,能够掌握到提高产品优良率的要诀,制造无数的产品,因而能把线上品质保障的工作与问题修正的成本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