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男人是动物?女人是植物
80810200000004

第4章 不擅恋爱

女1:有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已婚女性都希望老公还能说“爱你”。

渡边:要求日本男人说这个,估计相当有难度。

女1:是啊。

渡边:日本男人不大擅长褒奖、称赞女人。

女2:可女人是最需要听到言语表达的。

渡边:女人和男人相比,话要多得多,基本上就不停嘴。可男人不善此道,很难进入女人的话题。大多数女人不管看到什么都要惊呼“哇,好可爱”吧?

女2:不管是见了小朋友,还是玩偶,或者蛋糕,甚至情人旅馆的房间。(笑)

渡边:对男人来说,不大能习惯性地说出“可爱”的感觉。这是男人自身不具备的一个词语,所以要是硬说出口,反而恶心。就算女朋友指着毛衣上熊的图案问“不觉得很可爱吗”(笑),还是难以违心地说出“嗯,可爱”这句话,心想:“这种东西哪里好啦?”

女1:那您觉得如果有的话,什么样的事物称得上可爱呢?

渡边:比如青春小巧的女孩啊。

女2:这跟我们说的就不是一回事了哦。

女1:就算不那么认为,好歹也要随声附和附和才好嘛。

渡边:只是敷衍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做到的。

女1:附和得没那么走心也会生气的。

渡边:本来没那种想法却硬要附和,挺难的(笑)。明明不认同,还强求走心夸赞,就太强人所难了。好不容易附和一句再被吐槽,那就可能真是从一开始就缄口不言来得更好了。

女2:请体谅一下我们希望开心畅聊的心情。

渡边:要是喜欢那个女人,就能体谅。在附和一下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男人是很会附和的。

女1:不是吧?

渡边:之前也说过,男人和女人对于聊天的感觉大相径庭。即便如此,年轻的时候,热恋期间,出于对肉体的好奇,男人会尽量和女人相契合。简而言之,为了迎合女人,这个时候很难看出男女的差异,但等到了一定年龄,差别就体现出来了。

夫妇也是,各自的重心分别逐渐转移到公司和家庭上,年龄再大一些,慢慢就话不投机了。如此一来,更觉得还是和同一性别、志趣相同的人交谈更为开心。你们也是,要说享受交谈,还是女性之间更有乐趣吧?

女2:是啊。

女1:只要合得来,在哪儿都能聊得兴起。

日本文化的根基是男性文化

渡边:放眼街头,女人总是成群结队热闹非凡。只要招呼一声:“我们去吃饭吧。”就有的说:“这里的午餐很实惠哦。”有的说:“甜点好吃呢。”熙熙攘攘,结伴而去。在男人看来,女人的所有表现都很积极踊跃,明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也能一下像打了鸡血一样。

女1:男人吃饭时不大说“好吃”呢。

渡边:也不是故意不说,吃了感觉到了好吃,也就够了。特意说出口来,岂不无趣,好吃的感觉也会减半。对于饮食,男人奉行的是实用主义。

女1:对女人来说,不论味道,还是餐厅的氛围、料理的摆盘,都很重要。

女2:加上店堂灯光、鲜花蜡烛装饰一下,流淌着悦耳的音乐……

渡边:当然,我也认为这些很重要。

女1:真的?

渡边:如果带着女伴一起,当然尽可能选去氛围好的地方。女人对气氛、直观美感什么的很难抗拒,所以去的店不同,博得那位女性的好感度也就不一样。就算拉面再怎么好吃,去拉面店总归是免谈的。

女1:算是求爱的手段吧。女人总是喜欢分享美的东西。

渡边:但所谓分享是指一些“符合女人感觉”的事儿吧(笑)?这可有点棘手。通常男女对于“美”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女人和男人相比,更喜欢装饰性的东西,而亮闪闪轻飘飘的东西不大合男人的胃口。所谓的不合男人的胃口,其实也可以说是不合日本文化的胃口。

女2:哦?这是怎么回事呢?

渡边:因为日本文化的基础是男性文化。在镰仓时代之前,贵族文化以女性文化为中心,但室町时代以后,武士得势,男性文化成了文化的主流。武士宅邸等和风建筑一看便知,设计简洁,几乎都是黑白色调。丝毫没有闪亮张扬之感,而是清晰、静谧。城楼建设即如是,茶室等建筑也是此类典型。

女1:啊,这么说起来……

渡边:以质朴简约为主旨的武家文化和禅学精神深深植根,可以对比凡尔赛宫看看。

女2:那里可是十分张扬呢,满是庭院和繁花。

渡边:很繁杂吧(笑)?在法国,历经几个世纪,男女之间的恋爱早就得已登上大雅之堂,号称“恋爱国度”,所以宫殿和贵族府邸也都充分吸纳了女性的意见。家具设计上也很注重线条和装饰,天花板上绘有各式各样的图画,这些在男人看来,全都是过度装饰。(笑)

总统希拉克来日本时倍加感动的就是看到了日本文化中男人的感性。欧美一向奉行“chic(译注:高雅的,漂亮的。)”的价值观,不像日本,建筑的每个角落都透出极尽简单质朴的文化气息。男性文化原本就是减法的文化。

女1:女人喜好加法。

渡边:女人用色从来不嫌多,有人还全身缀满荷叶边、蕾丝。过分强调“女性元素”,反而那个(笑)。而男人是禁欲系、求道式的,所谓茶道、俳句这些强调孤寂的价值观也都是男人创造出来的。进一步讲,“晴耕雨读”“避世结庵”这些隐居思想也都是男人的玩意儿。男人和女人相比,更偏重所谓的虚无主义。

女1:这么说来,外国人里说喜欢禅道的也是男人哦。

渡边:严以律己、上下求道的基本上都是男的(笑)。说起来茶也是,好好享受喝茶这事儿不就挺好,偏偏特意弄出个茶道的形式来苦苦求道。武士道更是典型。

女1:啊,完全不懂到底好在哪里。

渡边:就算我说“武士道在于发现死亡”,也不会有女人深表认同的。(笑)

不走心的话

渡边:还是刚才的“渴望说出爱”的话题。

女1:嗯。

渡边:如果文化有所改变,是说得出来的。

女2:文化?

渡边:在日本,夫妻之间不说“今天好美啊”“好喜欢啊”这样的话吧?但是在欧美,就像早上起来道声“早安”一样,会很自然地说出“好美啊”“好喜欢啊”“爱你”。尤其是在崇尚爱情的法国,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对话是理所当然的,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为什么人家就可以说得出口呢……

女2:比较热情吧。

渡边:并不是,那是因为他们并没走心。

女1:嗯?

渡边:字字都走心的话,是说不出那么悦耳的话的。

女2:是吗?

渡边:在欧美,有着请女性先上车、在餐厅为女性拉椅子、帮女性穿外套等“lady first”的习惯。无论对方是怎样的女性,只要一见到女性,就无差别地执行这些动作,已经成为大家默认的行为准则。

所谓不论是年轻女孩还是有些年纪的贵妇人,无须考虑对方身份,只要无差别地执行,不必加入特别的心意。但是日本人是非常看人下菜碟的,“为这位做比较好,那位就免了”。假如对方是位知名女士,肯定会为她披上外套之类的。(笑)

女1:也要考虑考虑对方的地位和自己的差距。

渡边:欧美讲求的hospitality(译注:殷勤好客。)是以不走心为前提而成立的。而日本唯一拥有这种文化的地方是京都。在袛园町的茶室,不管是多么讨厌的客人,只要付了十万日元就能享受到十万日元的招待。走的时候,三四个艺伎或舞姬送出玄关,齐刷刷高喊“衷心感谢”。走一段回头一看,又全体高喊“衷心感谢”(笑)。如此隆重的行礼是因为对客人没啥想法才做得出。不走心是京都文化的原点,也是文化成熟度的标志。反之,东京商圈慷慨大方的店主则是根据对方的情况表现出不同态度。在生意里掺进感情,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较有乡土气息。多数日本人还是认为说话做事发自肺腑比较好。

女1:不行吗?

渡边:不是行不行的事儿,主要还是文化差异。在日本,不走心的话少得可怜。这是因为从来没人教育我们男女之间“要不走心地说话”。即便是您二位,也很难对身边的男士说出“今天好有型啊”这种话吧?

女2:要是喜欢的人,还是说得出来的。

渡边:对不喜欢的人说就是出于文化因素了(笑)。我想,日本人不擅长外交的原因也与此相关。对不喜欢的人也能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出“爱你”,这才是外交。

尤其日本男人,过度接受了“沉默是金”的教育,所以就算在国际会议上也难以施展口才,飞机降落,空姐道声“感谢搭乘”时也闭口不语。日本人这种非社交性进而影响到了夫妻关系,男的觉得没必要跟女的多费口舌,到最后演变成觉得不能轻易启齿说“爱你”。

女2:也就是说,日本没有说“爱你”的文化。

渡边:要想夫妻之间能有这种对话,“就算心里没有也要说”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不过最近女性对于婚姻的要求是越来越多了。要婚姻合乎法律,要经济状况稳定,要可爱的孩子,还要优秀的夫婿,统统都要,还得寸进尺,要求丈夫说“爱你”,未免有些奢望了(笑)。日本男人又较真又害羞,也可以理解成说话只能发自肺腑。(笑)

女1:等等。说话只能发自肺腑,所以没法说出“爱你”,这话……

渡边:意思是这事儿不说也该明白啊。但是如果真被问到是不是真心爱恋,可能还是会觉得难以启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