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神探陈汉雄:湖畔人影
80791200000002

第2章 月光湖畔

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初夏的秋原小城。秋原,是一座既有古老历史又有现代化风格的城市,也是北方一座美丽的小城。在秋原小城内,白日里宽敞的马路上总是车水马龙;一处处新开发的小区,高楼林立,整齐漂亮;繁华的市场,总是人声鼎沸;漂亮的大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们尽情地选择。在城郊又多了几处工业园区,一些招商引资的企业又在这里落户了。美丽的家园,和谐的社会,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是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给这座原本贫困的小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新的生机。

在小城站前路,一辆白色桑塔纳轿车正向火车站方向行驶。在这辆轿车中坐着幸福的一家人。开车的叫杜江,他今年三十三岁,长得白白净净,中等身材,从外表上看,像个白面书生,他是小城环保局宣传科的干事。坐在后边座位的是杜江的妻子和女儿,妻子叫刘艳霞,是位漂亮的女子,她是新世纪医药科研所的技术员。女儿杜鹃今年六岁了,扎着一条马尾辫,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现在在上幼儿园大班。今天,杜江要送妻子和女儿去火车站。前几天,科研所为了培养科研人才和进行新的项目开发,特派遣刘艳霞到上海一个科研所短期培训学习两个月。刘艳霞得知此消息,当然高兴得不得了,这次不但有深造的机会,还可以和在上海居住的姐姐朝夕相处。刘艳霞的姐姐叫刘艳虹,是复旦大学毕业的,前几年大学毕业,现也在一家科研单位工作,十年前在当地成了家。这次刘艳霞去上海,当然要带上六岁的女儿杜鹃了。为此,他们做好了准备,杜江事先到火车站为妻子买到卧铺票,今天开车送她们去火车站。

“爸爸,我走这么远你想我怎么办?”小杜鹃闪动着她那双大眼睛,看着杜江天真地说。

“我给你打电话。”杜江看着前方的路,笑着说。

“那我想你怎么办呀?”杜鹃说。

“你给我打电话。”杜江说。

“爸爸,等我回来,你一定要带我再去大青山,我要看月光湖,我要看大山的风景。”杜鹃说。

“好,爸爸会再带你去的。”杜江说。

“杜江,我这一去就是两个多月,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妻子刘艳霞看着杜江,温和地说。

“我会的,你放心去吧。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上海城大人多,别让杜娟一个人走,也别误了她的学习。”

“你也要注意身体,外出摄影要注意安全,我会常给你打电话的。”妻子闪动她那双美丽的眼睛含情脉脉地看着杜江,对于这次短暂的分离,似乎有些恋恋不舍。

“别操心了。我一切都会安顿好的。”

原来,杜江是名摄影爱好者,在小城摄影圈中有一定的名气。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过全国、省级和市级大奖。

到了火车站,杜江将轿车停在停车场,下了车,他打开车后备箱,要为妻子拎出放在后备箱的旅行包。就在这时,有人叫他“杜江!”

杜江回头一看,原来身边停着一辆黑色本田轿车。招呼他的人是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男子,他是杜江的好朋友,名叫郭凯,小城红风公司办公室主任,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

“郭主任,你这是去哪?”杜江问道。

郭凯打开后备箱,从里边拎出一个旅行包,对着杜江说:“我们公司蒋总的父亲得了重病,他要回山东老家探望父亲,我是来送他上火车的。”

这时,杜江看到车旁站着一个穿着白色衬衣,手拿一把纸扇,穿戴很讲究的中年男子。

“杜江,你去哪?”

“你弟妹和我女儿去上海。这不,你弟妹他们单位派人到科研单位去深造,选中了你弟妹。”杜江一边拿出旅行包,一边关上后备箱说。

“这可是好事,可喜可贺,有这样的好机会,太难得了。”郭凯也关上了本田车的后备箱。

“你们买卧铺票了?”杜江问。

“因时间紧,来不及订了,只好给蒋总买了张硬座票,好歹一多半是白天,到车上也许能找到卧铺。”郭凯说着,又对杜江说,“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公司的蒋总。”

蒋总就在郭凯身边,笑容可掬地与杜江握了一下手:“蒋俊理,请多关照。”

“我叫杜江,小城环保局宣传干事,是郭凯的好朋友。”

“蒋总,杜江既是我的好朋友,也是小城摄影界的名人,他的作品在全国都还获过奖呢。”郭凯向蒋总介绍。

“杜江,是个人才,人也长得一表人才,祝贺你了。”蒋总夸奖着杜江。

“谢谢蒋总了。”杜江也客气着。

郭凯趁机对杜江身边的刘艳霞进行问候,刘艳霞有着一头飘逸的长发,穿着红色衣裙,女儿穿的是粉色衣裙。刘艳霞的漂亮也引起蒋总的注意,他微笑地看着刘艳霞,并点了一下头。

到了候车室,因郭凯要送蒋总乘另一趟车,他们分手了。杜江和妻子女儿到候车室内的检票口检了票,走进了站台。杜江拿的是站台票。

一列客车早已进站,妻子和女儿上了车,杜江将提着的皮箱在车门口交给妻子,妻子和女儿走进列车车厢。

在车厢窗口,女儿一直在挥手:“爸爸再见!”

“杜娟,要听妈妈的话,到上海要注意安全。想爸爸了就打电话。”杜江嘱咐着。

“爸爸,车要开了,你回去吧。”杜娟仍在车窗口看着爸爸。

妻子刘艳霞也在挥手:“杜江,你一定要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会常打电话的,你回去吧。”

列车开动了,车窗被列车员关上。杜江在站台上注视着列车远去,直到消失。

走出站台,杜江接到小城文化局办公室主任杨春的电话,杨春也是杜江的好朋友,他说小城文化局为庆祝“国庆”五十周年,要举行一次全市美术书法摄影大展,并要进行评奖,让杜江一定要多出几幅参展作品,并在一个月内交稿。杨春对摄影也很感兴趣,时而也背着照相机与杜江去采风。

想到摄影,杜江原先就有个打算,那就是到大青山摄一组自然的风光。以前,他在大青山拍摄的《湖边鴜鹭鸟》《云中险峰》在全省都获过大奖。这次如果将大青山的景致拍成一组以保护大自然为题的风光片,一定会在这次大展上获一等奖。后天就到周末了,杜江决定利用双休日去一趟大青山。

距小城东南四十公里的大青山,是一处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山上林森树茂,湖泉清澈。一到夏季便是鸟语花香,景色更加宜人。在大山深处,不但有群山峻岭,还有山泉瀑布、山中激流和独木小桥。这里有几十种林木、上百种草药,还有野猪、狐狸、山兔、狍子等野兽和珍禽,自然风光可以说是绚丽多姿。此山山路崎岖,山中人烟稀少。当地政府为保护生态平衡和绿色资源,多年来并没有对此地进行开发,也没有向游人开放。尽管如此,这里美丽的风光,也被人们耳闻目染,每年都要吸引一些城内的摄影、美术、文学爱好者来此采风。

杜江对大青山一直是很迷恋的,山中既有他难以取尽的摄影作品素材,也曾给他的作品带来过荣耀。春天时,他曾带着妻子女儿来到大青山之中,他搞摄影,妻子画画。女儿在山中采花,真是快乐极了。那次,他们在山中还遇到了郭凯和杨春,他们二人不但喜欢摄影,还擅长写情感诗。所以,他们二人到山中不但要摄影,还要找作诗的灵感。有时,几位朋友聚会时,这两人还要吟诗助兴。

今天是双休日的第一天,天空有些阴云,时而遮住阳光。

尽管天气不太好,杜江还是驾驶着他的白色桑塔纳轿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了这片大山之中。大青山,他来过多次,但由于季节的不同和所深入的山地景观不同,每次拍摄的作品及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景观和效果也是不同的。虽说爬山是非常累的,但他还是乐在其中。这次,他要去南山的北坡,那里不但有茂密的森林,从此向北看,在森林中还有一片小湖,景色是非常美的,湖边有很高的水草和芦苇,还有些水鸟。

天空中的阴云,好像一股股烟雾在翻滚扩散,也许不久要下雨了,而大山中更是安静,山路上几乎见不到行人或车辆。可也是,谁在这种天气进山呢?但杜江是为了赶拍作品,只要不下雨,阴天中照样能拍到有特色的好作品,有时甚至比晴天拍到的作品还要清晰。

轿车沿着弯曲而又坎坷的山路爬上了距山中湖泊很近的一条路,路边有醒目的标语牌,上面用红铅油写着一行不太工整的字:“进入山区,注意防火”,还有“严禁一切狩猎行为,违者严处”。这是山中一条砂石路,时宽时窄。杜江对山路是熟悉的,但在密林深处的林中路上,他也要小心翼翼地开车,因这条路的弯很多。山中的树又高又密,不同树木的叶子不同,颜色也不同,像一幅水彩画。突然,他发现在那个路边的树丛下停着一辆红色轿车。近了,看得出是一辆普通桑塔纳轿车,发现车中无人,且没有牌照。

“这种天气,应该不会有人到湖边来钓鱼吧?若是有人也是到山中来摄影或写生来了,如果能遇到同行那就更好了。”杜江想着,他的车又沿着山路向大山里边开去。虽是山中湖,但一年中偶尔也有人来湖边钓鱼,那是城里有车族利用双休日到山中边游玩边休闲来了。前面出现一个岔路,从那里的另一条路也可下山,但另一条路仍是上山的。杜江驾车来到那片湖南边的一座山峦下,将车停在路边的山石边,下车前他拿出照相机、长焦镜头等,还有能折叠的三角架,然后下车锁上车门。这里非常偏僻,见不到一个行人,车放在这里是很安全的。

杜江要去这座山峦的北坡,从那里向北望去,可以全览大青山北边的湖泊。这个湖泊叫月光湖,湖面并不是很大,周围有青山树木衬托,湖边有水草,还有些水鸟驻足,湖中时而有野鸭等水鸟嬉戏,很是壮观。月光湖的得名,是因在夏季的夜间,湖水宁静,倒映着月光,景色十分美好。关于月光湖还有民间传说,说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不慎将一颗珍珠掉到人间,变成了一片明亮耀眼的湖泊。有几句民谣为证:

月亮湖泊明又亮

王母珍珠放光芒

仙女下凡来淋浴

偷将月亮湖底藏

杜江今天要拍阴天中的湖畔景色,其效果也是很好的。

登上北坡,杜江发现天空的阴云中出现几束阳光,顺着这几束阳光,他正好向北拍摄。为了找到适当的角度,他不得不爬上湖南边那座山峦上更高的地方,这样才能将整个月光湖全部拍摄进去。月光湖是一条长形湖,杜江要拍的对面距他也不算远。他仔细地观察湖的对面,发现湖边的水草上站着几只漂亮而美丽的鴜鹭鸟,湖中还有几只水鸭子在嬉戏,他要将对面的景色全拍下来。

他上好长焦距镜头,然后开始调焦距。调好焦距,他想到该支上三角架。由于山坡较陡,支不平三角架,他又向上走了走,选择了一个较佳的位置,端起照相机,又调整一下光圈和长距镜头,找好取景方位,拍了一张,但感觉不太理想,他又换了一下所站的位置,调整一下相机焦距,觉得应向湖边近一些才能使景色更清晰。于是他拿起三角架,向湖边行进。在九十年代末,虽然世界上已有了小型数码相机,也就是数字照相机,但在我国还没有普及,摄影爱好者甚至专业人员全是使用带有胶卷底片的传统式机械照相机。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不用胶卷的数码相机才开始在我国普及和流行,但一些专业摄影爱好者还是习惯于使用带胶卷的机械相机。

杜江到了湖边再次调整焦距,按快门时,拍下了一个美丽的画面。他想继续拍下去,可就在这时,不但几只鴜鹭鸟突然飞走了,湖面上的水鸭子也不见了。他想,一定是鸟发现有人在拍照而飞走了。于是,他决定再向湖边靠近,却见不到鴜鹭鸟了。在湖边观察了一会,他决定向湖的西边去,那里湖面窄些,能更清楚地看到对岸的情景,但此处水草高、树木也多,他只好层层拨开水草和树枝,绕到湖的西边。此时,他又找到了惊喜,湖对面那个小沟汊的水草边又出现两只美丽的鴜鷺鸟。

“又是鴜鹭鸟,可别惊扰了它们。”杜江要偷拍这美丽的鸟儿,他立起三角架,卡上照相机试探地拍了一张,虽然照了相,他却感到照出的照片不太清晰,他调整一下远焦长镜头,但照出来的感觉也不是十分理想。杜江使用的这台照相机,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了,是日本产的尼康机械相机,可以说是名牌,那个像门小炮似的长镜头也不比照相机便宜,也花了几万元,所以拍出的片子都非常清晰,即使在几百米外,景物的清晰度也很有保证。

“还是距离远的原因,我应该再向它们靠近些。”杜江决定将三角架收缩后放进背包中,到那条小河汊对面的树丛中,向湖边的鴜鷺靠近些。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绕到湖西面,偷偷地从对面的树林中穿过,弯着腰来到湖边的树丛中,从树丛的空隙中慢慢地伸出长焦镜头,伸向对面。此处距鴜鹭鸟约有二三百米,他再次调整长焦距、光圈、快门速度,因为是阴天,对于有多年摄影经验的他,这时用这种方式拍照效果一定会好些,于是他一按快门,拍下了一张照片。这样的美景不能错过,他还要拍第二张。不料,对面的鴜鷺却飞了起来。是谁又惊了它们?

此时,为了抓拍他再次按动了快门,然而鴜鷺没有拍下来,却拍到了从湖的北侧树林中出来的两个人。他们抬着什么,并将抬着的东西扔到湖中,这一动作正好被他拍了下来。他迟疑了一下,湖边有水草树丛做背景。有人的图像也很好,他有意地又快拍了两张。

照射到对面树丛中闪烁的闪光灯,虽是瞬间,却使对面湖边的两个人一愣,他们向对面的树丛中查看了一番,什么也没有发现,他们在疑惑地嘀咕什么。而杜江蹲在树后想,这两个人是干什么的呢?是管理湖的人员,还是其他人?他们向湖中扔的是什么呢?是鱼食,还是垃圾?那里因树杈多,是钓不了鱼的,他们不是钓鱼人。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们扔什么,天要下雨了,鴜鷺也飞走了,还是到来时的山坡去吧。他收好照相机,取下长镜头也放在背包中,怕被对面的人发现,又弯着腰,穿过树丛,绕回到湖的南边,攀上那个山坡,站在山坡上,他又对着北边的湖拍了几张照片。

对面湖边的那两个人也发现南边山坡上有人在拍照,并向杜江喊着什么,因距离较远,他根本就听不清。

“这两个人是干什么的呢,不像山林的管理人员呀?”杜江有些疑虑。

湖边的人仍在向他喊话。

由于距离远,他仍是听不清对面的人在喊着什么,他想到人家一定是发现他将他们拍下来了,不高兴了。他不想与这两个人纠缠,否则,也许会有麻烦,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个湖边。想到此,杜江背着装有三角架和长焦镜头的背包,挎上相机,快速地向他停车的山坡上奔去,他决定换个景观,便过了这个山坡,又向着另一个方向拍了几张大青山的景色。这时,天下起雨来。下雨了不能拍照,而且雨是越下越大,据天气预报说,明天还将有大雨,他决定等下个双休日再来大青山,因为这次大老远跑来才照了几张,如果能多拍一些他才能从中选择最好的照片。于是,他顶着雨跑下山坡。

到了停车的地方,他发动车,在山坡上调转车头,沿着来的山路从另一条岔路下了山。

这天是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