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8078000000001

第1章 总序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而言,过去的30年都是不平凡的,因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与世界最为重大的变革集中发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的巨大成就自不待言,苏联和东欧国家经历政治剧变后经济起伏震荡,西方世界经济在经历“滞涨”时代后也演绎出一个全新的格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浪潮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如期而遇,终于汇成了21世纪初期人类经济文明最为壮观的历史画卷。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不断自觉地增加经济活动中的世界元素的过程,那么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元素增加之快则令各方或觉惊喜、或言诧异、或感意外。中国在过去30年所实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是史无前例的,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上,我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包括经济增长中日益趋紧的外部资源和市场约束、日益显现的内外部经济失衡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贸易与金融、货币乃至制度领域的全面协调需要等。今天的中国和世界越来越趋向于选择理性的对话和跨制度的合作,竭力在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形势中共同把握大的战略趋势。一些著名世界经济专家曾经将中国和美国比喻为世界经济的“双引擎”;中国政府与美国、日本、欧洲(各国)、俄罗斯等大国及国际社会的战略协调日益热络;中国企业参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活动和能源、资源、商品市场合作的规模及范围不断扩大。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我们要继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具体地说,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要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些都为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为适应这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学科的一批中青年学者为主,由经济科学出版社提供支持,通过严格的审稿和质量把关,将陆续推出一套厦门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学者文库。

厦门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学科拥有一支教学与科研素质较高、年龄与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长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区域货币合作、服务贸易、国际商务等研究领域都有良好的学术建树。在2007年全国最新的专业学科排名中,厦门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处于全国同类学科前列,世界经济学科和国际贸易学科双双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因此,厦门大学两个重点学科具备了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从已有的书稿和选题来看,该文库所涉及的都是近年来学界普遍关注的理论和实际前沿话题,例如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协调、产业结构变动的国际传导机制、货币联盟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东亚新兴债券市场发展、东亚区域金融深化、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机制条件、比较优势、贸易增长与产业发展、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税问题等。我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该文库的研究成果会使读者感到开卷有益、掩卷有思,并对我国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理论及实践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王洛林

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