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
8075200000029

第29章 推销,说服与被说服的较量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对鲁国夫妇,丈夫善于做草鞋,而他的老婆擅长做帽子,打算到南方的越国去寻求发展,但是朋友劝告他们:

“如果去越国,你们连饭钱都挣不出来,因为那里的人非常野蛮,从来不穿鞋,而且所有的人都是披头散发,根本不戴帽子,在那里,你们的产品是不会有销路的。”所以,这对夫妇再也没有想过去越国发展。然而,他们是有着这样一个开拓市场的机会的,但他们没有把握住。后来,一位伟大的销售员出现了,他把鞋子卖给了非洲人。

其实,南方人和北方人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他们都有同样的基本需求。我们可以这样来假设:这位鲁国商人完全可以耐心地向越国人宣传穿鞋的种种好处——不怕石子硌脚、不怕荆棘扎刺,而且十分美观他可以向当地人免费赠送一些鞋子他他于是,他开始做起了越国独家的鞋子生意,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同样的策略也可以用来卖帽子。经营得好,他们必然可以富甲越国。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穿衣戴帽是必然趋势。如果那对鲁国夫妇能够突破这位朋友的劝阻,通过宣传鞋帽的好处,必然能够打开越国的市场。不仅能够赚到很多钱,而且也会促进越国文明的发展。

还是让我们看看卖鞋给非洲人的故事吧:两个商人一起去非洲推销鞋子。当时的非洲十分落后,人们刚刚改变以前穿兽皮、披树叶的习惯,穿上了衣服,但是他们还都是光着脚走路。其中一个商人认为这里的人太愚昧,根本不需要鞋子,向非洲人卖鞋子根本就没有可能,于是他就回去了。另一个商人却想:这里的人都没有穿鞋子,而且没有别的商人卖鞋子,这是多么大的市场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上我卖的鞋子,这将是我在地球上能做的最后、最大的一笔买卖。所以,我一定要留下来,一定要把鞋子卖给所有光着脚的人!

哪一个商人是市场营销人才?第一个只是一个收取订单的人,没有订单,他就无所事事;第二个也不是,他只是个推销员,因为他认为:我可以推销任何东西,就算人们不穿鞋,我也能让他们穿上。什么是营销人才呢?前面故事中没提到的第三个商人才是。他也在非洲待了一个月,之后发回了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但需要鞋;不过,我们生产的鞋太小,不适合他们,我们必须生产大一些的鞋。这里的部落首领不让我们做生意,我们必须向他们公关,才能获准在这里经营。我们需要前期投入大约1.15万美元。我们每年大约能卖10万双鞋,投资收益率大约为25%。”他通过市场调研,了解这里需要怎样的鞋,对产品设计提出了建议,通过核算分析了投资收益率计计所以,他才是真正的营销人才。而他,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推销大师。

推销大师,往往是在说服与被说服的较量中取得胜利的那个人。

他们总是有办法让别人接受他们推销的东西,或者是实物,或者是虚无的东西。

1.向每一个人推销

推销大师知道: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自己要推销的对象。

从职业精神角度来看,推销员的任务是向每一个人推销。因为,有人就有顾客。如果你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你卖的是什么,你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生意机会。

乔·吉拉德是一个很好的推销员,他善于向每个人推销:当他在餐馆吃饭付钱的时候,他就会把照片夹在账单中;在运动场上,他把名片抛向空中;在购物的时候,也会找机会发名片片片就这样,他做成了很多生意。在他看来,作为推销员最终要的就是了解顾客的需求,同时也要设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以及自己销售的商品。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顾客在需要商品时第一个想到你,而你必然走向成功。

2.向顶尖人物推销

推销大师知道,首先向顶尖人物推销更容易成为推销的高手,更容易掌握说服他人的智慧和技巧。

《心灵鸡汤》讲了一个名叫汤米的小孩子向总统推销缓冲贴纸的故事:

汤米说:“我从4岁起就认为自己能促进世界和平。我要制造一种贴在车后的缓冲贴纸,上面写着‘请为我们孩子维护和平’,然后是我的签名‘汤米’。”他借了454美元,制造了1000张贴纸。

“向顶尖人物推销”是销售的黄金定律。于是,汤米就说服自己的爸爸带他去里根的住所。当汤米按完门铃,守门人出来了之后,汤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他难以抗拒,所以守门人把手伸入口袋,掏出1.15美元给汤米,说:“拿去,我要买一张,请等一下,我去把前任总统找来。”

汤米寄了一张贴纸给戈尔巴乔夫,并在信中附了一张1.15美元的账单。戈尔巴乔夫寄给汤米1.15美元及一张他的照片,上面写着:“汤米,为和平勇往直前!”并签上了“米契尔·戈尔巴乔夫总统”。

中国有古语云:“班门弄斧”、“孔子门前卖百家姓”,“关公面前耍大刀”这些都是嘲笑人家自不量力的话。可是,当今时代已经变了,你一定要有勇气先向最顶尖的人物推销自己:弄斧一定要弄到鲁班门前,念《论语》一定要念到孔子面前,耍大刀一定要耍到关公面前前前我们就应该跟政治家谈政治,和诗人谈诗歌,跟佛祖讨论佛法。

这样,你推销的业绩才会越来越骄人。因为你连最内行的人都说服了之后,还有谁能不被你说服呢?

3.空白的书也畅销

推销大师,能够把白纸当作书卖掉,能够把承诺卖出去,也能够卖梦想、卖希望。世界上最难卖的是一张白纸,像保险公司就是卖承诺的,也就是卖白纸黑字的。

美国有个女人叫做辛迪·开西曼,她出了一本书叫做《男人了解的关于女人的一切》。女人们成批地买这本书——每次100本,送给自己的朋友们。最令人震惊的是:她的书完全是空白的!这本96页的书中的任何一页都没有印一个字!

其实,辛迪·开西曼卖的是一个概念。听说,她后来又出了诸如《罗马教皇保罗有多了解性生活》等等空白书。这个怪女人!能卖就是硬道理,我们还不得不佩服她!

西湖边上雷峰塔的砖据说有辟邪的效果,当年老百姓都去挖砖收藏,结果把雷峰塔挖倒了。一块残砖、一片破瓦,都是垃圾而已,假如那是秦砖汉瓦,那就大大不一样了。一块砖头,只要见证了一段历史,或者包含有一个故事,就能卖出大价钱。顾客花钱,有时候不是为了使用或者实用,而是要买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喝星巴克的咖啡,其实是在喝一种小资氛围。

卖梦想也是一样,只是在卖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脑黄金”当年的广告词是“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这是卖给了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一个梦想;现在的美容业很发达,就是卖给了无数女孩子一个“我也可以美丽,要多美丽就多美丽”的梦想。

在商业中,任何商品的推销能否取得成功不是靠生产,而是靠销售。在销售过程中,好的销售人员会通过自己的实力把产品卖给顾客,最终达成交易。其实,卖的过程不一定是卖产品,它还可以是卖感觉、卖氛围卖卖当你成功卖出你要推销的东西时,你也就成为了一次与顾客谈判的胜利者。

4.推销产品更要推销自己

推销大师的核心观念是:推销产品不如推销自己。当你能成功地让别人接受你时,你已经成功地说服别人了。

在商业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往往是买卖关系——卖思想、卖点子、卖苦力、卖青春子子关键是卖的价钱怎么样。无论是工作,还是爱情,从某种角度看,都是买卖关系。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有麝也要当风立,有本事也要会吆喝。必要时,诸葛亮也可以去找刘备,千里马也可以去找伯乐。

1992年12月,胡晓梅打通了深圳电台晚间节目《夜空不寂寞》的热线电话,向主持人倾诉来深圳的梦想、挫败、失落线线当晚便有不少听众打电话来鼓励她,随后,她抱着一大叠听众来信上门找台长,主动请缨主持《夜空不寂寞》缨缨再后来,她成为金牌主持人。她成功地说服了台长,并征服了一大批听众。

当缪永知道自己的小说只能以8000册起印时,关于具体的销路问题,她首先想到的就是登广告。她在《北京青年报》登出广告:48万元寻找“善于挖掘钻石的出版商”,自己出售《我的生活与你无关》,虽然经过了一段坎坷路程,但她最终还是成功了,小说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所以,创作的人不是以能否有产品作为成功的标志,而是看其能否有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