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演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的这种特殊性质,使正确处理游戏性和表演性的关系问题成为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游戏性是表演游戏的类属性。表演游戏如果缺乏游戏性就不称其为游戏。因此,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保持表演游戏的游戏性而不是让它成为单纯的表演。
(二)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与游戏性并不是互不相容的,他们可以很好地融合交织在一起。游戏性应当是基本的,它贯穿和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逐渐提高完善的,由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发展,作为活动的结果显现出来。所以,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并不一定要以牺牲表演游戏的游戏性为代价。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学会等待,不要催促幼儿,不要对幼儿抱不切实际的期望,指望他们在听完故事以后能够立即生动表演。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重复和练习。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一)教师示范表演
教师把故事、童话、诗歌等文艺作品,以戏剧、歌舞、木偶、皮影等形式,在小戏台上向幼儿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进行示范,供幼儿模仿,同时也为幼儿选择和积累表演游戏的素材提供帮助。这是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重要方法。
(二)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表演内容的选择,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成败影响极大。幼儿的表演内容一般是以文艺作品的内容为依据的,他们从电影、电视、图书等传播媒介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素材,从而为丰富表演游戏内容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但是,某些作品中的消极内容也常会反映在幼儿的表演之中,从而带来不良的影响。此外,幼儿也会选择一些缺乏表演性的内容,致使游戏编得枯燥乏味,或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在表演内容的选择和对文艺作品的理解上,教师都要悉心进行指导。
适合幼儿表演的文艺作品,应有特定的场景、性格明显的角色、生动有趣的情节、简明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些作品应是短小精悍的,其内容意在说明一二个极其简单的道理。教师对这些作品的中心事件、矛盾冲突、主题思想等应有全面了解,并应利用讲故事、看图书、谈话等方式指导幼儿熟悉作品中的任务、剧情,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三)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幼儿的表演技能一方面是在他们做表演游戏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另一方面是通过一系列练习性游戏的训练而获得的。教师为了让幼儿掌握某一方面的表演技能,常常把某一类表演技能集中起来,编成练习性游戏。幼儿经过这些练习性游戏的反复训练,就能较为熟练地掌握表演技能。
(四)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教师参与幼儿的表演,即教师和幼儿同台演出,是教师对表演游戏进行间接指导的重要形式。
教师在表演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能把整个表演组织起来的角色,或是幼儿尚不熟悉、扮演有困难的角色。在游戏中,教师以角色身份出现,通过和幼儿一起商讨演出程序,选择、使用道具,布置环境等一系列活动给幼儿以一定的启示,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作品内容,塑造出各种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同时,对于游戏中幼儿自己创编的各种形体动作和表演语言,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收集和整理,并在以后的游戏中介绍推广。
(五)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幼儿喜欢老师看他们演戏,他们会以最大热情和最好的表演来向教师汇报,因此,观众的身份给教师的间接指导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作为观众,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观众的身份。首先,教师必须认真、全身心地欣赏幼儿演出。教师的这种态度不仅是对幼儿演出的支持、鼓励,更是为幼儿提供如何以正确态度对待别人演出的一种示范。其次,教师可以观众身份,用提问、建议等方式指导幼儿顺利演出,并对幼儿的演出加以评价,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中、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具有一些不同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指导上也要注意年龄特点。
(一)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的意识不强;游戏的目的性差,需要教师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游戏的计划性差,展开游戏需要较长的时间;以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组织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
幼儿的表演游戏需要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这个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为中班幼儿提供的材料要简单易搭配,不能是幼儿需要花很长时间与很大精力才能够准备好的材料。当给中班幼儿的材料种类过多时,会对活动造成干扰。材料以2~4种为宜。
在游戏的最初开展阶段,教师要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在游戏展开阶段,教师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
(二)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
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觉表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
在组织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较多种类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在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空间和基本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干预。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该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对大班幼儿来说,反馈的侧重点应在如何塑造角色上。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丰富游戏情节与提高幼儿表现能力同步进行,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是实现两者行之有效的方式。
“思考题”
1.表演游戏有哪些特点?
2.表演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3.怎样指导表演游戏?
4.简述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