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创新,二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才有创新的思维;而当有所创新时,就会更加激励自己,去通过更多的学习来获得进一步创新,如此循环,无穷无尽。
不创新,不仅个人无法前进,而且社会也会停滞不前。创新与学习是个相互依存的关系,创新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总结前人的先进经验,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工作上有所进展。
当今这个信息社会,学习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结合自己和社会的需要,有目的地去学习,才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学习,要树立远大志向,认真研究,这样才能学好,才能举一反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厚积而薄发。
2005年2月,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家》调研部通过与全球500名商业领袖进行访谈而做出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几乎60%的管理人员都把技术创新作为今后三年改变世界市场的唯一重要动力。而“缺乏创新”被确定为企业今后三年将要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
其实,创新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是巨大的理论创新,一个企业员工对产品的一个细节性的改进也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无处不在。
如果我们仅仅是在我们国家学习,而不去吸取别国的经验,只是简单地闭门造车,那我们的国家必然会像以前一样任人欺凌。因此唯有不断升级我们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有所创新。
曾经担任美国通用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斯隆十分重视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每当公司新聘研究人员,他总是对新来者说:“我不知道我们要你研究什么,也不知道该得到什么结果。这些都是你的任务。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将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怕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易于被我们接受而想法折中。在我们公司里,谈到折中,人人都会,不必劳驾你来提出。”对经理人员也如此。有一次,斯隆主持经理人员会议,讨论某项重要决策。与会者对公司决策层提出的方案表示完全同意,一致拥护。眼看就要付诸表决了,没想到斯隆突然宣布:“现在休会!这个问题延期到我们能听到不同意见时再开会决定。希望大家多动脑筋,真正了解我们的决策。”
斯隆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实践,渗透着对创新的急切企盼与强烈要求,表明了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美国著名管理大师杰弗里说:
“创新是做大公司的唯一途径。”没有创新,公司管理者肯定会毫无作战能力,也根本不会有继续做大的可能。同样的道理,创新是一个员工纵横职场的本钱。创新即突破常规,创造机遇,找到新招。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的学习才算有效果。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做出一些原本我们自己也觉得难以企及的事情来,令上司和同事刮目相看。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家公司,要想得到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作为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应当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前进的方向。在如今信息和知识爆炸的时代,所有的发明创造显得更为容易,如果不积极了解或者是投身到这片领地中来,你就完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最终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当我们的经济科技走到世界的前列时,创新就将成为获得新技术的主要手段,那时,就需要在我们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大力倡导创新。
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需要向别人、向世界学习的内容很多,包括科技、文化、管理、经济、政治、军事、艺术等等。在学习的问题上不应先入为主,不应有禁区。在现实中,很多人往往以一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格言来拒绝向别人学习,但这句话的本意只是告诫我们不应该不问条件地照搬照抄,而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提取其可用的东西。
学习与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处理好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就能够提高创新的效率,相反,如果不注重学习,单纯提倡创新,则会使我们的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倡学习可以使我们与世界产生一种亲近感,改善我们的学习和创新环境,而创新和赶超之类的口号则会使别人感到可笑,甚至会令他们心生畏惧,从而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创新之路。
让我们牢牢记住管理之父德鲁克的名言: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平凡的人能够做出不平凡的事。要想在职场上有一番作为,我们就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一两次的灵光一现,并不能让我们真正具备过人一等的资本,只有坚持长期创新,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超越别人,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