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戎马一生建奇功:郭子仪
8073300000004

第4章 拜师习武,终有所成

时间过得很快,郭子仪也很快长大成人了。成年后的郭子仪不仅高大魁梧,身长六尺有余(1.80米以上),而且容貌秀伟,非常像他的父亲。其实,在郭氏先祖中,也不缺少孔武有力的将军。郭子仪的父亲在当时可谓是文武双全,很有声望。

郭子仪的父亲与他的祖父一样,一生为地方官,辗转多个地方,虽然自谓文武双全,但是一直没有受到朝廷重用。当年,郭敬之从华州郑县出仕之后,先是在剑南道的信州当录事,参军,以后到吉州、寿州、绥州等地当刺史。几年前,郭敬之调到河东道的宪州当刺史。在这么多年的奔波之中,郭敬之虽然好结交有志之士,并且为人正直,但是一生郁郁不得志,每当独自一人的时候,看到自己已经到了中年还是没有建功立业,没有大的建树,常常慨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让他感到非常欣慰的是,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终于得子,这给他带来了希望。在当时来说,这算是老来得子了,于是,他就将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希望儿子能够实现他没有实现的愿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非常注重对儿子的培养。郭子仪稍大一点的时候,郭敬之就给他聘请老师教儿子学习经史百家,经济之道,而且他还聘请教头教儿子练习武功。由于郭敬之的严格要求,郭子仪又刻苦练习,所以在郭子仪十四五岁时,就已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当时的宪州可以说是声名远播,深受当地人喜爱。

郭子仪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成就,郭敬之感到非常的欣慰。但是,也就是因为众人对年轻的郭子仪的赞赏,使得他开始有一些得意忘形了。虽然他酷爱习武,但是那都是一家之长。经历了一些挫折之后,他才明白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于是,他又开始勤学苦练。后来,经过一些前辈的指点,郭子仪的武功大有长进,终学有所成。

在冬天的一个早上,郭子仪像往常那样在自家的花园里练习武功。这时,郭敬之走了进来,身后有个公差背着一个面黄肌瘦,不省人事的少林僧人。郭敬之叫厨子去煮姜汤,然后叫公差把少林僧人背到北厢的一间房子里,用几床棉被将他盖起来取暖。原来今天早上,郭刺史带着公差微服到外面查案,看见这个少林僧人昏倒在街上。他马上叫公差把少林僧人背回去进行急救。随后,仆人端上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马上给他灌服。盖着被子躺了一会,少林僧人就醒了过来。看到此人醒了过来,郭敬之便问他是哪里人,此人说他是嵩山少林寺的和尚,昨天他云游到宪州,不料路上淋雨得了风寒感冒,饥寒交迫,便昏倒在路上。少林僧人非常感谢郭敬之救命之恩。由于他的身体尚未完全康复,所以郭敬之便叫他在郭府多逗留几天,等到痊愈了再走。

接下来的几天,天气挺好,没有下雪。郭子仪像往常一样,每天坚持早起练习武功。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此时的郭子仪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每天起来练武,都先练练基本功,然后再来练套路和招式。只见他先举了半个时辰的石锁和石担,然后打了几路拳,最后练习了兵器。这几天早上少林僧人也起来的很早,但是由于风寒未愈,所以他既不打坐,也不念经,更不练武功。而只是爬在一棵大树上,直挺挺地来个“金鸡独立”站在树杈上,静静地看郭子仪练习武功。开头这两天,少林僧人只是斜着眼看不吭声。到了第三天,少林僧人看了以后,便连连摇头叹息说:“可惜了,可惜了……”

听到这话,郭子仪感到非常惊讶和疑惑,于是,他边擦着脸上的汗水边道:“师父,您也会武术吗?”

少林僧人笑了笑说。“贫僧略懂一二。”

郭子仪听完这话,心中有些不屑地说:“这么说,师父是行家?”

“不敢当,但可以看出功夫好坏。”

“您看我练得怎么样?”

少林僧人摇摇头说:“不怎么样。”

郭子仪拱了拱手,傲慢地说:“照师父这样说,如何才算好呢?不妨请师父赐教几招。”少林僧人“嗖”地纵身跳了下来,扬扬头,冷笑说:“你的功夫都是花拳绣腿,银样蜡枪头,上不了阵的。”年轻气盛的郭子仪听完少林僧人的话,心中不禁燃起了怒火。因为在他眼里,这一带还没有人赢过他,少林僧人的话让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轻视。郭子仪心想:“我九岁就拜师学武,现在打遍宪州无敌手,你居然说我的武功上不了阵。”郭子仪虽然是这样想,但是讲话还是很客气,说:“师父,既然晚辈学的每一套功夫都是花拳绣腿,那么我很想见识一下师父的真功夫。”说罢便向少林僧人拱了拱手,郭子仪有些按捺不住了。

“你真的想领教领教真功夫?”

“当然。”

“好,”少林僧人对郭子仪说:“贫僧在这里合掌作‘金鸡独立’,你随便拿什么样的兵器都可以,只要能打到我便算你赢。”郭子仪心里想这僧人那么瘦小,用兵器打伤他可不得了,便说:“我用手掌来打你。”

少林僧人说:“不,你一定要用兵器。”

“好,我就用这把宝剑吧。”郭子仪心想:“用剑打他,点到即止便算了。”说时迟,那时快,郭子仪“嗖”地拔出了宝剑便来了个指上打下的架势。只见少林僧人闭目合掌,剑风到时,他像猫一样弓身跳到了一边。郭子仪看到少林僧人很轻巧的就避过他的攻击,心中不禁想:这僧人的身手不错,反应挺快。看来我要使出真功夫了,要让他见识见识我的厉害,看他还敢不敢轻视我。

于是,郭子仪抽剑连上几步直刺少林僧人的胸前。少林僧人闭目合掌念念有词,连连向后退步。这时,郭子仪吸了一口气,来了个“鹞子翻身”跳到了少林僧人的身后,紧接着来了个“白鹤亮翅”,剑锋直取少林僧人的颈部。谁知少林僧人也顺着剑风来了一个“鹞子翻身”,伸出右掌来个“独劈华山”,使得郭子仪右手掌虎口大震,宝剑“叮当”的一声掉在地上。这一招失利,让郭子仪感到非常惊讶,他没有想到这少林僧人竟有如此快的速度。但是,血气方刚的他并不服输,只是拱了拱手说:“师父果真身手敏捷,出手不凡,但是,刚才只是师父的防守,现在我还想领教师父的进攻本领。”

“不服输是吗?好,我用这个扫帚打你,而且我先告诉你要打你那里,只要你能躲得开我的扫帚,便算你赢。”听到少林僧人这样说,郭子仪很高兴地点了点头。

这时,少林僧人已捡起了扫帚立了个架势,说:“公子,现在我要打你的前胸。”而郭子仪也马上抱拳做好了守势。郭子仪刚准备好,那少林僧人便开始用扫帚对着郭子仪的右胸扫了过来。

看见这样的招式,郭子仪感觉这对他来说就是轻车熟路,于是,他一偏身便伸出了右掌想把那扫帚格住。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用右掌来格住扫帚的时候,那少林僧人突然把扫帚一收,霎时间,那扫帚柄已戳了过来,其重如千钧。郭子仪根本无法抵挡得住,任其直戳自己的右胸。少林僧人笑了笑,说:“如果是真家伙的话,你就没命了。这回你服了吗?”

面对这样的失败,郭子仪很恼火。他从来没有败得这么惨,而且还是败在一个瘦弱的僧人手里,他心中非常不甘。于是,他忍着疼痛,不服气地说:“好,再来。这次不会再让你得手了!”

“好,这回我要打你的下三路,砍你的左脚踝骨。”说完,少林僧人把扫帚舞得如飞篷。郭子仪定了定神,然后扎起了马步。少林僧人的扫帚一会儿指向他的头颅,一会儿指向他的胸部。郭子仪跳,腾,挪连连防住下三路。正当这个时候,那少林僧人又改变了他的套路,只见少林僧人手中的扫帚似大刀般直劈郭子仪的左脚。好个郭子仪,他马上“噔”的一声,来了个“旱地拔葱”。说时迟,那时快,少林僧人的扫帚柄朝上一转,郭子仪感到左脚踝骨挨了沉重的一击,重重地跌倒在地上。接连的失败,让郭子仪深受打击,虽然他心中还是很生气,但是他很快认识到,强中自有强中手,是自己太过于自信和自大了。这一次,他没有与这位少林僧人接着交手,而是忍着疼痛,马上爬起来在少林僧人面前跪下,大声说:“晚辈无知,请师父原谅,收晚辈为徒。”听完这些话,再看看郭子仪的表情,少林僧人哈哈大笑,问他:“你真的服输了?真的要拜贫僧为师?”郭子仪跪在地上叩头不起,看到郭子仪这样真诚,少林僧人便收下了这个徒弟。

在后来的这段时间里,郭子仪收敛了自己的狂妄和自大,而是专心听师傅的教导,并且更加刻苦勤奋的练武了。经过少林僧人的指点,郭子仪的功夫大有长进,尤其是少林僧人教了他方天画戟七十二路打法,使他对方天画戟的使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由于少林僧人感念郭敬之的救命之恩,又看到郭子仪这样好学,少林僧人就全力将自己的武功传授给了郭子仪。这一教不要紧,很快三年就过去了。三年之后,少林僧人看到郭子仪已经将自己所授的武功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心中非常高兴。此时,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脸上露着为满意的笑。一天,少林僧人对郭子仪说:“你现在的武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一定要保持谦虚,不要恃强用武,并且要学会吸取众家所长,勤加练习。现在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也要回少林寺了。”郭子仪听完师傅的话,心中非常不舍,但又无法再将师父留下来,于是,就依依不舍地给师父磕了三个头,以感谢师傅的教导。随后,师徒道别。

当时,长安是唐朝的国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城呈长方形,城围达七十多华里。皇帝、皇室亲王及其家属居住的宫城,在长安城的北面。宫城的南面是中央官署所在地皇城。皇城的南面是市民居住的外廓城。外廓城占地相当广阔,划分成十分整齐的一百零八个坊,分布着寄院、府第和居民住宅。郭子仪家所在的常乐里,就在城东春踞门附近,紧靠东市。虽然,此时的郭子仪,生活在这国富民强的“开元盛世”,这时他们全家已搬到长安常乐里。身居在这样繁华的都市,父亲官居州刺史,但他没有贪恋京城安逸舒适的生活,而且经过这三年来的苦练,郭子仪感到自己的武艺也学得差不多了,于是就想寻找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机会。

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尽管郭夫人反对,但是郭敬之还是同意儿子出去。因为这不仅仅是他对郭子仪的期望,同时他也想让郭子仪替他完成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于是,他对郭子仪说:“子仪,我的一个老朋友薛讷现在并州任长史,那里是抗击契丹等外族来犯的前线,你何不到那里去寻找报国的机会?”郭子仪接受了父亲的意见。于是郭敬之便给薛讷写了一封信,叫郭子仪带上,让他到并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