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本教练模式
8072100000015

第15章 厘清目标

“南辕北辙”是中国知名的古典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四》,比喻行动的方向与目标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该成语的典故是这样的:有一个郑国人在太行山一带驾着马车朝北方行驶,朋友问他去何处,他说要到楚国去。朋友很奇怪,问他:“你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行驶呢?”他回答:“我的马好。”朋友又说:“你的马虽好,可这并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说:“我的旅费多。”朋友说:“旅费虽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回答道:“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很强。”其实,这些条件越好,只会离楚国越远,因为他的方向不对。

后来,当人类发现地球是椭圆形的,有人对典故“南辕北辙”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可以实现环球航行,郑国人不也可以通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吗?”也就是说,不用清晰方向也可以到达目标。有人为此做个了实验。郑国人从出发点一直往北走,假设一路顺利,首先到达北极,停在北极点。此时,在方向上就出现了麻烦。因为“北”这个方向是相对于极点而言的。现在,郑国人无论是越过北极点继续朝前走,还是转过来往回返,方向都会改为朝南。同样,到达南极点后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无论朝哪边走,方向都是朝北。因此,郑国人如果要经过环球旅行到达楚国,行进方向也必定要改变。若坚持只是朝北走,到达北极点后就无法前进,更不用谈去楚国了。从这一点上看,“南辕北辙”中的郑国人还是错了。

无论是古人的原意,还是今人的论证,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目标不清楚,方向不明确,做事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句名言:“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也是提示了目标和方向的重要性。

目标是教练存在的基础。在体育训练场上,这很好理解,任何教练都想他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最高目标是进入奥运赛场夺取金牌。只有帮助运动员实现目标的教练才是优秀的教练。

企业同体育场没有本质的区别。领导者确定目标后,不可能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己去做,而是需要下属去执行和完成,如果下属不能完成目标,领导者的目标同样不能达成。领导者应该把下属的成功当成自己的成功,帮助下属达成目标。

人的目标不清晰,就会在十字路口犹豫不决,时间和精力就在等待和观望中消逝。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选择是最好的选择。这并不是说真的没有选择,而是讲人如果选择了一个既定的目标,一心一意走下去,不再为岔路口而选择,那这个人的状态是很投入和快乐的。可是,人们由于目标不清晰,往往存在很多的诱惑,结果不知道究竟走哪一条路,为选择所累。

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企业教练看来,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内心真正的追求,经常在外界的驱动下渴求一些表面的东西,并把它当成自己的目标,如果得不到这些东西,就陷入抱怨和无助;如果通过努力得到了,内心依然不能满足,不知道自己的所需。

教练的第一步是厘清目标,这是教练的起点。厘清目标有两层意思:第一,教练本身要清晰:教练的目标是帮助被教练者厘清目标和达成目标,是对方的目标而不是教练自己生活中的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教练不能在过程中坚持这一点,有可能将自己的目标加在别人身上。因为教练是帮助别人看到自己真正的追求,最终对方自己去做决定。记住,教练不是顾问。

第二,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很多人不知道需求是因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了方向,或者是在现实面前失去了想像和追求的勇气,内在的需求被掩盖在心底。教练帮助对方把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我想要”的东西挖掘出来,激发对方将“我想要”的订立为人生的目标。

技术型领导者喜欢给方法,喜欢为别人做决定,员工的任务就是执行他的决定。教练型领导者不给员工做决定,而是相信他们的能力,由他们自己做决定。在订立目标上,这两者的方法截然不同,技术型领导有了整个企业的大目标,然后进行分解并指令到各个部门,部门必须完成任务,否则要实行经济惩罚,目标是自上而下的,下属没有商量的余地。教练型领导者令大家看到整个市场的状况和前景,然后挑战所有人,今年企业的目标应该达到多少?尽管领导者心中有个目标线,但他不会说出来,而是挑战成员们自己订立目标。在大的目标确定后,领导者再挑战相关的负责人:你认为在大目标的框架中,自己可以达到多少?就这样,目标的确立是以领导者与成员参与讨论的方式订立出来的,每个人都是自愿而负责任的心态。

厘清目标在教练的四个步骤中还另一个含义:对方这一刻(他找教练的时候)的目标是什么,教练会在每次开始教练前厘清此刻他来寻求教练的目标。厘清目标很关键的一点:只有目标是“我的目标”时,人们才会珍惜和为之努力;只有当自己去做决定的时候,人们才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