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一点超级自控力
8070600000028

第28章 训练意志力,做内心强大的自己(7)

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特别的大事,必须善于思考,多向自己提问。青年人要成就大事,首先得先思考你的事业,思考你自己,向自己问问题,只有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事业的开创过程中,不断地思考自己,思考自己所做过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事情;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看看哪些是需要弥补的不足之处,哪些是应该改正的错误之处,哪些是该向人请教的不明之处……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前进,走向成功。

向自己或别人提出迷惑不解的问题,可能使你获得丰厚的报酬。这种方式曾经导致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年轻的英国人在他家的农场里度假休息,他仰卧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问题,这时一个苹果掉到了他头上。

“苹果为什么会朝下落呢?”他问自己。这个年轻人就是牛顿。从此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不懈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刚开始创业的青年人,都要养成的最有价值的习惯,就是在下决心之前,一定要对自己多发问,注意整理自己的思路。这可以让人有机会,来合理地整理自己的思绪,或回想自己为什么或怎么会有这种决定,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会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收到实效。

积极思考是现代成功学非常强调的一种智慧力量,如果做一件事不经过思考就去做,那肯定是鲁莽的,也是会栽跟头的,除非你特别幸运。但幸运并非总是光顾你,所以,最稳妥的办法是三思而后行。

思考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独立思考,他说:“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会思考、探索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所有问题用的是大脑的思维本领,而不是照搬书本。

◎勤奋需要有聪明伴随

成长的速度除了取决于努力、坚持、勇敢以外,更需要去选择正确的方法。

——《成功之道全书》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有两只蚂蚁想翻越一堵墙,寻找墙那头的食物。

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当它爬到大半时,由于劳累、疲倦而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一次次跌下来,又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去。

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墙去。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墙来到食物前,开始享用起来。

第一只蚂蚁仍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努力就能成功”,“努力就能得到名利与财富”,很多人都把这两句话当作真理,把“努力”、“勤奋”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因而整天忙忙碌碌,常年忍受着劳累,但这样就一定能够成功吗?

无数的人证明了这一点,单纯地努力并不能如预期给自己带来快乐,一味地勤劳未必能为自己带来想象中的生活。

告诉你一个既可以多一些时间享受生活,又可以获得最佳业绩的好方法,那就是聪明地做事,而不是单纯地努力。聪明地做事意味着你要学会动脑。

自古房子出售,都是先盖好房再出售,对此,席尔维斯特反复问自己:“先出售,后建筑不行吗?”正是由于这一顿悟,使他摆脱了束缚,迈出了由一介平民变为亿万富豪的传奇般的创业之路。席尔维斯特是英国立倍建筑置业公司的创办人。在英国居民眼中,他是个“奇特的发迹者”。“白手起家,短期发迹”、“无端发达”、“轻而易举”、“一举成功”等,这些议论将他的发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席尔维斯特的发迹真的神秘吗?不,他主要是运用了“先出售、后建筑”的高招,而这一高招来自他的思考。

在生活中,勤奋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要想获得成功,最大化地体现你的人生价值,就要多思考,无论看到什么,都要多问为什么,把思考变成自己的习惯。

辛苦工作与轻松创造是不相匹配的。和那些鼓吹辛苦工作的人不同,聪明的成功者知道,与长时间地辛苦工作相比,重要的、具有想象力的付出能产生令人印象深刻得多的经济效益和个人满足感。选择成为一个聪明的成功者,你就要多动脑、多思考,这样方能创造出更多的业绩、更多的辉煌,才能成为一个顶尖人物。

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表现出勤奋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选好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失败者为什么失败,只因为他可能一生都在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事务,以致天赋全被埋没。

有一位畅销书作家说:“我比别人好一点就是我的吃饭问题和我的理想是统一的,不像有些人,与爱好是断裂的。比如说我现在爱好的是文学,我整天却给人跑推销,理想和吃饭问题老是割裂,产生一种痛苦。我的好处就是三十多岁开始就统一了,是理想,同时也是生存之道。这一点恐怕是一生比较幸运的一个地方。”

人生总有一个最适合你的位置,它能让你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你置身其中,即使忙忙忙碌碌也会不知疲倦,即使面对千难万险也不会想到退缩。

人的兴趣、才能、素质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有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

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阿西莫夫是科普作家的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果然成为一名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一点,不管你从前是怎样评估自己的身价的,只要你能稍稍改变一下内心的想法,就能够彻底改变自己的人生!

对你而言,现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在你既有的能力上再加入一些新奇的力量,而是如何将你现在所拥有的能力百分之百地活用发挥。

这个道理就好比我们将砂糖加入咖啡中,如果不搅拌均匀的话,即使加了再多的糖喝起来依然是苦涩的。所以,只要不停地反复思考,必能将你现在所具有的能力价值发挥无遗。

爱迪生在校学习时,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愚笨的孩子,经常责怪他,而爱迪生的母亲却发现了自己儿子爱探究的天赋,用心培养他,后来他终于成了发明大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其“状元之才”之所以能够崭露头角,为世人称颂,就是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位置。所以爱默生说,人生的成功之本就在于勤奋加上聪明。

Part13 把拖延从思想中赶走

拖延让你的梦想成空,

拒绝拖延,就能提高你的效率,

决定了就立刻去做,无须过分做准备工作。

列出你的行动计划吧,

且听听斯迈尔斯的忠告。

◎拖延让梦想成空

只有行动才是最真实的,任何伟大的设计和理想,其最终的实现必然要落到行动上。

——《成功的12种方法》

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但因为缺乏立即行动的个性,梦想开始萎缩,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乐于知命的平庸生活。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少数的原因。

有的人能在瞬间果断地战胜拖延,积极主动地面对挑战,而有的人却深陷“拖延”的泥潭,自己被主动性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无法定夺,时间就这样被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小时候生长在偏远的乡村丛林边,他居住的一所地处旷野的简陋的小木屋,无窗无门,远离学校、教堂、铁路,那里没有报纸、图书,甚至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都很匮乏,更谈不上生活中的种种享受了。每天他必须步行几个小时到“邻近”的另一处简陋的学校里去念书,他必须在荒野中跋涉几十里才能借到一些他想看的书。然后,不顾一天的艰苦劳累,借着木柴的火光阅读。然而,林肯从不消极地等待机会,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生活环境中,造就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很多时候,消极等待,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而拖延,则是成功的最大杀手。

很多人都有拖延的习惯。清晨,闹钟把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的挣扎之中,又躺了五分钟,甚至十分钟。

有一个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冷的房间。”他说得不错。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时,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了。即使简单的起床动作——把棉被掀开,同时把脚伸到地上的自动反应——都可以击退你的恐惧。

那些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的时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动自己的精神去做事。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的妙用无穷,而用“明天”、“下个星期”、“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会开始去做”。

理查德和罗恩是从同一个地方考到大学来的,他们住在同一间寝室里,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他们约定,一定要一起读到博士研究生。

大学毕业的时候,两个人分别去了两处待遇非常优越的公司。其中理查德仍然坚持读书,准备应考,罗恩却认为应该工作几年,等有了一些积蓄再说。

过了几年,理查德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罗恩也薄有资产。两人见面时,说起当年的理想,理查德劝罗恩继续读书,可是罗恩说,等结了婚再说吧!

又过了几年,理查德博士毕业后,去了国外。

又过了几年,理查德学成归来,在一所知名的大学里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成为这所大学里的学术带头人。

而罗恩呢,还在从前那家公司十年如一日地工作着,早就失去了继续深造的勇气。

理查德非常痛心地说,罗恩很聪明,如果是他们两个人一起读书的话,今天成为学科带头人的一定是他,而不是自己。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最好的办法是逼迫法,也就是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让自己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但是并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系统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做到。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历。

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一千美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一千美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渡过这次困难以后就要……”“下个月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毕尔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一百美元,十五年后就有一万八千美元,外加六千六百美元的利息。广告又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百分之十存起来,不可移作他用。我们说不定要靠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

现在他们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好玩”。

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到一个对于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马上就开始;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会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就一事无成。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拒绝拖延,提高效率

紧驱他的四轮车到星球上去的人,倒比在泥泞的道上追踪蜗牛行迹的人,更容易达到他的目标地。

——《快乐的人生》

明明任务就摆在眼前,已经看得见上司“催债”的嘴脸;明明只要轻轻抬手拨个电话、传真一点发封邮件,“再等等,就一下下”的心情依然支配了所有的行动。于是,天亮了又黑,“死期”将近,在渐渐沮丧的心情中,潜能的“小宇宙”却逼近爆发的边缘——一名拖延症患者诞生了。

“拖延”的特点有:抗拒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没有自信。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受害者心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顽固。你催我也没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拖延,只会让目标遥遥无期,只会让他人领先。

当今社会是一个分秒必争的时代!美国上班族的午餐,都已经在办公室匆忙解决了,“有空再谈”已经成为他们在这股横扫全球的高效率风浪中的口头禅。但是,不少在商界做老总的朋友告诉我一个事实——很多本来可以优秀的员工,却在拖延的浪涛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