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的时候,不要想着能得到回报。
不存报复之心,能让你提前获得平静。
坚守自我,拒绝模仿,做快乐的自己。
◎时刻怀有感恩的心
高深的学问远没有一个微小的品德重要。
——《快乐的人生》
《时代杂志》有一篇报道,讲的是一个士官在某地受了伤,他的喉部被碎弹片击中,一共输了七次血。他给医生写了一张纸条问:“我能活下去吗?”医生回答说:“可以。”他又写了一张纸条问:“我还能说话吗?”医生回答他说:“可以。”然后他又写了一张纸条问:“那我还担什么心?”那么,你为什么不也马上停下来问问自己:“那我还担什么心?”
这时,你很可能发现自己所担心的事情,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都是对的,百分之十是错的。如果我们要得到快乐,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把精力放在那百分之九十正确的事情上,而不要理会那百分之十的错误。
生活中,我们只需要计算我们所得到的恩惠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太多。英国很多新教堂中都刻有“多想,多感激”的字句,这同样也应该铭刻在我们心中。
有一次,记者问艾迪伯克,当他迷失在太平洋里,和他的同伴在救生筏上漂流了二十一天之久,毫无获救的希望时,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他说:“我从那次经验中所学到的最重要一课,就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新鲜水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的话,就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三位医生是节食、安静和快乐。”你和我每一天的每个小时都能得到“快乐医生”的免费服务,只要我们把精力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那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上。你愿把你的双腿卖多少钱?你愿意以一亿美元出卖你的双眼吗?还有你的听觉、你的两只手、你的家庭……把你所有的资产加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你绝不会卖掉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把洛克菲勒、福特和摩根这三个最富有的家族所拥有的黄金都加在一起也不卖。但是,我们能不能欣赏到这些呢?可惜的是,我们很难做到。正如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我们很少想到我们已经拥有的,而总是想到我们所没有的。”
波姬儿·戴尔失明达五十年之久,她在书中写道:“我只有一只眼睛,而眼睛上还满是疤痕,只能透过眼睛左边的一个小洞来看外界。看书的时候必须将书本移到离我的脸很近的地方,而且不得不把我另一只眼睛往左边斜过去。”
虽然她身体上有残缺,但是她拒绝别人对她的怜悯,她更不愿意别人认为她“与常人不同”。小时候,她想和其他小孩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可是她看不见画在地上的线。于是,她在其他孩子都回家以后,一个人趴在地上,把眼睛贴在地上寻找察看。她看得非常仔细、认真,把那块地方的每一处都牢记在心,所以不久之后,她就成为玩跳房子游戏的高手。在家中看书时,她把印有大字的书靠近自己的脸,几乎连眼睫毛都碰到书页上。她的付出最终获得了收益,她获得了两个学位:先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而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当然,由于身体上的残缺,她也有恐惧感。她在书中写道:“在我的脑海深处,常常怀着一种担心完全失明的恐惧。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我对生活采取了一种快乐而几近戏谑的态度。”不过,在1943年,也就是她五十二岁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她去著名的梅育医院做了一次手术,使她的视力比以前清楚了四十倍。
一个可爱的、全新的而又令人兴奋的世界展现在她眼前。现在,她发现,即使是在厨房的水槽里洗碟子,也会让她觉得很开心。她在自己的书中还写道:“我开始玩洗碗槽中的肥皂泡沫,我把手伸进去,将一大把小小的肥皂泡沫抓住,把它们迎着光举起来,从每一个肥皂泡沫里看到了一道小小的彩虹闪现出来的明亮色彩。”
看完这个故事后,你和我都应该感到惭愧。这么多年来,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里,但我们却无所事事,并对此视而不见,吃得太饱,而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从今天开始,请把一切悲观消极的观念彻底从脑海中删除,对上苍赋予我们的一切,永怀感恩之心,珍惜美好的生活。我愿以下面的话与亲爱的朋友们共勉:
勤于思考并学会感恩,摆脱自怨自艾的困境,即使你遭遇过上千次的挫折,也要勇敢地数出一千零一个祝福。你的人生必将因此而步入海阔天空的全新境界!
◎每天都带给别人快乐
付出和回报成正比,付出得越多回报就会越多。
——《快乐的人生》
为什么做一件好事,能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呢?因为当我们试着使别人高兴的时候,就不再会只想到自己。如果只想到我们自己,就会产生忧虑和恐惧,以及忧郁。
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安德尔常常对那些精神忧郁症患者说:“如果你遵照我开的处方去做的话,你的病会在两周之内治好:就是每天想一想你怎样才能让别人高兴。”
那些找心理医生看病的人,只要他们愿意帮助别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都能够自我治愈。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在我的病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并非真的有病,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空虚而没有意义。”换句话说,他们只是想搭别人的顺风车度过一生——可是别人的车子只经过而不会停下来,于是他们去找心理分析家,谈论他们那些毫无意义的、微小的且又毫无用处的生活。当然,他们上不了船,就只好站在码头上,怪这个或怪那个,但他们绝不会怪自己,还要求全世界都以他们的欲望为中心。
纽约心理治疗中心的负责人亨利·林克说:“照我个人的见解来说,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以科学的方法证明,必须要有自我牺牲精神或者是自我约束思想,才能达到了解自我与快乐。”
如果你是一位男士,就可以跳过这一段不看,因为你可能不会有兴趣的。这里讲的是一个很不快乐的、满怀忧虑的女孩子如何使好几个男人来向她求婚的故事。而这个女孩子现在已经是一位祖母了。我几年前曾去她家里做客,当时,我正在她所住的小镇上演讲,第二天早上她开车送我到五十英里外的地方去搭车,好让我转车去纽约中央车站。我们谈起了如何交朋友的事,她对我说:“卡耐基先生,我要告诉你一件我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过的事情,甚至连我丈夫也不知道的事。”
她告诉我说,她出生在费城一个很穷困的家庭里,她幼年和少年时的最大悲剧就是她家很贫穷。她说:“我不能像其他的女孩子那样有许多的娱乐,我的衣服料子从来都不是最好的,加上我长得太快,衣服总是没办法合身,而且也不是流行的式样。所以,我一直觉得很丢脸,也很委屈,当时,我常常哭着进入梦乡。最后,我在绝望之中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每次参加晚宴的时候,我都请我的男伴将他自己过去的经验以及他的一些看法,还有他对未来的计划告诉我。我当时之所以那样做,并不是因为我对他的话特别感兴趣,而是为了不想让他注意到我穿着难看的衣服。但是,奇怪的事情很快发生了,当我听这些年轻人跟我谈话,并对他们有了较多的认识后,我真的开始对他们说的话产生了兴趣。有时候,我的兴趣会浓厚到忘记我自己的穿着打扮,并且因为我能倾听别人谈话,而且鼓励那些男孩子谈他们自己的事情,使他们非常快乐,渐渐地我成了我们那里最受欢迎的女孩子,最后竟然有三个男孩子一起来向我求婚。”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好笑,但也正说明了多替别人着想,不仅能不再为自己忧虑,也能帮助你结交许多朋友,并获得更多的乐趣。
如果你想永远快乐,那么就学会对别人感兴趣,忘掉你自己;每天都做一件能使别人快乐、微笑的好事吧。
◎施恩不图报
要是我自己能够遵守职责,那些旁观者,也会自愿地去履行职责。
——《快乐的人生》
古代圣贤说:“愤怒的人,心里都会充满怨恨。”最近,我在德克萨斯州遇到一个商人,这个商人正为某事而发怒。有人告诉我说,只要我认识他不到一刻钟,他就会原原本本地将事情告诉我。果不其然,令他生气的那件事是在十一个月以前发生的,但他的火气还是大得吓人,简直抑制不住不谈那件事。那件事是这样的:他给三十四位员工总共发了一万美元的年终奖金,却没有一个人感激他。他很伤心地埋怨说:“我实在后悔莫及,应该不给他们一分钱。”
这个人的内心充满了怨恨。该商人六十岁左右,也许还可以活十四五年,但是却浪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去抱怨早已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可惜了!
说实话,我很同情这位商人,其实,他不该总是陷入怨恨与自怜之中,他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没有人感激他?也许是员工认为年终奖金并不是什么礼物,而是他们凭劳动赚来的;也许是他平时给员工支付的薪水太低,分给他们的工作却太多;也许是他们认为他之所以给大家年终奖金,是因为这些收益的大部分得拿去交税;也许是他平常对人太挑剔、太苛刻,所以没有人敢或者愿意感谢他。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那些员工也许都很卑劣、很自私、很不讲礼貌。也许是这样,也许是那样,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我和你一样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萨姆尔·强生博士曾说过:“感激别人的恩惠是良好教育的结果,这很难在一般人中找到。”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某个人希望别人感激他的恩德,这正犯了一般人共有的毛病。可以说,他完全不了解人性。试问,如果你救了某人性命,你是不是希望他感激你呢?可能会。里博维兹在担任法官之前,是一个有名的刑事律师,他曾救过七十八个人的生命,使他们不必坐上电椅被处死。你想在这些人当中,有多少人感激里博维兹呢?猜猜看,有多少?说实话,一个也没有!耶稣曾在一个下午为十个麻风病患者治好了病,可是这些人中有几个向他道谢了呢?只有一个。当耶稣转身问他的门徒“那九个人在哪里”的时候,他发现那九个人连“谢谢”都没说一声就走了。
人终究是人,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在他的有生之日大概都不会有什么改变,既然对人施恩就不要希望得到回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你信不信,事情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接受这个事实?曾统治过古罗马帝国的那个聪明的马卡斯·奥理欧斯就认清了这个现实,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天就要去见那些多嘴多舌的人——那些自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丝毫不知感激的人。可是我对此既不吃惊,也不难过,因为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这种人的世界将是什么样的。”
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一个人总是埋怨别人不感激自己,那你该怪谁呢?是怪人性如此,还是怪我们不了解人性呢?其实,当我们施恩时,如果我们偶然得到了别人的感激,那是一种意外之喜;如果我们得不到这种感激,也不必为此而难过。
我认识一个住在纽约的女人,她常常因为孤独而不停地抱怨,她的亲戚没有一个愿意亲近她。这实在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一个亲戚愿意亲近她呢?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当别人去看望她时,她就会连续不停地说她对侄女有多好,在她们患麻疹、腮腺炎和百日咳的时候都是她照顾她们;多年来她给她们提供吃住,还帮其中一个上完了商业学校,另一个也一直在她家住,直到结婚。
这个女人没有必要抱怨,侄女们为了尽义务也来看过她。但是,后来她们都怕来看她,因为她们知道自己来了以后必须在那儿坐好几个小时听她旁敲侧击地骂人,还得听她那毫无休止的埋怨和自怜的叹息。并且,当这个女人再也无法威逼利诱她的侄女来看她的时候,她就使出另一件“法宝”——心脏病发作。
当然,她并不是真的心脏病发作。是的,医生都说她有一个“很神经的心脏”,才会发生这种病症。但医生们也说,他们对她毫无办法,因为她的问题完全是情感上的。这个女人真正需要的是爱和关切,可是她将此称为“感恩图报”。可以说,如果她强求它,并认为那是她所该得的,她将永远得不到感恩和爱。
像她这样的人,世界上不知有多少。她们都因为别人的忘恩负义、孤独和被人忽视而患病。她们希望有人去爱她们,但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得到爱的办法,就是不再去乞求,而是立即开始付出,并且不希望得到回报。
这话听起来很荒谬,很不切实际,很理想化。但这是事实,是普通常识,同时也是让你和我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当然,像以上事例中的情况随处可见。几千年来,为人父母者一直为儿女的不知感恩而感到悲伤难过。就连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也叫道:“一个不知感恩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还要尖利。”
但是,你是否想过,你的孩子为什么要感激呢?忘记恩德是人类的天性,就像野草一样;而感恩却如玫瑰,必须给它施肥浇水,给它教养、爱和呵护。如果你想得到孩子们的感激,那么,我们就要教育他们应该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