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8068100000078

第78章 养心从绘画写意开始

练习书画既是艺术享受,又有益于身心健康,尤其适合在个人和家庭中展开。绘画写意能健身、祛病、益寿,古人云:“寿从笔端来”这笔就是书画之笔。古代画家常说“外师造化勤动脑”。当你绘画写意时,深入到生活当中,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以静观景,看看走走,边走边写,对记忆的印象进行创作,画其所见、所感、所想,以期达到“迁想妙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地。

创作或演习绘画的过程会使身心更加健康。随着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们的文化素养水平已经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家庭、公共场所、游览胜地等都已经用书画作点缀,这是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大量的例子也表明,古今中外的许多书画家从事书画或是赏析活动,大都取得了防治疾病和长寿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书画艺术有益于情志的调节,能使心理达到平衡。

绘画与健康的关系,通常涉及到我们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正所谓七情六欲致内伤,就是说疾病来源的绝大部分七情既是生理现象,亦是心理活动。习作和欣赏书画却能使人精神愉快,从而有效调节了人体的心理。

目前多数人认为愉快是心理的最佳状态,它既不过于兴奋,又抑制和冲淡了不良情绪。前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绘画写生可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及对生活的每一印象更易感受,使身体更加强健”。

当你在绘画写意时,一定会凝神一致,排除杂念。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乃能立志进取,学习绘画理论,研读画册、观摩欣赏书画展,以绘画写意的诗文会友、交流心得。用功学好绘画,才能提高鉴别能力,识别字迹及绘画的优劣,这样才能写好字、绘好画,出精品。当你有了长足的进步,便会自得其乐,心情自然愉悦无比。

通常,人们还可以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诗文、书画中摄取有益的精神食粮。例如画中林、竹、山、云,能够使人心灵升华在天地之间,有成仙脱俗的感觉,这样十分有益于心理健康。此外,研习绘画还可以求德、修德,使人心理上具有高尚情操,乐于助人,与人和睦相处。不但获得内心温暖,而且也有效调节了情绪,缓解了焦虑,从而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所谓“德高者长寿”由此而来。

练习绘画还能将绘画者的内心精神世界通过笔端,倾泻在点画之中,因此还能“舒心中气,散心中郁”。曾有画家把明朝遗老集的联语作画,称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含义极深,通过画面可悟出哲理,悦人心情。舒怀畅志德同时,也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得到平衡,手臂和腰部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健康和长寿。

久而久之,研习绘画不仅能加强上肢的活动功能,而且如同在纸上练气功和太极拳一样,有利于全身脏腑和治疗神经衰弱、精神萎靡、手臂发麻、腰痛背酸、动脉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益寿延年。

研习绘画时,需要绘画者绝虑凝神,沉静运气,从而将自己全部心神和气力都送之笔端,所画的线条及颜色,随即便成了自己感情的寄托。这样画者才能深入画中,领略其中的美妙,这样的作画不仅能娱心,而且还能练体,从而具有利关节、通气血、和情志、调阴阳、陶冶情操、焕发青春、抗老延年的功效,这就是为什么绘画者多长寿的原因。

绘画讲究“调心、调息、调形”

许多人,把绘画写意作为自己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其中又很大一部分人已经在练习过程中受益匪浅。不仅作品受到好评,而且还通过这项活动本身,治好了多年的慢性病。那么绘画也有什么健身养生功效呢?

绘画和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学习绘画,一是为了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调节枯燥的生活。同时,绘画也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为了养生而学绘画者,不必加重精神和体力上过分的负担。

绘画时犹如演员进入角色,能把绘画者带入画面中,手上画着桂林山水、黄山风景,思想上便会随着笔墨游览于桂林、黄山风景之中。如果画得满意,便可挂在墙上欣赏一番,更令人赏心悦目,增添许多乐趣和喜悦。

与读书、写字一样,绘画也是一种静中有动、动归于静的有益身心的活动。这正好与气功、导引养生之法有相通之处,因为绘画也注重调心、调息、调形。

那么什么是调心、调息、调形?所谓调心,就是在作画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艺术构思,在构思中要求我们静心、排除杂念,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调息,就是要调整好呼吸,在静心中,从而使呼吸平和均匀,方才作画;所谓调形,就是讲究作画时的姿势神态。这种静中有动,动归于静的劳动,对身心的健康十分有益。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而绘画正是把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个绘画超级爱好者或是一个画家,一定会到大自然写生,他们都会观察天地的变化,画四时祥和之气,妙趣横生;明辨善恶是非,画正义的事和正派的人;他们会掌握艺术的本领,画秀丽的山川,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们或在青山秀水、茂林修竹,或为梅兰竹菊,鸟语花香,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怀。他们对所画的对象,深入其中,心在其中,画在其中,乐在其中。

元代的黄公望久居富春江,他画的《富春江山居图》长卷,自富阳至桐庐百余里,奇山异水、尽人其间。桂林山水启迪着画家画出多少奇绝的画图,表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和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感情世界。绘画活动需要实地写生,经常和山水、林木、花鸟打打交道。

人们常说:“青山绿水寿星多”。这里,不仅氧气充足、负离子多,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而且跋山涉水,对身体也是一项很好的锻炼。历代书画名家大多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试图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当代李可染九上黄山,黄宾虹五登九华,四临泰山,他们都是高寿。刘海粟年过九十,仍然十上黄山,终年百岁。

绘画时寄情丹青,游名山大川,以天地清灵之气荡涤心中的混浊之气,可养心益脑,气平血和,强身健体。绘画有多种多样形式,经常见到的有国画、油画、版画等画种,它们各有特点。

国画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按画法大致可以分有写意、工笔两大类,按绘画内容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中国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工意尽其发挥。兰竹、山水、画卉、鱼虫皆由老人喜好而作。《老老恒言》给老年人建议“笔墨挥洒,斋是乐事。素善书画者,兴到时,不妨偶一为之,书必草书,画必兰竹,乃能纵横任意,发抒性灵”。

为养生而学绘画者不必过于拘泥认真,贵在取其书画具有的调抑练形的养生意义,而不在于绘画的水平高低。调养慢性病时,常需消遣性作业活动,绘画就是最佳方法之一。通常绘画作业活动以神受意境,尤其是国画重在写意,所谓“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信意落笔,自然超妙。正如《历代名画记》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o而“神全则寿”,故能养心调神,意美则延年。

赏画去病又延年

生活中,君不见许多人都喜欢在家里挂上一两幅画,以点缀环境,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事实上,这还只是赏画者的一种精神享受。你知道吗,赏画与养生保健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经常赏画能养心怡神、祛病疗疾、延年益寿。

赏画是一种高尚的审美艺术活动,观画是欣赏艺术,是一种审美活动,它必然要引起病人的想象。人的精神状态与机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赏画时的想象力能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直接影响免疫力。

患者观画入迷,如果能够达到“宠辱皆忘”的境界,那么他的精神一定会十分愉快,从而能够使周身分泌出一些十分有益于健康的激素等物质,这些物质能调节血液流量,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进而促进病体痊愈。

隋炀帝因贪于俨气致使病魔缠身,御医百药无效。民间名医莫君锡应召进宫,对场帝诊脉后并不下药,却送来两幅画,让其日夜观赏。场帝半信半疑,命人置于卧室壁上。其中一幅名《京都无处不染雪》,气势不凡,只见朔风乍起,雪落玉乾坤,漫天皆白,场帝看得人迷,顿觉心脾凉透,积热全消。另一幅名《梅熟季节满园春》,只见一个个梅子黄里透红,水灵灵逗人喜爱,隋炀帝馋涎欲滴,津液如涌,胸中烦闷、口干舌燥症状迅速消失。经反复观赏二画,10天之后,隋炀帝的病不药而愈。

当赏画进入一定境界时,便自然而然的进入一种心灵的佳境。这时候,这种境界能使各种情绪和失调的心理功能得到恢复和平衡,久而久之便会对人的健康大有裨益。对中年人而言,善于赏画既是一种高品位的审美情趣,又是一种有益于延年益寿的享受。

值得提醒的是,观赏绘画虽然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一定要注意有所选择的赏画。一般以山水、花卉、鸟兽、松竹之画为宜,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意趣高雅的画。翻开一本山水画集,可能就会见到一座座宏伟的大山,很容易被大山拔地而起直耸云天的气势所感染,也可能会被大山的深沉稳健所感化,也会被百丈悬流飞瀑所兴奋,也会为千姿万态异石奇景所迷,亦为鸟语花香所醉。

借用一句名家的话:“只要心入画中,置身其间,目怡耳愉,心畅神乐,方可起到养生作用。”这就是赏画带给我的精神愉悦和休闲养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