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8068100000072

第72章 春夏秋冬,各有侧重

生命之树常青的诀窍,就在于不懈的运动锻炼,但是运动锻炼也要尊重科学,顺应自然规律。四季气候不同,人体生理状况随之变化,运动锻炼的内容、项目和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一年四季的运动,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事情。

春花烂漫的休闲养生

中医认为,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体的新陈代谢,藏精多于化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到了春季,我们应加强身体锻炼,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各取所好。但要注意的是运动适量,以运动后感到精神健旺、身体松快舒适为度。尤其是那些年老行动不便的人群,可乘春光明媚之时,在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机。

因此冬季过后,到了春季,人体的脏腑功能容易下降,入春后应加强锻炼,多到空气新鲜的公园、操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方运动,如练拳、做操、慢跑、散步等活动,但运动要适量,以身体舒服松快为度,符合“春夏养阳”之旨和“广步于庭”的要求。阳光明媚、风景秀丽的春日,是踏青或野外活动的好时光,应抓住时机,以畅生气。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运动锻炼的最佳季节。春天的空气清新,暖风拂面,柳丝吐绿,春花娇媚,万物勃发。这种环境,十分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纳其真气,以化精血,充养脏腑。寒冬时节,人们的室外活动减少,因而各脏腑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进入春季后,我们就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选择户外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项目,一般以简单易行,并且又有兴趣的活动为好,如太极拳、长跑、放风筝、荡秋千、踏青等。进行这些活动,就能让身体在春光中最大限度地吸取大自然的活力。

事实上,春季进行运动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一年中很少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传染病。一旦学习和工作起来,思维敏捷,办事效率较高,从而不容易疲劳,身体也会更加健康。

炎炎夏季的运动养生

到了炎热夏季,人体的消耗特别大,各器官功能减退比其他季节更为明显,如能在这一时期内坚持锻炼,其抗衰健体的效果将更加显著。夏练要以健脾养心、益气生津为主,锻炼的方式则要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动静结合,以使人体适应夏季气候变化,增强体质,提高抗暑能力。

因此,夏季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湖旁、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广播操等为好。同时要记住,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汗泄太过,不仅伤阴,也损伤阳气。大汗后不宜冷水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痛等疾病。有条件者可到高山森林或海滨等避暑。

夏季运动必须注意不要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到树林中去运动,因为这时树林中还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要在马路边运动,因汽车的行驶会扬起灰尘,并排出废气,有碍健康;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湿汗,不要马上洗澡,应休息一会儿,等身上的汗消退之后再用温水洗澡。

此外,还要提醒的一点是,夏季的运动量要适度,不要过于疲劳。尤其是年老体弱,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的患者,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

我们在夏季,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室内锻炼应敞开门窗,使空气流通。运动锻炼时穿的衣服以松软、宽大、色浅为好,便于身体散热。

当运动后出汗较多时,应及时饮用一些淡盐开水,不要喝大量凉开水;如果运动之后满头大汗,不要用冷水冲头或淋浴,这样容易感冒,或引起风寒痹痛,关节疼痛。最好洗个热水澡,既可消除疲劳,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云淡风轻的秋季运动养生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逐渐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处在收敛内养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同时,秋季气候多变。因此在气候多变的秋季,预防疾病养生强身的最积极的办法,就是进行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忽冷忽热的多变气候的能力。与此同时,不同的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如年轻人可打球、游泳、爬山、冷水浴锻炼等。年老体弱者,可散步、慢跑、打拳、做早操等。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运动量可适当增加,在严冬来临之前,我们的体质将会有十分明显提高,大大增强抗寒耐冻的能力。秋风瑟瑟,阳气渐消,阴气渐长,万物趋向收藏。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在秋季进行运动的同时,还需要多注意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空气干燥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勤增减衣服,不要怕麻烦。

秋季的早晨锻炼时,以出微汗为度。全身出汗后,不要急于把衣服脱掉,让身体裸露在冷风中极易感冒。运动时,衣服适当穿单薄些,可避免出大汗,而且可使身体适应耐寒锻炼。其次,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运动前喝些温开水,平时多饮用菜汤、牛奶、果汁,可以使呼吸道湿润,皮肤润泽,避免运动后引起的“秋燥”。

研究发现,秋季锻炼可养神强身,提高肺脏的生理功能及机体的耐受能力,但要避免曝晒流大汗,以养阴存液。

最后,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可适当进行耐寒锻炼,体质较好者可坚持冷水浴。初试时水温最好从22~24℃开始,然后每周降低l~2℃,直至水温和室温相近,洗浴的时间开始每次3~5分钟,逐渐增加到15分钟,以不超过20分钟和产生第二次寒战为限,出浴后立即用浴巾擦干身体,并摩擦至身体微红。另外,还可做鼻部保健按摩,以养阴润燥,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严寒冬季的运动养生

严寒的冬日,身体完全不运动也是不行的。冬季我们仍要持之以恒进行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雾露中锻炼。冬天冷高压影响下的早晨,由于冷高压的影响,往往会发生逆温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对流活动,因而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质不能向大气上层扩散,于是淤滞和停留在下层呼吸带,此时早出锻炼就会深受其害,并且活动量越大、呼吸量亦越大,则受害亦越严重。

隆冬三月,冰封大地,冬季运动调摄应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和人体体质情况而定。北方气候寒冷,如遇大风、大寒、大雪等气候异常时,清晨可在室内运动,以静功为主;风和日暖之日,清晨可在室外运动,以动功为主,以适应冬季气候,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南方室温相差不大,可常到室外运动,多照射些阳光,吸收一些新鲜空气,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室内可进行导引、强身按摩等运动;室外可进行长跑、竞走、滑雪、体操、球类等。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天寒地冻,故要注意运动卫生。冬天的早锻炼不宜过早,尤其是早晚气温低,“寒邪”之气极易损伤人体,故宜在日出后外出运动较为适宜。即使有晨练习惯的老人,也应比春夏时节晚一些,一般应在太阳升起稍高后再进行。

特别是冬天受冷高压的影响,早晨低层空气多被污染,此种情况就不适宜外出锻炼。此外,冬天运动调摄还要注意预防感冒和冻伤。开始锻炼时衣服要多穿一些,待身上发热时再脱去厚衣服,运动后要及时更换汗湿内衣,以免着凉伤风。外出运动要戴帽子和手套,可以预防冻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