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8068100000045

第45章 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

运动适量,可以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进健康,而运动强度过大就会很容易对身体造成一系列的损害。

运动量过大,对身体危害大

运动适度的表现是:在运动锻炼过程中感到心胸舒畅、出汗较多、体温恒定,有轻度疲劳,但无心慌、气喘、头晕的现象;运动锻炼后食欲良好、睡眠质量提高,次日晨起精神饱满,脉搏较稳定、血压升高、体重稳定等,锻炼后有轻度的肌肉反应或是有轻度的肌肉酸痛等情况,也属于正常现象。

出现如下现象时,如运动中觉得非常疲劳,出现反应速度减慢、面部潮红、大量出汗、心慌、气短、头晕、肌肉反应明显,或伴有其他器官的疼痛、活动时不协调、体温升高、极度口渴等,则表明运动过量、运动强度过大。

运动后,恢复时间延长(运动结束后5~10分钟,脉搏恢复不到安静时的水平),晚上睡眠质量下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或是嗜睡,次日晨起精神状态不佳,脉搏比平时增加,肌肉酸痛明显,都是运动量、运动强度过大的反应。

运动强度过大,疲劳累积,就有可能造成机体多种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从容很导致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生。许多专业运动员退役以后,很容易产生身体到处伤病的现象,这将会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自身的健康带来隐患,就是上述这个原因。如果一次疲劳积累过多得不到及时的调整或恢复,还很容易发生过劳死的危险。然而对于我们正常人而言,很少会出现运动过度疲劳,长时间积累的问题。

这样检测自己的运动量

那么如何知道怎么的运动量是否过大呢?通常一个人的运动量是可以自测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运动强度的测量员。

运动强度的检测有两种方法,一种为“硬”指标,另外一种是“软”指标。“硬”指标指的是测量脉搏,“软”指标就是自我身体感觉。

“硬”指标——测量脉搏

我们知道,脉搏的频率一般与身体的生理负担量成正比。身体的负担量越大,脉搏的频率就会越快。由于脉搏是反映身体机能状态的灵敏指标,因此通过测量锻炼前后的脉搏来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还是比较科学和可靠的。

通常,我们会用运动中的心率来表示运动的强度。由于适度的运动心率在运动医学上称为“靶心率”(也就是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一般情况下是用我们最高心率的60%~70%来作为运动的靶心率,其中的最高心率(次/分钟)为220减去运动者的年龄数。靶心率(次/分钟)也可以用180(老年人为170)减去运动者年龄来确定。

然而在运动过程中,心率很难测定,如果你要测量自己运动中的心率,一般以运动停止后的即刻心率来表示:数运动后最初10秒钟的脉搏,再将之乘以6,就计算出一分钟的心率,这就是你运动中的心率。

“软”指标——身体感觉

如果你在运动结束后,一点疲劳的感觉都没有,说明运动强度太低了。若是运动后有适度的疲劳感,但是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睡眠较好,食欲旺盛,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如果在运动后,身体感觉十分疲乏,四肢酸软沉重,第二天早晨仍然十分疲劳,并且感到没有睡醒,还伴有头晕,四肢无力,食欲欠佳,对运动产生厌倦感,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我们在判断运动量大小是否适合自己时,如果能够把生理指标同自己主观感觉有效结合起来,就比较可靠和准确了。

杨力养生总“动”员

一天中运动的最佳时间

一天中,运动的最佳时间是傍晚。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缎要比旱晨低20%左右,血液黏稠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作等问题,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则降低很多。

傍晚时分,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发硬最好、吸氧量最大。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以下午5~6时最为平衡,这时候人体的噢觉、触觉、视觉都会在下午5~7时最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