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中医运动养生经
8068100000002

第2章 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代序)

什么是健身?什么是运动?从养生家的角度来看,“健身”就是通过一系列内(精气)、外(形体)结合锻炼的方法来“导气令和,引体以柔”,从而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健身包括运动。事实上,无论是养生健身还是别的,运动都应该是真个生命过程中的一个主旋律。那是因为,只有运动起来,才能携健康潇洒行路,生命才不会提前衰老。

中医运动健身术

运动养生,又叫中医健身术,它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已很注重运动健身,并且他们也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健身措施。运动健身之所以能够起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作用,关键是由于运动能促使经脉内气血通畅,使人体各个部位都得到精、气、血、津液的的滋养。如果不能经常从事运动锻炼,那么就会像《内经》中所说的“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由此可见,运动健身和养生对于我们健康的重要性。

事实上,运动可以称得上是近现代体操和中医健身术的灵魂,但是东西方思维模式中,关于运动中动与静的观念有些差异。我们知道,西方的动静观建立于逻辑思维方式上,动的便是动的,静的便是静的,二者径渭分明,不可混淆。屹立在西方运动解剖学基础上的西方体操,它着眼于发展人的运动器官和肢体肌健,按一种直观的审美和标准来塑造人体的理想形象,从而赋予人以雄健伟壮的体魄和伟大的力量,注重追求的是一种外在的力与美。

然而,中医健身术是在中国古代生理知识基础上的,突出强调发展人的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追求的是精神旺健,神气充足,身心康乐,从而增加人体内在的生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体操的运动形态是单纯的、一元的,尽管它令人眼花缭乱,血脉贲张,扼腕踊跃,但是实际上它基本内容不过是人的肢体动作;回头看看,我们的中医健身术则是多元的,是多种方法多个元素的组合,是呼吸吐纳为主的行气术与模仿动物的肢体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内在动态过程。

这就是说,中医健身术既是一种养生术,又是一种体育医疗方法,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肢体活动、呼吸吐纳运动和自我按摩。这和以肢体运动为惟一构成的西方近现代体操是有很大区别的。同时,我们的中医健身术却不能单纯归类于气功,尽管在强调掌握呼吸技巧和方法上很多健身术与气功相通,然而也有很多健身术,如太极拳、自我按摩等运动方式,并不完全属于气功范围。

中医运动建身术的益处

中医运动健身术,是指运用运动方式进行调养的一种养生法。这是我们的祖先的运动养生的精华所在。因为他们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尤其是我们伟大的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他们一直都积极提倡和主张运动保健的养生方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将运动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了。这可以从《吕氏春秋》中明确的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我们的古人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且还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和动则身健、不动则衰的生命运动规律。

翻阅历史,很容易看出,我过古代的一些长寿老人,几乎都是很注重运动的。比如唐代年过百岁的名医孙思邈,曾经就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的观点,据记载:孙思邈本人经常坚持走步运动,他主张“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事实上,古人运动长寿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

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主要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来做体操,致使华佗年逾九十而犹有壮容。其弟子吴普按照“五禽戏”天天锻炼,也活到90岁高龄,还耳聪目明、牙齿完好。

古人对于运动养生,倡导“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或是“久卧”。同时他们也反对运动过于疲劳,如古人提出“体欲常少劳,无过度”。这就是说,人应该小劳,但不要疲劳过度。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发现,适度的运动,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满朝气和活力;还能够帮助中老年人建立生活规律和秩序,提高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和代偿机能,增加身体的抵抗力。但是如果运动过度就会适得其反。

中医学强调,运动要“合于术数”。什么是“术数”?所谓“术数”,就是指各种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运用多种运动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才能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

以上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事实上和我们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这些观点对指导我们的运动养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运动不是万能的,不运动是万万不行的

“生命在于运动”,是句古老的脍炙人口的名言,是由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亚里斯多德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人为万物之灵,当然也不能例外。这就是说,我们的生命运动,主要表现在不断地把外界的物质,同化为自身的物质;同时又把自身的物质,异化为别的物质。这种运动转化一旦停止,生命也将走向终结。

我们知道,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不在运动,合理的运动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可以使肌肉发达、骨骼强健,从而使心脏活动增加,促进血液循环;肺脏呼吸加快,增进气体交换;脾胃转化增强,食欲旺盛,消化吸收功能良好,促进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大脑皮质对肌肉和各内脏器官的调节能力,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自功能。一旦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也会随之加强,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即使患了病,恢复起来也比体质弱的人要快。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最易于使人衰竭,最易于损害一个人的,莫过于长期不从事体力话动。”大量的临床实验也发现,不运动是引起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

心脏病学者曾做过这样的试验:经专门委员会认定,身体完全健康的20~30岁的若干男子,按照试验的规定,在20个昼夜里一直卧着,不准他们起坐、站立和做操。另设一个对照组,也按同样的规定接受试验,差别只在于昼夜可在专门的器械上锻炼4次。试验进行到3~5天,不锻炼的人都说背部肌肉酸痛、食欲不振、便秘。20个昼夜过去后,当他们从床上坐起来的时候,都感到头晕目眩,极度衰弱,浑身乏力,脉搏加快。不少人站起来后,脉搏极度减缓,血压急剧下降,并处于晕厥状态。

心脏功能减弱,体内组织严重缺氧,任何活动(例如在室内走动或爬梯子)都使肌肉感到疼痛。试验结束后,上述症状持续2~4天。与之相对照试验期间进行锻炼的那些人,身体保持正常。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这里,以流动着的水不会腐败,转动着的门枢不会被虫蛀为譬喻,说明不断运动是保持生命力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同时,从形、气的关系上,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人的形体和精气需要经常运动才能强壮充盛,倘若形体不运动,则容易导致精气不能畅达周身,脏腑气机郁闭,轻则诸病丛生,重则危及生命。这就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我们全身心的参与到生命运动的始末,才能携着健康在人生之路上潇洒行走自如!

运动养生要和于术数

我们知道,人体就是一个由阴阳运动状态组合的整体,生命的历程也就是一个阴阳运动的动态过程。人类健康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阴阳运动规律,人体内的阴阳平衡,这就是中医养生学的“恒动观”。

中医养生的“恒动观”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养生保健。一般来说,人从中年后期开始,在生理上就开始逐步老化,人体的一切器官、组织和肌肉逐渐开始萎缩,脏腑功能也相应开始衰退,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肺主气的功能也降低,诸窍也不再利,神志不清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锻炼,有效促进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进而使身体的各种器官充满活力,有效延迟各器官的衰老。

我国中医养生还提出“和于术数”,就是要适当掌握几种养生锻炼的方式。中医养生学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集气功、导引、武术之精华,从而逐步形成了各种流派、各种形式的健身术,种类十分繁多,方法也是广博,更是不胜枚举。

目前,流传于世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下百余种。其中,流传最广、影响较大,为群众所喜爱的有:气功、导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这些方法在理论上各有侧重,动作上自成体系,各有特色,有自己完整的套路。这些功法,可以全面、系统地锻炼身体,其养生益寿作用为世所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