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成语故事1
8062800000021

第21章 三画(10)

李元礼见了孔融,并不相识,就问孔融:“你和我有什么亲缘呀?”孔融就将自己的老祖宗孔丘搬了出来,与李元礼的祖先老子李聃拉上了关系。原来。孔子和老子在几百年前是有过交往的,这与亲戚关系又有什么不同呢?李元礼听了这孩子一番振振有词的话,不由得点头称是。

不一会儿,有位叫陈韪的大官也来李府拜访。众人就把刚才发生的事讲给他听。陈韪是个很傲慢的人,便瞥了一眼孔融,见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便嘲笑地对孔融说:“小时候聪明懂事,长大了未必能做出什么大事来(小时了了)。”

旁人听了,对他这种态度很不满意,李元礼也在皱眉。孔融听了倒一点不恼怒,只冷冷地回答他说:“照您的意思说来,那么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吧?”

陈韪无言以对,又不能否认自己小时候聪明,但承认就证明自己也做不成大事,一时很尴尬,众人齐声赞叹孔融回答得好,而李元礼也从此更器重孔融了。

小巫见大巫

【释义】原意是指小巫师见到大巫师,就无法施展他的法术。后用以比喻人的能力、才干相差甚远,无法比较。

【出处】汉·陈琳《答张纮书》。

张纮、陈琳为东汉末年人,他们皆是博学多才之士。

后来,张纮应邀到东吴做了孙权的长史;而陈琳则在魏国效力于曹操。二人虽然各事其主,但一直以来私交甚好,经常以诗文互会,惺惺相惜。

汉朝时,人们非常喜欢写赋体文章,身处河北的陈琳每逢读到张纮所作的赋,都会大加赞叹,向别人推荐说:“瞧,这篇赋是我的同乡张纮所作,其文取意精巧、气势恢弘,很值得一读!”

当时,陈琳也有两篇颇为人称道的赋,即《武库赋》和《应机赋》,张纮读后立即写信给陈琳,对他的两篇赋赞不绝口。陈琳则回信谦逊地说:“你对我实在太过赞誉了,事实上,我所在的河北没有多少好文章,因此我作的赋才容易出名。如今有王朗在这里、你与张纮在吴地,我与你们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啊!”

小题大作

【释义】很小的事情却大动周折,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处理。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赵策》。

赵国的孝成王,谁都知道他是个很不成器的君主。他贪图小利而不计大害,遇到重要事情却偏偏独断专行,尤其听不得正确意见。每逢大事需要决断,当正确与错误两种意见同时摆在他面前要他选择时,他都能毫不费力、十分坚定地选择错误意见。远的不说,就说他接受韩国的十六座城池,任命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却使赵国蒙受了致命的打击。在这些事发生之前,他还干过一件蠢事。

有一年,燕国与赵国发生领土纠纷,燕一怒之下任命高阳军为统帅,率大军十万进攻赵国。孝成王听到军报立刻吓得六神无主,他甚至认定赵国的将领都没能力与燕军对抗。他自己决定派人到齐国,聘请齐国大将田单出任赵国统帅与燕军作战。

赵国的使者到了齐国,向齐王说明来意。

齐王心想,这次可不能便宜了赵国,就对使者说:“可以让田单帮助你们,但你们必须把济水以东的三座城池和高唐平原一带的五十七座城邑、集市全部奉赠齐国。”

使者不敢擅作主张,只好返回向孝成王请示。孝成王也觉得齐国的要价太高,但担心拒绝了,燕国会把赵国灭亡,想了想,最后痛下决心,答应了齐国的苛刻条件。

他的这种荒唐决定引起了朝堂上下的巨大震动。谁也弄不清成王到底在发什么神经,纷纷在私下议论不休。

最为不满的是老臣马服君赵奢,但他也不敢公开反对,只好找相国平原君大发牢骚说:“我们赵国并不是没有能够统兵御敌的大将。为了聘请田单,居然一下子割让五十余座城池,不是太小题大作了吗?要知道,五十座城池来之不易,守之艰难,那可是用成千上万将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怎么竟如此轻率地拱手让给齐国呢?”

平原君却劝慰说:“这是已经决定了的事情,何必再谈呢?”

赵奢气愤地说:“赵国兵强将勇,能征善战者不下万人。如让我为大将率兵迎敌,不出百天就能把燕军全部肃清。田单算个什么东西!他如果无能,一定会败给燕国;真的有本事也不会为赵国出力。用田单有害无利,道理明摆着,国君怎么会看不透呢?”

赵奢见平原君态度冷漠,只好叹口气走了。

小鸟依人

【辉义】像小鸟那样依偎着人。比喻少女或小孩娇小可爱。

【出处】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褚遂良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唐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一天,唐太宗故意问他:“你每天都要记载我的言行起居,我可不可以阅读啊?”

褚遂良答道:“自古以来,帝王的言行善恶都要如实地记载下来,但没听说过皇帝自己可以过目的。”

“那如果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也照记不误吗?”

褚遂良又答道:“凡是皇上有过的言行,我都得写上。”

唐太宗有一次对司徒长孙无忌说:“我听说君主贤明,大臣们都能刚直不阿,人就怕缺少自知之明。你们常当面与我争论不休,评论我的功过得失,今天我也要评一评你们的长处与短处。”唐太宗先评价了长孙无忌,说他注意避嫌,才思敏捷,但带兵打仗不行;又评价了高士廉,说他遇到危难不变节,平日做官不结党营私,但不敢直谏;最后谈到褚遂良,说:“遂良的学问大有长进,性格也很刚正,对朝廷坚贞不渝,对我很有感情,平日里一副飞鸟依人的模样,不由我不怜爱他呀。”

唐太宗临终前,指着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对太子说:“这两人都是忠臣,只要他们在,你就可以放心了。”

后人把“飞鸟依人”一语演化为成语“小鸟依人”。

小丑跳梁

【释义】无足轻重的坏人猖狂作乱。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张景宪传》。

宋代张景宪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当他作淮南转运副使时,山阳有个官员叫郑昉,他依仗朝廷达官里有几个亲戚就鱼肉乡里,残酷压迫百姓。

张景宪上任后不久,经过周密的查实,终于将郑昉流放到岭外。这事影响极大,一些贪官污吏只得收敛起来。

后来,张景宪因有政绩,被提升做了户部副使。元丰初年,张景宪做了河阳地区的最高官吏。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入侵,张景宪向皇上进言说:“那些骚扰边关的人,都是些跳梁小丑。但他们的老巢地处偏僻,地势险恶,易守难攻。假如皇上下命令调动大军前去攻打,路途遥远不说,万一供应部队的粮草给养跟不上,就会影响军心,士气败落,部队将陷于重重围困之中,那样反而对我们不利。”

小心翼翼

【释义】翼翼:恭敬的样子。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出处】春秋·佚名《诗经·大雅·大明》。

在陕西渭河以北、岐山脚下,是一片黄土高原。三四千年以前,这里是周国的发祥地。周国人热爱这片国土,在这里划土田,设官吏,筑城邑,营宗室,建立起一个初具规模的国家,姬昌在周国的历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国君,很有作为。《诗经》上说他做事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完全按照上天的旨意去治理国家,因而上天也格外保佑他。他改革周国的内政,努力发展生产,励精图治。几十年过去了,周国终于繁荣兴盛起来,邻国老百姓见到周国富庶,纷纷携儿带女来到周国。

周国的富强使姬昌理所当然成为西方诸侯各国的盟主,商朝只好封他为西伯,统一北方。后来商王对周国势力的扩大感到非常不安,一度把姬昌抓起来,因禁在羑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境内)。由于其他诸侯和商朝的一些大臣说情和搭救,商王又不得不释放了他。

由于纣王荒淫无道,杀戮功臣元老,欺压百姓,引起朝野一致反对。姬昌积极争取奴隶主贵族的广泛支持,积蓄力量,准备讨伐纣王,可惜尚未发兵,就去世了,周国尊称他为周文王。

他的儿子姬发继位,称周武王,率领军队灭掉商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指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于别人。

【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颜渊》。

一次,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先生,请问怎样立身处事才合乎‘仁’的道德?”

孔子说:“一个人待人接物,都要严肃、认真和谨慎。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论在朝廷做官,还是落职在野,都不要发牢骚。”

仲弓感激地说:“我虽然迟钝,但先生的话我还是要牢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