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解读”
王洪高兴地对龙眼说:“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王英先《枫香树》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俗语是说磨刀虽然花费时间,但刀变得锋利了,便于砍柴,实际上并不耽误功夫。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要办成一件事情,不一定要立即着手,而是先要进行一些筹划、安排,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人生智慧”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的人。进入青年时代,他发愤读书,学问大有长进。人们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二十四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被公鸡的呜叫声惊醒,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干脆咱们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终于他们成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既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任何事情都要事先预算好,要有计划、有预案、有策划意识,才不至于临场“救火”,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先磨刀、勤磨刀者功夫自然不凡,厚积薄发,自然会收获丰硕成果!因此自我更新和自我修炼以及事先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锻炼好,只待时机一到,马上就能担当重任,而且还要做得很出色。因为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而不能像下面这个人:
德里在一个木材厂找到了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他决定认真干下去。
上班第一天,老板就给了他一把斧头,告诉他每天的工作就另砍树。德里于是卖力地工作起来,一天时间,他砍了20棵树,老板很高兴地鼓励他,赞扬他干得不错。德里听了很兴奋,第二天他更加积极地拼命干活。但是却只砍了16棵。第三天,德里用双倍的激情进行工作,可是只砍了10棵。
德里感到很惭愧,他觉得自己实在太没用了,于是赶去向老初道歉,说自己越卖力越干不好。老板问他:“你多久磨一次斧子。”德里一听悟了,他回答说:“磨斧子,我一天到晚忙看砍树,哪月有时间去磨斧子呀。”
不要嘲笑德里,因为现实中确有这种人。一些人在工作中只知一味蛮干,从不注意个人的加油、充电和修炼,他们不正犯了和德里一样的错误吗?所以不要只忙着埋头做事,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是否应该加油、磨刀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功夫一定要到家,而这就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丰富的实践、积累经验,踏踏实实的磨练,然后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认真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做好准备工作,善于改善自己的工具,等到机会来临,自然能够得心应手地利用它,如此做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