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俗语中的人生智慧
8061900000062

第62章 远亲不如近邻

“俗语解读”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休要失了人情。”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四回

这句俗语指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表示邻里之间关系亲厚。是一句让人感到温暖的一句常用话。“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话,不只含着哲理,还含着人情味。亲戚再好,亲人再亲,若天各一方,则“远水”解不了“近渴”。近邻就不同了,隔着墙,对着门,召之即来,来之能帮,解燃眉之急,真可谓近矣!

“人生智慧”

有一位老作家,独住高层,—天不慎在客厅中摔倒,无法动弹。他急中生智,用手中的茶杯拼命敲击水管,终于惊动了楼上的一位小伙子。小伙子跑下来一看,连忙叫了救护车把老人送到医院。老人病愈后和小伙子结成了忘年之交。在这个小伙子的帮助下,老作家在两年以后又出版了一部著作,而小伙子也在老作家的影响和帮助下发表了很多文章。

诚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特殊的情况并不多,但邻居往往能在—些紧急情况下向你提供必要的救助。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邻里关系,与邻居和谐相处,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其意如此。邻里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朋友关系,除了属于自己的那个温馨小家,邻家即成为我们必须接触的最早单位。亲戚之间,相连的是血缘关系。而邻里之间,相连的是交情关系。无论是以道德为视角,还是以功利为准绳,和睦乡亲都是人们乐于接受的。从道德的角度看,中国民间信奉“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首先是家庭内部的父子亲、兄弟友、夫妇顺,然后推而演之,便是邻人之间的相亲、相和,由此说,和睦乡邻是一种道德认知。从功利的角度说,虽然传统的中国家庭既担负着生产功能,也担负着生活功能,但是,邻人的作为也足以对其他家庭造成影响,否则,就不会有历史上的“孟母三迁”。而且,从家庭发展的趋势看,这种影响正日益加强,邻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提高,因此,和睦乡邻又表现为一种功利追求。推开历史的大门,到历史的长廊里漫步,我们会欣赏到一幕幕和睦乡邻的话剧。

在民间,流传着一则“六尺巷”的故事,说的是宰相张英与姓叶的侍郎毗邻而居。他俩同时在京城供职。有一次,叶家修砌院墙,侵占了张家大约三尺宽的地面。张老夫人特为此事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京城。张英看了信以后,作诗一首函复张老夫人,诗是这样的:“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读罢此信,自愧心胸狭窄,立即叫家人把自己家的院墙拆了,然后退后三尺再砌上。叶侍郎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把自家的院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院墙之间就空出了六尺宽的地段,形成了一条巷道,当地人把这样一条巷道称为“六尺巷”。

邻里之间贵在一个“让”字。生活中充满矛盾,邻里们住长了难免产生一点磨擦。遇事要冷静,先让三分,特别应该替对方想招。切忌动不动献兴师问罪,反目为仇,甚至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