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解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梁·萧绎《纂要》
春天是人们规划一年行动的最好时光,而做好一天之内的事情最好要早晨就着手行动。前半句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它强调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一般用于激励人刻苦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时间,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而人的青春是人一生中的春天,是最美好的时光。青春的创造力也是无穷的。珍惜宝贵青春的人,他就能创造出奇迹来,创造出财富来;反之,浪费青春年华,虚度青春的人,除了惭愧之外,将一无所得。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他们没有一个不是珍惜美好青春,把青春作为学习的良好时期的。
“人生智慧”
陶渊明退居田园后,有个读书的少年向他求教其读书妙法。陶渊明带少年到稻田旁,指着一棵禾苗说:“你蹲在那禾苗前,看它是不是在长高呢?”少年目不转睛地瞧着,可是直到盯得眼睛酸痛了,也没看出禾苗有什么变化。他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道:“真的没见吗?那么,春起的苗芽,又是怎样变成这样高的呢?”少年莫明其妙,陶渊明耐心地引导少年说:“禾苗是每时每刻都在滋长啊,只是我们的肉眼察觉不到,读书学习也是同理。知识的增长有时连自己也不易察觉到。但只要抓住关键时间,及早播下种子,持之以恒,就会由知识甚少变为知之甚多,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关键,凡事早作打算,才能成功。学习的关键在于勤学,不断积累知识,如禾苗的生长是循序渐进的。
听一位中学老师弹《致爱丽斯》,很羡慕,问她:“如果我能熟练地演奏这首《致爱丽斯》需要多长时间?”她说:“十分钟。”我说:“你开玩笑吧?”她说:“不,是真的,不过我说的十分钟是每天十分钟。”
她是一位语文老师,是在三年前练的琴,那架钢琴是一家私人企业捐赠的,一直放在琴房里,本来,曾来过一个音乐教师,不过嫌学校待遇低,走了。
于是,她便成了这架钢琴的主人,学生们上课前的十分钟,她就在琴房里练琴,从最初的音阶开始。不过,她只有十分钟,上课铃一响,她就得停止。
据说一位来听课的音乐系毕业的教师偶然听到她弹的那首钢琴曲,只听出唯一的一个音符没有弹好,音乐教师认为那个弹奏者必是科班出身。她说这件事时,满脸都是得意。
十分钟能做什么呢?只是伸个懒腰喝杯茶的时间,是闲聊打趣的时间,但她却让一位科班出身的音乐行家失算了。
几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利用它并能成为一种习惯,那么这些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成就一个人,因为再大的事业和成就都是由短短几分钟累加起来的,当然这些应该是毫不拖延并加以充分利用的几分钟。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和他们珍惜时间和有效利用时间密切相关许多人子总以为有的是时间,而浪费了很多时光,过后暗自磋叹。因此,为了有一个无悔的人生,增强时间意识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