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俗语中的人生智慧
8061900000023

第23章 打人别打脸,揭人别揭短

“俗语解读”

金莲道:“你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常言:一鸡死了一鸡鸣。谁打罗,谁吃饭。”

——《金瓶梅词话》八十六回

常言说:“人有脸,树有皮”。树要是没有皮就等于死亡,人要是没有脸就等于丧失了名誉和自尊,从此难以做人,因为脸关涉荣辱,所以打人不要打脸,(因为越是短处越为人所忌讳),所以指责别人不要拿他的短处说三道四。这“打脸”意味著使其内心受到严重伤害,在人前把“脸丢尽”,那就让人难堪而无地自容了。

句中的“揭短”,指揭露别人的短处。“短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人的缺点毛病,二是指个人心灵上的隐私,或是已经补救的某种过失或缺欠。“打脸”或“揭短”将损害别人的尊严,伤人至深。“别打脸”不等于不给人指正缺点毛病,“别揭短”不等于护短,而是主张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促使其改正自身的缺点或过失,也就是允许人犯错,也允许人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人生智慧”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借宿到熊窝,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日清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但嘴上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问她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脸,也就是面子,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有些人甚至为了面子而豁出性命。面子,是俗语,如果换成书面的语言,应该就是尊严了。无论是高官名士,还是市井走卒,人活着,是要有尊严的。以至于给了面子,就是尊重了人格;扫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严。因此,我们就完全有必要将维护他人的面子,置于尊重他人的首要地位。哪怕是不得已的时候,我们都尽量不要伤及他人的面子。

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新闻报道: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女老师张某扇了3名小学生多个耳光。据悉当事老师已被教育部门责令停职。姑且不论这“多个耳光”对一年级的小学生的身体损伤多大,仅其对幼小心灵的摧残绝不仅仅只是“多个耳光”。退一步而言,也不能仅仅因为是小孩子,就可以耳光伺候,肆意地扬威、惩戒,当你扬起了手掌打向孩子的脸,也是将自己的面子扔在地上,被众人践踏。

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下诸多有关“脸”的词汇,丢脸、长脸、不要脸、脸皮厚、没脸见人、体面、给面子、留点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等等。可以说,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脸”已成为维护道德标准的一种社会约束力,也是一种内化的自我制约力量。在各种纷争中,“打脸”或许可以直接打击对方的尊严,但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山水轮流转,给别人留点面子、保留尊严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风度,体现了自身道德水准。

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得少一点。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因为就算是你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伤的地方。”

古人主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与人为善的态度。批评指正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但在必要时,给人留有余地,留些情面,以便使其日后好做事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