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
8061600000004

第4章 社交恐怖症的流行病学数据

一、国内外调查情况分析

社交恐怖症,是一种常见、损害社会功能、影响相当数量人口的慢性疾病。美国、加拿大、德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其终生患病率为10%~13%,12个月患病率为5%~8%,法国基层医疗机构中的调查显示其终生患病率14.4%。

美国社交恐怖症协会指出,社交恐怖症是现时世界排行第三位的精神健康问题。专家指出全球约有7%的人患有此病,而平均每100个人当中就有13个人在他们一生中有发病的机会。社交恐怖症又被称作“被忽略的焦虑障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终身患病率为10%~15%,发病年龄大多为青少年时期,是一种病程长、自发缓解可能性较小的慢性疾病。与普通人相比,社交恐怖症患者更易独身或生活孤独,学习过程中会有更多的困难,工作中会错过更多的发展机会。根据美国全国疾病普查近年的报道,社交恐怖年患病率为7.9%(其中男性为6.6%,女性为9.1%),终身患病几率为13.3%(其中男性为11.1%,女性为15.5%)。社交恐怖症已成为继重度抑郁、酒依赖后的第三大精神疾患。美国的资料为:社交恐怖月患病率为1.3%,年患病率2.8%。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可能与诊断标准和调查的方法不同等有关。总的来说,社交恐怖的终身患病几率在3%~13%。有一项研究发现,约20%的人有过分害怕公开讲话和表演,但只有2%的人因对工作或生活造成影响方才诊断为社交恐怖。社区中的社交恐怖症患者仅有小部分(大约5%)的患者为他们的状况寻求医生帮助,在美国推算有240万的患者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据国内调查,恐怖症占心理咨询门诊的20%,女性多见。有人做过一项北京某中学1337名学生社交焦虑症的调查,67.5%的学生说自己曾经偶尔有过社交恐惧的情况,经常有这种情况的学生占10.7%,其中女生及高中生更为明显。有1.4%的人最后被初步诊断为社交恐怖症。

针对大中学生的社交恐怖症状况,华西心理卫生中心的30余位专家历时数月,在成都的167所中等职业学校、531所中学和36所大学的945700名学生中进行了抽样调查。近日向社会正式公布了这个中心前阶段对大中学生“社交恐怖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大中学生患社交恐怖者达到了8.15%,与国际上大中学生患病率7%接近。19岁是患社交恐怖症的高发年龄,达到11.98%;其中女生多于男生;处于高考、中考阶段的发生病率最高。此次调查覆盖成都市734所学校,94万多名12岁至25岁的大中学生,这也是我国首次进行的社交恐怖症流行病学调查。

在我国台湾,20岁以下年轻人中有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社交恐怖症,严重的成了抑郁症。心理学家认为,他们自杀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正常人。现在,台湾患社交恐怖症的年轻人呈上升趋势。10年前,每100人中有1人患社交恐怖症;据台湾一家医院的最新研究资料,现在每10人中就有1人。台北市疗养院成人精神科的林医生介绍,社交恐怖症患者有九成以上是在20岁以前发病的,其中四成病人可能是在青少年或学龄时就发病。据分析,社交恐怖症对台湾青少年的学业或工作有很大影响。在青年和成年人患者中,有二成的患者滥用药物或酒精,并由此导致抑郁症,半数以上患有畏惧症,他们自杀的危险性高于一般人5倍以上。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3.2%被访港人患上“社交恐怖症”,平均发病年龄为19.5岁。患者中只有近9%曾求诊,反映港人对此病症认识不足。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曾以电话形式访问约3000名15至45岁人士,研究港人患上社交恐怖症的人口比例、症状及求医意欲。按照比例,估计全港15至45岁的人口中,有11.1万人可能受到社交恐怖症的困扰。

二、社交恐怖症与其他精神疾患的共患情况

由于社交恐怖症发病较早,因此许多患者在患社交恐怖的基础上出现其他精神障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发现:社交恐怖很少是单独存在的,往往伴随有其他精神障碍。大约有70%~80%的病人除了有社交恐怖外还伴随有至少一项其他的精神障碍。社交恐怖比常人更易罹患其他精神障碍。常见的有场所恐怖症、单纯恐怖症、重性抑郁症、药物滥用、强迫症、惊恐障碍等。对123名社交恐怖症患者进行的调查发现,共患其他精神障碍的比例分别为:单纯恐怖症(63%),场所恐怖症(47%),广泛焦虑障碍(20%),抑郁(14%),酒精滥用(12%),惊恐障碍(10%);同时有10%有自杀企图。许多患者试图以饮酒来缓解焦虑,故社交恐怖症患者中酒精依赖和滥用的发生率较高。在美国进行的流行病学挂号区研究表明,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自杀观念较对照组常见,且在有共患病的患者中自杀企图更为常见。

三、目前识别和诊治情况

社交恐怖和其他许多焦虑障碍一样,虽然在初级保健机构中较为常见,但大部分未能得到诊断和治疗。有调查发现,在法国初级保健诊所,1个月的患病率为4.9%,但是全科医生的识别率很低,同时治疗率也是比较低的。可以这样说:社交恐怖症是一种被严重忽视的焦虑障碍。

在大多数就医行为中,社交恐怖很少被作为一个主要因素前来治疗,然而社交恐怖的合并症状如抑郁、恐怖、药物依赖等会推动他们求医。在门诊、内科、急诊科、精神科和精神科住院病人中,因单纯社交恐怖前来求医的比有并发症后前来求医的要少许多。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社交恐怖患者在治疗中只花0.5天时间在医院治疗而强迫症患者要花5.5天在医院治疗。在社交恐怖症患者寻求他人帮助时,有78%求助于全科医生,21.0%前往公立医院精神科,20.3%求助私人开业的精神医生,14.9%求助心理专家,13.5%求助其他医生,8.1%求助于其他非医学专业人员。

在对社交恐怖的治疗中由于各科的医生对社交恐怖的认识水平不同,给予的治疗也不尽相同。在一项调查中发现许多非精神科专业的医师往往较多地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这项调查是在前几年做的。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选择性五羟色胺抑制剂(SSRIs)进入市场,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和选择性五羟色胺抑制剂(SSRIs)的使用基本持平。

四、社交恐怖症的疾病负担问题

社交恐怖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平均病程约为20年,自发缓解的可能性不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只有1/4的患者可以恢复正常,且恢复正常者往往具有如下特点:教育水平较高,起病年龄较大,无其他精神科共患病症。不过,如果能让更多的患者接受治疗,相信会改善患者的预后。

此病多发生于青春期前后,而这一阶段对于学业发展、人际交往及职业的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一疾病对患者会产生哪种影响?Wittchen和Beloch(1966)采用社会功能问卷(36项),对患有社交恐怖的成年人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社交恐怖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损,损害最明显的是由于情绪问题、社会功能及活力等方面问题而出现角色受限。就上述三方面而言,50%的患者达到中度到重度的损害,而对照组只有5%。而对患者本人而言,他们自我评价认为最严重的损害体现在与配偶及其家人的关系、教育、就业等方面。

社交恐怖症不仅造成个人的痛苦,也会给社会造成损失。Wittchen和Beloch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劳动生产力平均下降12%,另有11%的患者失业(对照组为3%),患者中有8%称由于自己的症状而请假,23%称因自己的症状而严重影响自己的工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