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人体真假趣谈
8061100000073

第73章 心理暗示真的有效吗?

真的!

暗示,是指观念、判断、态度、愿望或情感,在一个人的心中出现并起作用时,没有遇到任何相反的观念、相反的动机和相反的评价。暗示性是人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即是对某种刺激可以有意识或无意识加以接受。人与人的差异只是在某些事情上易接受暗示,以及暗示性高低不同。暗示性高低与个体的年龄、性别、个性、心理活动过程等相关。在相同的环境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暗示,儿童比成人容易受到暗示,智商高比智商低容易接受暗示。即使是同一个人,当处于某些疲倦、催眠等状态时,也容易受到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挖掘出人的心理潜能。比如,有的人利用催眠治疗,通过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挖掘患者的心理潜能,从而帮助患者协调机体功能,并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宗教、商业、教育等领域。

但是,心理暗示也不是万能的。它虽然主要适用于心身疾病、神经症,然而一旦对重型精神病、器质性疾病患者使用,就有可能加重其病情,以致延误治疗时机。

万事万物都不会只有好的一面,心理暗示也是一样,暗示可以治病也可能“致病”。对于容易受暗示的人来说,不良的心理暗示极易引发心理疾病。医务人员的不当言行致病就属于此类。患者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常常会对某些检查手段和手术产生恐惧的心理,此时,如果医务人员语性不当,使病人及家属做出不正确的议论和推测,就有可能误使病人受到暗示,认为自己已经无药可救,从而产生种种负性心理反应,引起医源性心理疾息,也称“医疗心理反应综合症”,表现为医源性精神创伤。

但必须注意的是,心理暗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观念、情感等,像影视作品中所表演的那样能够将人彻底催眠甚至等同于洗脑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