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顺势者昌
8059300000022

第22章 借鸡下蛋,以钱生钱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就能尝到两种水果的滋味。

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互相交换,彼此就能得到两处思想。

你有一块土地,我有巨额资金,我们互相交换、合作,就能创造财富。

其实,在这个时代,赚小钱靠自己,赚大钱靠别人,别人就是团队。只要你积极和人交换,你就会变得什么都有。这就是借鸡下蛋,以钱生钱的道理。

见村善三是一个日本人,他为了开发地产,为地方也为自己谋取利益,他专门对土地作了深入的调查:工业化的社会真是一寸土地一寸金。地价的昂贵让很多办实业的人畏缩不前。然而他发现,在都市外,不是全部的土地都昂贵得怕人,也有十分便宜的,它们或是圈在别人土块中的死地,或是交通不便的僻地,或是一些卖不出去的废地,这些都是值得开发利用的。于是,见村善三脑海里便渐渐形成了一个绝妙的“借鸡生蛋”计划:借用这些贱价土地,租给需要办厂或缺少厂房的人。

见村善三说干就干,他逐一访问了贱价土地的主人。向他们提出改造和利用它们的计划:不必出卖,由他负责在上面建造厂房,租给企业家。地主可以从见村善三手里每月坐收相当单纯出租土地十倍的租金,当地主们听到这些诱人的条件时,都举双手赞成。土地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找需要厂房的企业家。见村善三立刻成立了见衬地产开发公司,积极开展推销业务。在贱价工地建造的厂房,租金要比热闹街市便宜得多,要找到顾主不算困难。见村善三很快便把自己、地主、企业家三家的利益分配关系明确公布出来:见村善三从租用厂房的企业家手中收取租金,扣除租用工地代办费和厂房分摊偿还金,所剩即为地主收入。换句话来说,就是厂房租金和土地租金的差额,除去造厂房的费用,所剩代办费等即为见村善三的收益。地主、企业家觉得此分配方案既合理又诱人,很快与见村善三协议签约。见村善三然后便向银行贷款,开始造房,而且还严格遵守到期归还贷款及其利息的规定。

不出他的所料、这种“借鸡生蛋”的做法,不仅给地主、企业家、银行和自己带来利益,而且还给地方带来繁荣,因而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赞助,见村地产开发公司业务发展极为迅速。先代办费一年即达20多亿日元。资金雄厚了,见村善三不再需要贷款了。由于企业家和地主纷纷上门洽谈业务,见村善三抓住时机从建造中心小厂房发展为建造大厂房,进而营造起占地广阔的工业区来。见村善三就这样,借鸡生蛋,无本生利,加上经营得法,成了一个大富翁。

巧借团队,学会交换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的。因此,必须借用别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就和创造灿烂的人生。

要想借别人的力量,首先,你必须有借的资本,必须有可供别人利用的价值,才能借到别人的力量,也就是彼此交换,借团队力量成功。

曾经有人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美发师、一个裁缝、一个鞋匠,三个人住在一起。他们都很想出去工作,但美发师没有衣服和鞋子,裁缝有衣服穿,却没人给他理发,造鞋匠也一样。这时,美发师的亲戚寄给他20块钱。于是,他想到把10块钱给裁缝,让裁缝给他做了一身衣服,花了10块钱让造鞋匠做了一双鞋。最后,裁缝和造鞋匠也用手里的10块钱把自己打扮得很像样。美发师也收回了20块钱还了亲戚。结果,三个人都可以出去工作了。

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被交换的,你的专业你的知识完全可以做为和别人交换的资源,因为双方价值的交换就会达到借鸡下蛋、以钱生钱的目的,所以一定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资源或者是身边的资源,这样就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古时候,当梵授王在波罗奈治理国家的时候,有个小商主,聪明睿智,具有天生的经营本领。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捡到一只老鼠,便决定以它为资本做点买卖。他把老鼠送给一家药店铺,得到一枚钱。他用这枚小钱买了一点糖浆,又用一只水罐盛满一罐水。他看见一群制作花环的花匠从树林里采花回来,便用勺子盛水给花匠们喝,每勺里搁一点糖浆。花匠们喝后,每人送给他一束鲜花。他卖掉这些鲜花,第二天又带着糖浆和水罐到花圃去。这天,花匠们临走时,又送给他一些鲜花。他用这样的方法,不久便积聚了8个铜币。

有一天,风雨交加,御花园里满地都是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园丁不知道怎么清除它们。小商主走到那里,对园丁说:“如果这些断枝落叶全归我,我可以把它打扫干净。”园丁同意道:“先生,你都拿去吧!”这青年走到一群玩耍的儿童中间,分给他们糖果,顷刻之间,他们帮他把所有的断枝败叶捡拾一空,堆在御花园门口。这时,皇家陶工为了烧制皇家餐具,正在寻找柴火,看到御花园门口这堆柴火,就从青年手里买下运走。这天,青年通过卖柴火得到16个铜币和水罐等五样餐具。

他现在已经有24个铜币了,心中又想出一个主意。他在离城不远的地方,设置了一个水缸,供应500个割草工饮水。这些割草工说道:“朋友,你待我们太好了,我们能为你做点什么呢?”他说;“等我需要的时候,再请你们帮忙吧!”他四处游荡,结识了一个陆路商人和一个水路商人。陆路商人告诉他:“明天有个马贩子带五百匹马进城采购。”听了陆路商人的话,他对割草工们说:“今天请你们每人给我一捆草,而且,在我的草没有卖掉之前,你们不要卖自己的草,行吗?”他们同意道:“行!”随即拿出500捆草,送到他家里。马贩子来后,走遍全城,也找不到饲料,只得出1000铜币买下这个青年的500捆草。

几天后,水路商人朋友告诉他:“有条大船进港了。”他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花了8个铜币,临时雇了一辆备有侍从的车子,冠冕堂皇地来到港口,以他的指环印作抵押,订下全船货物,然后在附近搭了个帐篷,坐在里边,吩咐侍从道:“当商人们前来求见时,你们要通报三次。”大约有一百个波罗奈商人听说商船抵达,前来购货,但得到的回答是:“没你们的份了,全船货物都包给一个大商人了。”听了这话,商人们就到他那里去了。侍从按照事先的吩咐,通报三次,才让商人们进入帐篷。100个商人每人给他1000元,取得船上货物的分享权,然后又每人给他1000元,取得全部货物的所有权。

这就是交换的力量,用一只老鼠巧作经营以钱生钱,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大富翁。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机会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得住。而要把握住机会,就必须懂得经营策略。小商主以一个老鼠作为自己的价值,采取“以物换物”、“以钱生钱”的策略,逐步起家,然后“巧借东风”,利用海陆商人的到来,使用“奇货可居”的策略,终于大发横财,一举成为富商。

曾子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成就大事的人,都不是孤军奋战者,他知道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是微弱的,“好汉也要三个帮”,众木成林,众志成城。

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要想在商场上干出一番成就、在复杂的商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仅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俗话说:“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应该学会“借力”。

“会借别人的手帮自己干活,就等于自己在干活。”无论是本企业的员工,还是你的顾客,或者是你根本不曾相识的人……只要你“会”借,能够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帮你做事,做到“毕其智为己所用”,那么,你就一定能够心想事成、“借力生财”。

卢俊雄,华隆集团发展公司总裁,广东人,大学文化程度,出生于工程师家庭。他十岁便背着家人,带着十多元买来的外国邮票到武汉闯荡。上大学时,他一边上学,一边做邮票生意,并创办了《华南邮报》。大学毕业后,他便开办华隆邮票经营部。开业初年,这门生意令他进帐100万元。1991年底他去东南亚考察,大开眼界。回到广州后他投资房地产,在广州建了城市百货中心、东方车行等,开展租招商场业务。后来,他以巨额投资开发住宅区的深水港。现在,估计其个人财产已超过2亿元。

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做邮票生意,他通过《集邮杂志》和邮票公司搜集了全国2000多个集邮爱好者的姓名、地址,用卖贺卡赚的几千元钱办了份双面八开铅印的《南华邮报》,免费寄给这些人。这张报纸一面是邮市信息,一面是邮票品种、名称的目录。这张报纸免费寄出一段时间后,那些集邮爱好者开始回函并希望代购某些邮票。卢俊雄眼见赚钱的机会来了。他找到一位大邮票供应商,并与这位邮商订了2万元的邮票,只交10%的订金,要求邮商给两个月的时间清付款项。然后他就开始了先订货,款到发货的代购经历。1987年1月,他就做了3万多元的生意。到了1989年,《南华邮报》又发行5万多份,即拥有5万多个客户,邮票生意的月营业额达30多万元。他做生意都是“款到发货”,即都是利用别人的钱赚钱,因此十分稳妥可靠。由于他的影响和信誉,越来越多的集邮爱好者愿意与他打交道。此后,他承包了某协会的一个门市部,在邮局租了一个信箱,奠定了中国大陆第一邮购商的地位。1991年,由于股市整顿,邮票市场非常兴旺,在京沪穗等许多大城市邮价大致上涨了五倍。卢俊雄更是这一热潮中的风云人物。上海著名的“杨百万”等股市大户,在投资邮市过程中,都与他成为好朋友。

卢俊雄逐渐地有了钱之后,除继续他的“邮子屋”、“大龙邮票行”等邮票业务外,开始拓展业务、涉足百货贸易、商铺招租、旧楼交易、房地产中介、房地产开发等。在开展这些新业务中,他还是不忘使用他的“老点子”:“借鸡生蛋”,——用别人的钱赚钱。

1991年,卢俊雄开始做房产生意的尝试。当时,他并没有买房子的实力,但却有点子:

买旧房,先与房主商谈,先付几千元的定金,把房子弄到手;然后,在香港报纸上登广告找买主;由买主出装修图,他代为买主装修并安装电话。这样,每平方米只要800元的旧房,经过装修后可以以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价格卖出。他的这一做法,买主、卖主都很满意。因为对买主来说,这样的房子是按自己的意愿装修的,而且价钱也不贵,当然满意;对卖主来说,在旧房不好出售的情况下,有人帮他以理想的价格卖出,而房钱能及时回收,当然也很满意。对卢俊雄来说更是满意,因为这样做,自己不需要花多少钱就可以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这一切都使他感到使用别人的钱赚钱的成功。

借鸡下蛋,以钱生钱

卡尔·阿尔布雷克特给年轻人的忠告:如果你想很轻松地使自己获得成功,获得财富,而又不用什么实际上的投入的话,就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借”字,这是最高明的一种手段。

当你两手空空又想成就一番大业时,不妨巧借他人之力为己所用,这种方法又被称作“借鸡生蛋”、“空手套白狼”、“空手道”等,这是古今中外白手起家的最高经营之道。

顾恺之,东晋时人。他生在太湖旁边的无锡,那儿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顾恺之从小就受到太湖风光的熏陶,画得一手好画,名画“洛神”就出自他的手笔。

兴宁年间,太湖附近的一些和尚要修建一所庙宇。几个和尚去向顾恺之募捐,顾恺之很豪爽地在捐款簿上写上1万块钱。顾恺之的画虽然画得很好,但他并没有多少钱可以拿出来。有些人为他担心,也有一些人认为他只不过是说说大话罢了。

过了几天,和尚按照顾恺之说的数去收款。“不用向我收钱,钱就在你们的寺庙里。”顾恺之说,“你们在寺里粉刷出一面白墙壁,钱就能从白墙壁上长出来。”

和尚们以为他在说笑话,可是看他说话的神态和口气十分认真,怎么也想不通,白墙上怎么会长出钱来?不过,和尚们还是照着顾恺之说的去做了。他们在寺庙里刷出了一面白墙。

顾恺之把寺门关起来,吃喝由和尚送到面前。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在那面白墙上画成了一尊大佛像。画到只剩下点眼珠的时候,顾恺之把和尚叫到面前说:“明天你们可以打开寺门,让人进来瞻仰。第一天来的,每人捐10块钱;第二天来的,每人捐5块钱;第三天来的,可以让他们随便捐。”说完,精心地点上眼睛,就走了。

顾恺之关起寺门画佛像,早已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特别是那些大官、豪绅,早就憋不住了,只盼望早一天能看到大画家顾恺之亲笔画的佛像。

这天清晨,和尚们把寺门打开了。太湖旁的人们很快就知道了这一消息,纷纷前来参观,一饱眼福。从早到晚,人流络绎不绝。果然不出三天,就收到1万多块钱。

“借”不仅是发财的高招,也是一个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只凭自己的能力,能做的事很少。当然,自食其力的人是很值得别人去尊敬的。但如果你同时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就可以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了。

通用汽车总经理斯隆曾说:“把我的财产拿走,但只要把我的人才留下,5年以后,我将使被拿走的东西失而复得。”这句话极其深刻地表明了借用他人之力的重要性。

200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五十位中国富豪中,其中第二十四名的张果喜,就是善于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办事的高手。

张果喜素有“巧手大亨”之称,他看准了佛龛在日本市场的潜力,就招聚公司员工进行分析、达成共识,使产品在日本市场一炮走红,成为日本佛龛市场的老大哥。

公司为了经营的需要,在日本委托了代理销售商,但一些富有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经营这种佛龛有大利可图,为了赚到更多的钱,就想绕过代理商这一关,直接从果喜实业集团公司进货。

张果喜仔细地考虑了这件事情。

从眼前利益来讲,从厂方直接订货,就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有利于厂方的销售,然而却破坏了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同时佛龛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也有相当大的生产能力,代理商如果背向自己,与韩国或中国台湾地区生产厂家挂钩,岂不影响本公司的利益吗?

张果喜果断地回绝了那些要求直接订货的日本朋友,并且把情况转告给代理商,向代理商表示,公司在日本的业务全部由代理商处理,公司不通过其他渠道向日本出口佛龛。

代理商听后,很受感动,在佛龛的推销和宣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在日本市场打出了“天下木雕第一家”的金字招牌;从而使张果喜公司的佛龛在日本市场上站稳脚跟。

总之,“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纵然是天才,也不是全能的。尼采鼓吹自己万能,结果发疯而死。所以一个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才干,以钱生钱。这才是成功最快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