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顺势者昌
8059300000020

第20章 借力发力,四两也能拨千斤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奥格尔维

美国奥格尔维一马瑟公司总裁——广告业的创始人奥格尔维在一次董事会上,事先在每位董事的桌前放了一个玩具娃娃。“这就代表你们自己,”他说:“请打开看看。”当董事们打开玩具娃娃时,惊奇地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小一号的玩具娃娃;打开它,里面还有一个更小的……最后一个娃娃上放着奥格尔维写的字条:“如果你永远都只启用比你水平低的人,我们的公司将沦为侏儒公司。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任用比我们自己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

俗话说得好:借力发力不费力。懂得借力发力的人,就能够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就能够四两拨千斤。

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沙箱中弄出去。他是个年龄很小的孩子,而岩石却相当巨大。手脚并用,结果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翻过沙箱的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着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落了,重新掉进沙箱。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在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他面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对,儿子”父亲温和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还没有请求我的帮助。”父亲弯下腰,轻松地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古人说:“下君之策尽己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在成功学上,奥格尔维法则可进一步引申为“借力法则”。“借力使力不费力”,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完全在于会运用“借力使力”的本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其他对象的力量来完成想要的达到的目标。

而借力发力可以分为借势之力,借他人之力,借敌人之力。

借力中发力的妙处,在于能减少自身力量的无谓消耗,减小动作幅度,加快击球速度,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借力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成功,更是达到不可想象的成功。

借势之力

借势之力,就是运用天然形成的自然现象,作为力将其用之,迅速的以小力制服对手。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奇人物,他之所以能够答应周瑜那个“为难”人的条件,主要原因是他知道在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和东风出现,这就是借势。

借他人之力

借他人之力,这个借力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一般指两个人相互合作,相互利用,各取所需。

下面来看这样一则实例,看《信报》是如何通过借力扩大自己影响力的?

2003年2月18日,《信报》头版以红标题发布消息《千名幸运奖名单今公布》,并注明获奖名单见18版。在18版,揭晓了人济山庄杯“答信报问卷,抽20万大奖”首期抽奖获奖者名单。特等奖一名:大奖10万元(税前),获奖者李京。幸运奖1000名:信报张明敏纪念光盘一份。

该版用了整版的篇幅公布了获奖者名单,并注明幸运奖获得者持本人身份证到报社前台领取奖品。同时提醒读者,第二期抽奖将于2003年底进行,届时予以关注。

此项活动是由《信报》与北京市人济山庄联合举办的,从2002年12月26日至2003年1月1日。在此期间,随报赠送贺卡30万张。调查问卷与活动说明每天都刊登在《信报》显著位置,例如2003年1月1日,就以近三分之一篇幅刊登在头版上,而且以蓝色为底色,以黄色为总标题,十分醒目。表明报社对此项活动非常重视。

在活动说明中,还提及到第二期活动的相关内容:“于2003年12月27日前刊登第二份‘读者调查问卷’”,“第二次抽奖定于2003年12月27日,抽出另一位10万元大奖得主。”“有关第二次抽奖的相关事宜,请读者关注2003年12月份信报。”

不过,第二次活动提前一个月。同年11月12日,23版以通栏篇幅刊登活动细则;13日,头版以通栏形式继续刊登活动细则;14日,28版也以通栏形式刊登了问卷与活动说明;19日,23版以整版篇幅告知:信报第二届读者节全面启动,其中第一项活动就是“答信报问卷,抽20万元大奖”。两次抽奖都由北京市第二公证处对编号及摇奖过程进行公证。

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报社外联部共收到读者调查答卷近万份,有效答卷6223份。26日,第二个十万元大奖抽出,获奖者是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企划部的荫女士。

《信报》举办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读者的读报需求,以便提高报纸内容质量以及服务水平。问卷的内容都简单明了,便于读者在很短的时间里答完,而且不需要读者写什么字,只要在选中的答案旁打上勾,然后从报纸将答卷剪下来,送入信封寄往报社即可。

两次的问卷内容大体相同,完全相同的就是读者出行方式的调查。第一次问卷因为刚改报型,所以想了解读者对长高了的报型的态度以及对头版的评价。第二次问卷更关心读者喜欢哪一类版面、哪一类新闻品种,还新增加了读者对广告态度的调查。

实际上,《信报》举办此项活动,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购买、订阅。事实证明,报社不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且通过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自身的品牌效应。活动奖品或奖金由人济山庄提供,人济山庄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他们之所以赞助《信报》也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当地的知名度。《信报》则是借人济山庄之力发力,自己只使出“四两”力就推动了扩大影响力的“千斤力”。

《信报》之所以能够做到“借力发力,四两推千斤”,关键在于拥有了传媒这个平台。随着这一平台的品牌效应的增强,所推之力越大。当然,四两推千斤,利益者最大的一般都是那些智高一筹的人。如今的传媒界,媒体都意识到活动推广所带来的效益,对于活动资源的争夺也十分激烈。因此,真正要做到四两推千斤,不仅要依赖于传媒平台的影响力,同时也依赖于谋略制胜。

总之,报社组织的活动,依托报纸,依靠社会力量,依靠组织,有时由于抓住了普遍存在的社会需求,报社自身只要投入较少的力量,能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既推广了报纸,又增加了读者,还增强了影响力。

借敌人之力

宋仁宗时,西部边境发生战争,大将刘平在战争中以身殉国,人们都纷纷议论,说是因为朝廷委派了宦官作监军,主帅无以控制军队,没办法施展自己的才干,故刘平才在战争中失利,宋仁宗便降旨诛杀监军黄德和。朝中有人请求罢免各将帅的监军,仁宗就此便问吕夷简。吕夷简说:“不必全部罢免,只择其办事谨慎、为人厚道者尚可。”仁宗便委托吕夷简去办理这件事。吕夷简说:“臣虽不才,却位居宰相之位,不当和宦官交往,故无以知道他们是否贤良,臣恳请召来都知押班,让他们去推举,如果推举出来的人有不胜任的,就把他们一起诏罪。”仁宗所从了吕夷简了意见,第二天,都知押班在仁宗面前叩头乞求罢免各监军的职能,朝中的士大夫都称赞吕夷简有谋略。杀一个监军,其他监军还在;如果自作主张罢免了他们,那么他日战争再有失利,他们便借此为口实,不如让他们自己请求罢免为好。文穆称赞吕夷简有宰相之才,确也如此。只可惜吕夷简只有才智却无度量,像他妒忌富弼、忌恨李迪,都完全与小人谋略混在了一起。与古人比起来,还相差甚远。李迪与吕夷简同朝为相,李迪曾对国事加以规划,吕夷简便觉得李迪超过了他。有人告诉吕夷简说:“李迪的儿子考虑事情,还胜过他的父亲李迪。”于是,吕夷简计上心来。

天天,吕夷简因此对李迪说:“很多人向我推荐你的公子李柬,可以委以重任。”遂即吕夷简请求皇上封李之东为两浙提刑的职务,李迪父子都很高兴。李之东赴任后,李迪由于身边失去儿子,很多事都经常遗忘,因而被免除宰相之职。后来,李迪才知道吕夷简出卖了他。

吕夷简就是借李迪的长处来实现四两拨千金的效应。李迪之所以能够事事想的细,事事想得精,都是有他的儿子在身边时时提醒,而吕夷简也是抓住这一点,采用借力打力的方法,除掉了自己眼中钉,肉中刺。

日本的北海道出产一种味道奇特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几家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如何处置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却总是死的。由于鲜活的鳗鱼价格要比死亡的鳗鱼价格几乎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几年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然而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有人问难道是神在帮助老渔民吗?

后来,老渔民在去世之时,终于把秘诀传授给了儿子。原来,老渔民使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舱的鳗鱼中,放进几条叫狗鱼的杂鱼。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出了名的“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舱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反而倒把满满一船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击活了。在这激烈竞争的年代,企业和企业人都身处于不同力相互作用的快速变化的环境之中,是否善于借力已经变得相当重要和紧迫,这最终会影响企业和企业人的成长、发展及成功与否。因此,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地位都要学会借力发力。

“秤砣虽小,四两拨千金。”本是一句武术用语,指的是用最小的力量打败自己的敌人。而如今他也被智囊之士用在了实际生活中。借力发力不费力,借力发力就能四两拔千斤。最有智谋的人懂得借力发力,而这也是成功的一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