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顺势者昌
8059300000011

第11章 顺势而谋,蓄势待发

在当今这个发展飞速的社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顺势而谋,只有不断用学习的方法给自己充电,才能成功。别人都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如果你不学习的话,那么只有被淘汰的份。一位哲人曾说过:“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对我们来说是开卷有益。但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事情多,工作忙为自己寻求开脱的理由,不愿甚至不想主动去学习。我们要顺时而谋,才能取得成功。这个时代有很多先进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积累“能量”,等到时机一到,就可以取得成功。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取得成功,无人不渴望机遇之神的青睐。然而,当机遇没有来到的时候,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怨天尤人?消极等待?还是韬光养晦、蓄势待发?俗语常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对于追求成功的人来说,一飞冲天和一鸣惊人的情景实在是成功的极至,但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荣耀呢?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静候机遇的到来,然后迅猛出击,奋起拼搏。

机会从不会“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别人会得到。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也许,你正为失去一个机会而懊悔、埋怨的时候,机会正被你对面那个同样的“倒霉鬼”给抓住了。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要巧妙地抓住。

众所周知,职场如战场,不打无准备之仗,准备得越充足,胜算的可能就越大。身处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你越是知道事情的发展走向,你的心态就会越平和,也就越有战斗力,面对随时而来的挑战应对自如。所以你要时时“充电”,蓄势待发。学习是我们“充电”的最好方法,学习也是更新观念的最基本要求。在当今这个知识更新急速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时一刻不放松学习,并且要做到学有专长,成为某一方面的骨干或行家。不论从事的工作简单或复杂,要想成为“尖子”也须下一番苦功。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如果放弃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问题的研究,就可能落伍,甚至陷入绝境。

如果不想成为一个失败者,就要学会顺势,要做到蓄势待发。想要成功,我们就要时刻准备着,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把自己的小力量积累起来,将来就会变成一股大力量,也会取得大的成功。当你积存了一定的实力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就会让你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你没有积蓄力量,就算机会来了,你也抓不住它,因你没有抓住它的能力。

李嘉诚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但他想方设法博览群书,为自己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轻的时候,李嘉诚努力学习粤语和英语,为自己立足香港提供了保证。即使后来功成名就了,李嘉诚也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现在,李嘉诚已年逾花甲,然而,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他除了学习有关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知识外,还特别喜欢看名人传记,并从中吸取经验与智慧。

李嘉诚始终没有因为成功和年龄而放弃学习,学习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曾问李嘉诚是靠什么赢得成功。李嘉诚回答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李嘉诚不仅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信条,更是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证明终身学习的巨大力量。

学习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能量”,终身学习既是十分简单又是极端困难的事情。说它简单是因为学习不是一件必须正襟危坐的事,它就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它的内容无限广泛,它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一个故事,一次经历,一番谈话……都能让你收获良多。生活中到处都值得你学习,不要让一个个学习的机会与你擦肩而过。时时准备赢得机会,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成功的机会,否则的话,当你遇到机会时,也会无力挽留。

古人曾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没有做准备,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准备是工作的第一步,是成功的保障。没有准备的行动只能使一切陷入无序,最终面临失败的局面。不管眼前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我们都要随时准备着,因为令你成功的机会随时都会出现。

一位年轻的猎人带着充足的弹药、擦得锃亮的猎枪去寻找猎物。虽然老猎手们都劝他在出门前把弹药装在枪筒里,可是他还是没装子弹就走了。

“废话!”他嚷道,“我到达那里需要一个钟头,哪怕我要装100回子弹,也有的是时间。”

仿佛命运女神在嘲笑他的想法似的,他还没有走过开垦地,就发现一大群野鸭密密地浮在水面上。以往在这种情景下,猎人们一枪就能打中六七只,毫无疑问,够他们吃上一个礼拜的。可如今当他匆匆忙忙地去装着子弹时,野鸭们已发出一声鸣叫,很快就飞得无影无踪了。

他徒然穿过曲折狭窄的小径,在树林里奔跑搜索,树林是个荒凉的地方,他连一只麻雀也没有见到。真糟糕,一桩不幸连着另一桩不幸:霹雳一声,大雨倾盆。猎人浑身上下都是雨水,袋子里空空如也,猎人只得拖着疲乏的脚步回家了。

是啊!在看到猎物的时候才去装弹药,连作为一名猎手最起码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他当然不可能有什么收获了。

一个缺乏准备的人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具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成功。记住,随时准备才是取得成功的保障。随时为自己的成功准备,等待时机的出现,一跃而起抓住这个机会,那么,你也就成功了。

对于上海同济大学来讲,1995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同济大学88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写下了女校长的名字:吴启迪——第一位民主推举的唯一的最年轻的女校长。然而,这一切对于吴启迪本人来说,却并不出乎意料,似乎一切都早已尽在意料之中。让我们回头看一看吴启迪的成长道路,我们就会知道蓄势待时在一个人的成功之路上有多么重要,它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通过了解可以发现,吴启迪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刻意追求过机遇,但她一直在为机遇的到来做着准备。30多年前,吴启迪就读于上海市位育中学,那时她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很特别注意锻炼身体,运动场上常常能见到吴启迪的身影。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爬山、游泳,她样样都行。学校有大型活动,她不仅积极参与,还经常做组织者。总之,她在学校是一个积极分子。

1965年,吴启迪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无线电学系。这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命运女神向吴启迪绽开了笑脸。无奈的是,就在她刚刚入校九个月,因某些历史原因学习被迫中断。吴启迪被分配到云南电讯器材厂,成了一名很普通的工人。

当时还有很多大学生和她一起被分去了。学生中有的人开始抱怨自己的命不好,明明是个大学生,一夜之间成了工人。也有的人开始用尽一切办法托关系,找路子,希望能离开这个“鬼地方”。吴启迪并没有埋怨什么,她懂得蓄势待时的道理。她知道追求成功需要恰当地掌握节奏,时机没有来临的时候就全力出击,只能是无谓的浪费,这个时候需要为成功做准备,需要等候爆发的时刻。于是,从小具有责任心、干事就要干到最好的吴启迪,默默无闻地在这个别人不愿意留的地方干了起来。从焊管子开始到担任团小组长、车间负责人、工会委员。技术员,从分管计划生育到分房到处理职工打架,她样样都干得有滋有味,相当出色。就是这段生活,对吴启迪日后成为大学校长,处理各种矛盾,组织各种活动有着极大的帮助。这一切都是命运给她的考验与经验。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强者,总是善于发现自己的不完善。吴启迪深感知识的重要,决心把失去的时间和清华大学3年的功课空白补回来。那时候,一切还都百废待兴,人们根本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怎样走,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再上大学的机会。但吴启迪相信,要想成功,就不能坐等机遇到来,必须不断积累,增强实力。于是,吴启迪和丈夫一起相互鼓励,开始了漫长寂寞的读书苦旅。当人们在晚风中纳凉的时候,当人们悠闲地谈天说地的时候,当人们已经甜甜地进人梦乡的时候,他们始终在寂寞而顽强地学习着,时刻为自己的成功准备着。

终于在1978年恢复了高考制度的时候,吴启迪的勤奋苦学也得到了检验的机会。这一年,她和丈夫一起重新考进了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毕业后,吴启迪仍然不满足现有的知识结构,她决定攻读博士学位。于是,瑞士苏黎士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常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国女学者的身影。面前依然是困难重重,吴启迪没有学过德文,这难不倒她,她开始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从头学起。因为她始终记得: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蓄势待时。当人们全家团圆的时候,她正在异国的土地上发奋地学习。她的精神和态度感动了身边的人,人们称赞她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

她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而且还得到了回报:她撰写的博士论文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填补理论与实践间鸿沟的非常成功的结果”,是对控制理论“有意义的创造贡献”,曾被美国工程索引检索,被德国刊物多次引用。她获得了苏黎士理工学院颁发的第一个女博士证书。

回国以后,她用学到的知识回报同济大学。她认真地做着每一项工作,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每一个职位,每一份工作,她都做得全力以赴、任劳任怨。1995年,她被大家推上了校长的位子。

曾有人说:“吴启迪的命太好了,什么好事都让她赶上了。她本该1966年高中毕业,可她偏偏考上了位育中学,这是当时上海市仅有的3所5年制试点中学之一,她因此而搭上了”文革“前的末班车,幸运地考进了清华大学;恢复高考制以后,已经是7岁孩子母亲的她竟然又潇洒地”打“回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80年代初,难得的一个出国深造机会又落在她的头上;现在,又巧遇全国高校民主推荐校长在同济大学搞试点,她成为全国第一位民主推选的校长。吴启迪的机遇是不是太好了?”

吴启迪说:“假如我自己主动去抓机遇,也可能我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我总是争取把事情做得好些,不断积累自己的力量,等待机遇的来临。也许这些事情做好了,机遇来了,我正好赶上。应该讲,我很少考虑机遇,我只是一心一意做好当前的事情。比如,上学的时候力争做一个好学生,在工厂时争取当个好工人、好干部,感觉知识没有学够时,就争分夺秒补充自己,在学校里也努力做个好教师、好校长……”

事实的确是这样的,也许吴启迪运气好的原因就在这里。对于懂得蓄势待时的人,机遇女神当然愿意随时拜访她。所以,我们要蓄势,随时准备着,因为机会时时刻刻都会出现,只要我们好好的准备,就能抓住成功的机会。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就如同那些风中的木桶,要想不被风吹倒就只有给自己加重。职场风云变幻,瞬息万变,让人难以把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具备应变的能力。如果你想力争上游,你就必须时刻为自己加重。只有提升自己,你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给自己加重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你时刻放在心上,并付诸实践。你必须有深刻的危机意识,懂得不充电就会掉队的道理。不断警醒自己,是否还欠缺什么,是否还需要新一轮的充电。充电也不是一句大话,它需要你认真地分析、思考,把充电落到实处,明白自己到底需要增加什么。是知识、技能还是经验?只要是你欠缺的,都是你应该增加的东西。

总之,成功的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它照顾那些无暇照料自己的人,而忽视那些偷工减料、浪费时间的人。从表面上看,机会应该喜欢那些时间比较多的人,但实际上,机会却是为那些有目标和决心的人准备的。有位作家做过这样的比喻:机会犹如梯子两边的侧木,一个人的拼搏奋斗犹如梯子中间的横木,两者兼有,才能成为攀向成功的梯子。顺势而谋,随时准备,成功的机会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