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过去后,苏联的太空进程仍然得到一些继续,但脚步明显缓慢了下来,到1968年“和平号”空间站升空后,苏联的太空计划就基本陷于停滞了,这自然首先是由于苏联昔日强大的国势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已经无法挽回,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太空工业,但俄罗斯的多事之秋时至今日仍在持续,俄罗斯的太空工业好不到哪去,甚至更糟,“和平号”空间站不得不最后坠落在南太平洋,就是因为俄罗斯无力再支撑这个费钱的家伙。
到1965年底,即科罗廖夫去世之前,他已成功指挥了9个月球探测器、4个金星探测器和两个火星探测器的发射,并且苏联的第一个太空站“礼炮号”空间站也基本就绪,可惜,他没能看到“礼炮号”空间站飞翔在地球轨道上的那一天,科罗廖夫于1966年1月14日病逝。
美国于1969年7月实现人类首次登月旅行之后也结束了登月活动,美国航天开始转向更为实际的航天活动,同时开始研制航天飞机,1982年11月航天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商业飞行。
美国在航天方面成绩斐然,无人能及,苏联尽管在冷战期间一度领先,并且在很多领域保持着优势地位,即使是其继任者俄罗斯在空间探索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如空间站技术等,但毕竟美国实力雄厚,并且最重要的是美国的航天发展全面,基础很好,人才济济,由于美国的航天也承担商业发射,因此美国的航天也不是一个金钱的无底洞,而是在一个良性循环中运行,并且航天技术的开发也由于商业社会的发达而得到经济放大效应,如果粗线条地形容的话,苏联的航天是一个赔钱的买卖,而美国的航天则是一笔好生意,应该感谢布劳恩,他为美国种下了一棵摇钱树。
美国的航天既有政府主导的大项目,如阿波罗工程,也有各个军种的项目,甚至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都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机构和试验基地,但无论是独立的研究机构还是政府、各军种的项目,他们之间都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信息可以做到共享,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不是重复研究,私人企业也广泛参与航天业,这样开发出来的技术可以很快就被民间利用,民间的研究成果也可以被政府或其他大机构购买,这样,美国的航天系统尽管十分庞大,但却效率很高,不但研究成果丰厚,而且得到巨额利润,这种良性循环模式加上美国雄厚的实力就使得美国航天业令人望尘莫及了——其实美国除了能源外几乎在人类社会所有重大领域内都令人难以望其项背,这就是世界其他航天大国望洋兴叹的原因了。美国的火箭可谓成果最为丰厚,品种齐全,二战一结束美国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航天计划。
总体来说,美国的阿波罗行动很成功,他不但实现了美国的政治目标,也获得了大量航天技术,由此奠定了美国航天霸主的地位,当然,与苏联帝国的竞争远没有结束,苏联在空间站方面已经取得超过美国。
美国和苏联在登月竞争中走了不相同的两条航天路线,苏联由于经济能力限制,走了相对花钱较少的宇宙飞船和空间之路,而美国则资金充裕,美国有能力发展耗资较大的航天飞机技术,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航天飞机显示出它可以重复使用的优点,但却远没有达到当初设计的要求,美国原设想航天飞机在建造好后可以大大降低每次的发射成本,但结果不但航天飞机的建造超出预算很多,航天飞机本身的每次发射同样也超出预计,并且,最重要的是,美国已经“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先后失事,导致美国的航天大受挫折;苏联的宇宙飞船和空间站也同样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由于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已经无力再发展苏联那样的大规模航天活动,以“和平”号空间站被放弃为标志,俄罗斯的宇航事业显示出停滞的状态。
尽管美国和苏联在航天上走了不尽相同的两条路,但这不是一种截然分开,他们都在力争全面地发展航天技术。苏联也研制出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美国也制造过空间站,但显然这无论在资金还是技术上都要求甚高,双方都无力做到尽善尽美。经过从战后到现在半个多世纪的较量,总体来说,美国更胜一筹——美国实际上就是用登月竞争来消耗苏联的实力,因为美国人很清楚,苏联的体制是无法与美国长期竞争的,苏联的经济无法满足这种无底洞般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冷战其实就是一场长跑竞赛,美国是用登月行动这样的方式拖垮了苏联。在冷战中,美国在导弹、核武器、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和应用、载人航天、空间探测、月球探测等方面都比苏联要有优势,苏联要想与美国争锋就不得不投入巨大财力物力,但终因苏联国力不济而失败。在这期间,苏联也深知美国雄厚的实力,因此不惜冒巨大的政治风险把核导弹偷偷运进古巴,企图平衡美国在战略导弹、远程轰炸机、核潜艇等方面的优势,但结果不仅造成冷战中最严重的一次核危机外,还导致苏联发生政治地震,赫鲁晓夫下台。
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今日俄罗斯宇航事业的破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你有机会走在俄罗斯宇航部门的许多科研大楼里时,你很难想象这里曾诞生过声名显赫、辉煌一时的苏联航天工业——卫生间狭小肮脏,有的地方只有一个盥洗室;脚下的地板吱吱作响,像是走在随时可能会掉下去的陷井盖上;很多房间只有几盏昏暗的电灯,因为需要节省电费支出;宇航员训练用的水池也有许多要修修补补的地方。
美国在搞垮苏联后就一直对俄罗斯的宇航领域垂涎三尺,因为这里有两个非常有价值的方面,一是大量优秀的俄罗斯宇航人才,由于俄罗斯宇航事业起步很早,加之教育体系完整严格,所以苏联的宇航人才很多也很优秀,这如同苏联在核领域、其他军事工程领域一样,许多人都是美国、欧洲甚至日本、印度需要网络的对象;另一个就是俄罗斯大量的宇航技术也是美国所需要的,尤其是俄罗斯的空间站技术——由于美国与前苏联所走的宇航道路有所不同,美国走的是依靠航天飞机,而前苏联主要依靠空间站,所以美国在空间站技术上远不及俄罗斯发达。故此,美国一方面用重金吸引俄罗斯宇航人才,一方面向俄罗斯宇航部门援助大量金钱,以支持以下俄罗斯的太空工业,不至于过快衰落,美国还需要时间吸收俄罗斯技术。如同一个俄罗斯宇航员所说:“美国只想利用我们的经验,而我们只需要美国人的资金。”这也是一种联合、协作,但这不同于冷战时期美苏的太空合作,那时他们是一种垄断同盟,是两个太空主宰者之间的妥协和合作,而现在则是一笔彻头彻尾的交易,俄罗斯人需要钱,所以他们不得不出卖技术;美国人需要技术,所以他们不得不购买。
冷战一结束美国就立刻行动起来,早在1993年美国和俄罗斯就达成了协议开展空间站合作,那时候,俄罗斯的空间站已经有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了,而美国的空间站技术还只不过是一个9个月的婴儿。美国倡导建立国际空间站实际上是一个一石三鸟的策略:一,美国本身没什么空间站技术,建造空间站主要依赖俄罗斯技术,美国主要提供资金支援和航天飞机支援,这样美国可以很快获得俄罗斯的空间站技术;二,倡导建立国际空间站可以将国际社会几个主要的航天大国纳入到美国主导的太空战略中,所有参与者必须要提供资金和本国的优势技术,这样这些国家就将无力另起炉灶;三,俄罗斯参与到国际空间站合作中来后,就必将削弱俄罗斯自己的空间站计划,这一点已经被后来的“和平号”坠落所证实。
美国先后向俄罗斯不过提供了几亿美元,但却买到了俄罗斯20年的空间站技术,这笔交易美国佬算得很精明,如果美国单独发展空间站技术恐怕要花费上百倍的价值,而且尚需要多年的时间。
俄罗斯人其实也不是不清楚美国的如意算盘,但人穷志短,俄罗斯人实在无力再和美国人正面竞争,目前,俄罗斯每年只能拨给空间站1.5亿美元,这点钱还不够一次发射的费用。俄罗斯人百般无奈,只好另辟蹊径,除了向美国出卖技术之外,还希望能开展太空旅游,如“和平号”在坠毁前就实现了第一笔买卖,美国富翁蒂托搭乘“和平号”圆了他的太空梦,俄罗斯人也收获了三千万美元,尽管这点钱对庞大的俄罗斯宇航业来说不过杯水车薪,但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截至今天为止,已经共计有三个人实现了太空旅游,据说第四个人是个日本富商。俄罗斯人也成功地将他们的火箭发动机卖给美国人,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阿特拉斯3号火箭成为美国第一个使用俄罗斯推进系统的火箭。
但也应该看到,俄罗斯是一个大国,它不可能永远蛰伏在美国人的羽翼下,一旦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好转,国家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俄罗斯必然要重新提出自己的太空战略。
目前,当第二次登月热潮来临时,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俄罗斯还没有提出宏大的月球计划,但它最近提出了利用联盟号载人飞船进行月球旅游的计划,这显然是因为地球轨道空间旅游项目的顺利开展得到鼓舞,俄罗斯计划在没有足够资金的支持下尽量利用民间资金继续空间活动,以防止俄罗斯整个空间技术的全面停滞。这项计划并不复杂,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因为并不进行月球着陆-返回这个程序,只是进行月球轨道飞行,具体就是游客搭乘联盟号升空,然后先到达国际空间站,在空间站内停留一周,然后再继续搭乘联盟号飞往月球,进行绕月飞行,一周后返回地球,总旅游时间为两周,总旅游费用约为1亿美元。
开展太空旅游已经成为俄罗斯有效获得资金的渠道之一,因此俄罗斯几乎肯定会在太空旅游上进行开发,其实太空旅游不但是俄罗斯的宇航业资金来源之一,也必将是未来世界航天大国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俄罗斯实际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太空旅游产业计划。据俄罗斯《真理报》2005年2月16日援引塔斯社的报道,俄罗斯已经设计了一个新式的登月飞船“大剪刀”号,这是一艘小巧的登月飞船,也可以进行地球亚轨道飞行,这艘飞船是俄罗斯Energia火箭航天公司研制的最新产品。
俄罗斯“大剪刀”登月飞船
自然,俄罗斯人不会仅仅满足于赚那些太空游客的钱,它的大国计划远不止这些。普京总统明确说过:“没有航天业,俄罗斯不仅不能维护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不能在世界文明中占据主要位置,也不可能保障国家所需要的国防能力。”俄罗斯不再是前苏联,不再会僵化的执行政治使命,他们会把商业利益、民间航天和国家军事战略统一协调运作,如现在俄罗斯的“格罗纳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虽然不及美国卫星定位系统,但这确是关系到俄罗斯民用和军用两个领域的关键系统,也是一个航天工业的基础,俄罗斯可以让“和平号”坠落南太平洋,但绝不可能让他的“格罗纳斯”坠落。相反,俄罗斯计划到2008年,将目前只有11颗卫星的“格罗纳斯”系统将增至16—18颗,并同时提高定位精度,延长卫星寿命;另外在军事间谍卫星方面,俄罗斯同样也不会任由其停滞不前;“宇宙”系列的新一代军事卫星也在几年前被送入预定轨道,并计划在此基础上研制新系列的各种军事卫星,目的是要在2015年前构建出一个俄罗斯自己的地球轨道卫星、航天器网络;在俄罗斯近期的规划中,也就是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里,俄罗斯计划把俄罗斯的太空军事航天器关键部分作一次更新,尽管资金紧张,但如果只做关键部分的更新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一个维持俄罗斯太空安全的最低要求,并且这也是保障俄罗斯太空技术的有效办法。
在对待月球上,目前俄罗斯还只是提出一个长远计划,但这些计划能否按时实行就不得而知了。俄罗斯宇航局副局长2004年11月22日曾表示,俄罗斯计划于2020——2025年在月球上建设一个基地,为此俄罗斯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的可以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俄罗斯宇航局进一步说,这个月球基地的设计方案已经通过验证,现在主要考虑的是资金问题。但如果俄罗斯真能研制出可以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那将是一个重大突破,也将对美国的航天飞机提出挑战,俄罗斯也可能重新令世人刮目相看,显然,这种飞船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太空交通工具。
另外也有传闻说俄罗斯计划在月球上兴建大型发电厂,利用月球上的氦——3进行核发电;也有传闻说俄罗斯计划在十年内将人送上火星等等,无论传闻是否属实,从技术上看,俄罗斯的确具备这样的实力,但关键还是钱的问题,所有的月球或者火星计划都需要巨额的资金。俄罗斯动荡的社会还不是一个可以大举发展空间计划的理想社会,它能提供的支持太少了,尤其在美国、欧洲和众多太空新秀的这些优势对手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太空技术优势还能维持多久尚难估测,但如果俄罗斯的经济情况迅速好转,国家竞争力得到恢复,俄罗斯倒是很有可能取得飞跃。未来的月球上肯定会有俄罗斯人,毕竟他们功底深厚,但这究竟是一个穿着破旧苏联宇航服的俄罗斯人还是一个衣冠楚楚的俄罗斯导游,或者是一个屁股兜里塞满核武器的俄罗斯熊呢?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