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月球时代大挑战》
8055100000009

第9章 第三航天大国?

2003年10月15日,中国发射了“神州”五号,成功将一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并在环绕地球运行14圈后安全返回地球,由此,中国成为第三个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条消息震动了整个世界,那么,中国真的成为第三航天大国了吗?

嫦娥工程

中国和许多文明悠久的国家一样,拥有自己的月亮之神,只是,中国的嫦娥似乎只是一位受到冷遇的女人,更主要的是,中国在航天大国(中、俄、美、日、欧)中是唯一一个仍然处在低收入水平的国家,而众所周知,航天事业耗资惊人,中国却坚持发展庞大的“嫦娥工程”,这值得吗?

2003年10月15日上午九时整,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架(发射场位于内蒙古境内)上一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着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中国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完成了载人航天的梦想,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航天第三大国。“神舟”五号的飞行很成功,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5号的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点安全着陆。

中国的航天事业经历了一个艰辛困苦而又卓绝的过程,杨利伟的成功可以告慰40年来中国几代航天人了,这不仅仅是杨利伟的个人成功,也是整个中国航天业的成功。

1992年9月,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制,这就是后来的“神舟”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近七天、环绕地球一百零八圈后返回;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4月1日顺利返回。

2002年12月29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

中国的载人航天尽管比美国和苏联晚了许多年,但却更为成熟,新技术应用也更为广泛,是技术发展的水到渠成之作,而不是美国和苏联政治竞争性的发展,尽管也最终成功地进入了太空,但付出的代价非常高昂,美国由于有良好的经济支撑,所以美国的太空竞争尽管在开始时是一种透支——包括技术透支和经济透支,但后来都成功地寻找回了利润,而苏联则几乎一直处于透支状态,直到整个帝国大厦倾覆为止。

中国人对月亮的向往和世界许多文明一样有悠久的历史,同样也有一位嫦娥这样的月亮女神。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天文学的研究上同样具有高度文明。中国出土的殷朝(公元前14世纪)甲骨文上就有日食和月食的记录,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月球实行观测的国家之一。中国对天文和月球的研究直到明朝还就有相当水平,中国依据日月运行编制的历法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历法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重新登上月球越来越富有热情。1991年,中国航天界的科学家提出了探月工程的建议,同时建议先进性一些前期研究。1997年4月7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的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三位院士按“863”计划的规划发表了《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1998年,国防科工委就探月工程正式开始论证,探月工程开始走上日程安排。2000年11月,中国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确定了对月球进行探测的工程。2003年2月,国防科工委举行探月工程筹备会议,嫦娥工程开始启动。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一个工程。随即,国防科工委召开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订立工程的组织、工程纲要等,同时将探月工程的一期工程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将来发射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中国的探月工程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阶段。

中国的首席探月工程科学家是欧阳自远,他大致介绍了中国的嫦娥工程,总体上中国的探月将分为绕月探测、月球着陆探测和月球车月面勘探(包括机器人采样后返回)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将历时13年。欧阳自远还介绍说,中国目前的航天技术已经有能力进行探月工程,中国的长征-3甲运载火箭能够将探测器送到月球轨道,而中国可以利用东方红-3号卫星进行绕月探测;中国目前拥有S频段的航天测控网,再利用甚长基线干涉(VLB I)天文测量网就可以为嫦娥工程提供测控支持,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了进行嫦娥工程的条件。另外,据介绍,中国在完成探月工程的三个阶段后紧接着就会实施载人登月,并建立月球基地,在建立月球基地上,中国有可能选择和其他国家合作建设也有可能独自建设基地。

中国的声音:“人类共享”

也许,我们早已接受欧洲文明那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政治思想,而且,当今世界实际上也仍然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世界,那么,中国真正的“人类共享”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历来不是一个喜欢以武力争夺利益的国家,正相反,中国更擅长在和平竞争中取胜。这是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中得出的结论,而不仅仅是对中国的恭维。中国提出的和平崛起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符合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家利益的大政策——有些人认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和平崛起的国家,中国的政策恐怕有权宜之计之嫌。其实,这些人所指的“世界”是当今欧美主导的世界,但人类历史包括众多的文明体系,尽管欧美主导的文明体系在今天是世界的主要文明,但这并不等于说其他文明体系已经不存在,正相反,欧美文明体系之外的其他文明体系正在获得新的生命力。这新的生命力也许正是来自欧美文明对世界其他文明的冲击,也许有的文明真的永远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有的文明却正是依靠一次次的文明冲击而产生新的、强大的生命力的,如中国文明、阿拉伯文明和东正教文明等。

中国的文明体系历史上几次与世界其他文明交融,如与印度文明在宗教方面的交流、与阿拉伯文明在航海、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中亚文明的交往则更加深入,这些文明间的交流都促使交流的双方获益匪浅,如佛教在中国得到很高的发展,甚至远远超越了在印度的发展水平。但无论怎样的交往都是得到两种结果,一,中国的文明传统没有改变;二,中国的文明程度得到发展。同样,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150年的交往到今天也正是验证了这两条结论:中国的传统文明并没有改变,中国重新崛起为一个大国,并且这种崛起还在继续。也就是说,中国不会因为喜欢扩张的欧美文明主导今天的世界,中国的一切就都欧美化,中国的崛起也必然按照欧美那样踏着别人尸体前进的模式崛起。不,不是这样,中国在历史上任何的一次崛起都不是依靠武力向外扩张而达到目的的,中国历史上的崛起只要完成了统一就等于走上了崛起之路,因为中国的经济自成体系,它的周边也没有如此丰厚的资源让他掠夺,中国只有挖掘自身经济潜力来实现社会文明的发展,这就形成了一种自我发展模式,而不是欧美的那种侵略式发展模式。

因此,中国的崛起的确是一种和平崛起,中国人也擅长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高额利润,而战争本身是一种赌博,并不是每场战争都天随人愿,在和平的环境中能做的交易为什么一定要在战场上做呢?

中国对世界总是抱以和平的期望,不但希望自身和平,更希望世界和平。在航天领域,中国一直主张和平开发太空和月球资源,各个国家拥有平等的权利,这也符合联合国关于月球等空间为人类共享的原则。但当今的世界是欧美文明主导的世界,他们并没有利用他们的影响力为联合国制定一个和平太空宪法,相反,由于欧美世界拥有最大的太空优势,因此,他们并不希望制定一个什么和平、绝对公允的太空宪法,那是在作茧自缚。他们利用了太空人类共享的原则,也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太空优势,正在尽力扩展在太空中的势力范围,事实上,他们已经为太空和月球开发制定了一个现实原则:谁先到,谁先受益。具体到了领地划分上,则遵循了谁先到、谁先拥有的原则,实际上就是一场太空跑马圈地,如地球轨道上的大部分卫星、航天器都是欧美国家的,而在火星、月球上,欧美国家实际了解的最多,他们也最清楚月球和火星上哪里埋藏着最多的资源,显然,在日后美国重返月球后不会选择一个荒凉的月球角落安家,而是要选择月球矿藏最丰富、最具战略价值的地方做基地,这对迟到者来说,就将永远是一种差距。

中国自然清楚欧美文明对太空和月球意味着什么,但中国不会放弃作为和平使者的声音,也不会置身事外,世界也需要中国、印度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平衡欧美——如果不能靠和平的说教改变什么,那么显然只有靠实力来遏制任何不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