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老北京的传说
8049200000038

第38章 苗笛仙和天坛益母膏

在天坛公园西大门内大道南侧,有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叫神乐署,又名神乐观。这是明清两代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官署,但在历史上,它却以盛产“益母膏”享誉民间。

相传明朝年间,北京齐化门外(今朝阳门外)一个村子里,有个叫苗成的青年,他小时候很爱吹笛子。乡亲们常在晚上凑到一起,请他吹个曲子,听着优美的笛声,仿佛一天的疲劳全消除了。因为他吹得特别好听,乡亲们都叫他“笛仙”。

笛仙十五岁时,父母双双去世,只剩下他一人,住着两间破土房,孤苦伶仃度时光。

有一天,隔壁王大爹看他可怜,走过来对他说:“孩子,你整天连饭也吃不饱,风里雨里,无依无靠,叫人心疼啊!最近啊,我听人说礼部太常寺要招收一批年轻人到神乐观学习乐舞,我想替你托托人,给你补个名,进去学习音乐,不知你愿不愿意?”笛仙听说到了神乐观就能学习音乐,心中别提多高兴了,就回答说:“大爹对我这样关心,我只有感激的份儿,哪有不愿意的道理!”于是,经过王大爹的说合,笛仙便进入了神乐观。由于他天生聪明,又好学不倦,因而在艺术上进步很快,进观不久,不但对其中的许多乐器都会弹奏,而且样样精通。但由于他不会溜须拍马,得不到上司的欢心,所以,进观十几年,还是个一般的乐生。观中的提点(主管)、知观(副主管)见他老实,就让他去管理花草观中的花草。

附近居民见笛仙经常在观内养花种草,人又和气,有些害病的人和病人家属,就到观中求他把他们带进坛去,采些益母草回家给病人治病。

可天坛是祭天的圣地,在当时是绝对不许百姓进去的。但笛仙又不忍心让大家失望,就常常亲自到坛内采些益母草送给他们。为了方便大家,使害病的人及时得到治疗,他一有工夫,就采益母草来熬成膏子,免费送给附近的乡亲,被他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于是笛仙舍药救人的消息,就在北京城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神乐观的提点听说后,大为恼火,憋着一肚子气,走到笛仙住宅门前。他朝里面张望,只见笛仙正斜歪着身子在灶前烧火熬药,浓烟呛得他连连干咳,熏得他眼泪直淌,浑身的衣服都让汗水湿透了。看到这儿,提点忽然眼珠一转,心想:这小子平常倒肯卖力气,要是……在这里开个药店……让这小子给我做益母膏,卖出去,每天准能赚很多钱。于是,他大摇大摆走进屋,先朝笛仙“嘿嘿”冷笑两声,接着又讽刺地说:“笛仙,你怎么又成了炼丹药的道长啦?可是你也不想想,你拿坛里的仙药随便送人,这要叫上头知道了怪罪下来,谁给你担着?你自己担?担得起吗你?”

笛仙听了,却满不在乎地说:“大主管,我熬益母膏可是为百姓救命啊。我想……就是当今皇上万岁知道了,也未必拿我治罪吧?”

这提点大人当头挨了一闷棍,直气得火冒三丈,心中骂道:好小子,你敢顶撞我,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他心里这么想着,但面皮上却堆起了假笑,说:“我的小神仙,依我看不如这样吧,这……这上头嘛……让我去疏通疏通,说好了,咱们就开个专卖益母膏的药店,本钱由我出,掌柜的你来当。我把典礼署后面的腊房拨出五六间来,一半做门脸,一半当作坊,再选上十几个道童来帮你,这样,既可以减轻你的劳动,又可以多做些药膏给病人解除痛苦,我们可以收点钱,可更多的还是为了治病救人啊!你说是不是呀?至于店号,我都想好了,就叫‘济生堂’吧,也就是普济众生的意思,只要你好好干,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笛仙知道提点是要发益母草的横财,本想不干,但转念一想:百姓花钱能买到药,总比没药治病强呀!想到这儿,就勉强答道:“既然主管的主意已定,那就照办吧。”

济生堂开张了,店堂虽不大,但颇有名气。从早到晚,来买药的顾客络绎不绝,几乎把门槛都踏破了。后来,野生益母草不够用了,笛仙就在坛内开垦荒地,进行人工培植。由于天坛里的土壤好,种出来的益母草都开白花,所以煎熬出来的药膏比开紫花的药效好,对治疗心烦、头疼、崩漏带下以及婚后无子等妇科百病,都有功效。人们发现白花益母草服后十有八九见效,药性平和,非同一般,而一般的益母草,吃多了常常会脱发,为了与一般的益母膏有所区别,人们把笛仙熬制的益母膏命名为“天坛益母膏”。据本人亲见,20世纪90年代初,天坛到处可见白花益母草,后来由于大量使用除草剂,现在已不多见了。